浅析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喜艳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王喜艳
[导读] 合作学习的目标是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切实发挥初中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张扬个性。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四中学 王喜艳 024500

摘要:合作学习的目标是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切实发挥初中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张扬个性。但是,从目前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领悟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合作学习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学习小组的分配不够合理,仅仅以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为依据来划分,没有考虑学生的品格、学习品质和兴趣爱好。一般将学生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好、中、差,并以不同的搭配方式来建立学习小组。到了教学环节,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能力一般的学生。在理论上这一方式可行,但是在具体实施时,就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各项学习活动的进行也十分有效,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探究要求画图、测量,开展数学实验活动,对折画出的线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并熟记结论。这其中表现出的最大问题就是整个过程过于形式化,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对策
        2.1科学分配小组成员,实现小组学习力平均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之前,先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按照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能力、数学思维等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原则和标准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而且还需要按照学生个人的性格特征等特点进行分层。这样一来,班级内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基本情况就变得一目了然[1]。然后,教师就可以按照分层的结果来划分小组,在每一个小组中,教师都要秉持均衡和配合的原则。也就是说,小组中既要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在合作的过程中解决较为困难的问题,也需要有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来关注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既要有学习态度比较积极的学生来负责调动小组内部的学习氛围,保证小组成员能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也要有善于沟通合作、具有领导能力的学生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的统筹和安排,负责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小组能够高效地学习。这样一来,既保证了班级内每一个小组的成员的丰富性,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平衡各小组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别,进而使合作学习的进度趋向于稳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合作学习的数学课堂上兼顾教学的进度与学生的参与度,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合作学习、高效学习。
        2.2适时发挥竞争合作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既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分工与配合,也是各个小组之间的竞争与辩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激发学生兴趣[2]。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在调动自己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及时地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补救,进而提升整个小组和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竞争的过程中,会增加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积极地进行合作,从而让学生能够整体地得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转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在互相交流、探究和合作中获得知识,丰富学生的经验。例如,一些学生擅长运算,一些学生擅长思考,一些学生擅长逻辑推理,这样,学生在一个小组中进行合作,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从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发挥学生的各自优势。


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自我的认识和自我弥补,在保持个性的同时能够更加积极地用谦虚的心态向别人学习好的方面,提升自我。
        2.3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用合作学习时,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就应该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选择对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在备课之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情况、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条件等[3],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合作学习教学方案。在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中数学教师可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案,例如难度太低、结构单一或者是简单计算型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适用其中。基于此,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并结合具体学情,让学生能够集思广益,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2.4注重引导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加强学生引导。毕竟,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限,不一定能顺利完成合作学习。而教师作为组织者、实施者有义务、有责任加强合作学习活动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保证合作学习活动能顺利进行下去。
首先,教师要进行目标引导。简单的说是在课前深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重难点,并确立三维目标。然后再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其次,做好组织调控。具体来说,依据各小组的表现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控措施,使各小组都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及组间竞争。再者,适当地点拨指导。在学生合作遇到难题时,教师要进行实时的点拨,使其能直面困难。如可根据学生的合作态度、能力、行为表现进行激励、鞭策、指出不足。最后,教师还可采用评选优秀小组、组建竞争等方法,全面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说,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还应当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学生的引导,使其能高效、顺利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2.5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之时,教师还应制定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评价。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
        首先,教师可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从而为教师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供可靠的参考。其次,教师要合理选择评价指标,并构建评价表,方便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可以对自己、其他学生进行及时评价[4]。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使其能真实、客观地进行评价,而不掺加自己的喜恶。最后,教师还可积极采用话语表扬、物质奖励等方法,激励学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总之,进一步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为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切实体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为了能够让探究学习发挥更大的功效,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同时,切实改善合作学习中的假象问题。
参考文献
[1]黄银霞.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时机的把握[J].数学教学通讯,2018(32):62-63.
[2]邹继柱.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91-92.
[3]顾延豹.探究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才智,2018(29):100.
[4]邓瑛秋.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