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颜色》课例解析儿童美术心理发展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王旭
[导读] 按照美术新课标的指示,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而课程改革也从注重教学授受,转为更加注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意志培养、爱的感受等等。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 王旭 415000

摘要:按照美术新课标的指示,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而课程改革也从注重教学授受,转为更加注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意志培养、爱的感受等等。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及时设定更合适、合理的教学环节,也是美术教师们在未来需要多加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魔幻的颜色、儿童美术心理、小学生、尝试
        如果说色彩世界是座美丽而神秘的城堡,美术课堂就是在为孩子们打造一座走进色彩世界的彩虹桥。按照美术新课标的指示,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而课程改革也从注重教学授受,转为更加注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意志培养等等。
现将以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一课《魔幻的颜色》为例,谈谈如何在这节绘画课中在围绕儿童绘画心理在美术方面的表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的。
        一、把握教材根据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魔幻的颜色》属于美术教学的造型?表现范畴,这里第一次提出红、黄、蓝为三原色这一概念,并让学生们记住色彩世界的这三条巨龙,而且明确提出学习要求:
        1.在三原色的相互溶合中,观察色彩的魔幻变化。
        2.用游戏等多种方式,了解三原色的知识,如:三原色可调出三间色等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种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种原色调出的第三种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三)课前准备:(实物展示)
        1.学生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小水桶、作业纸、小抹布。
        2.教师准备与学生相同的工具,外加一次性水杯、课件及精美的范画、学生作品展示板等等。
        二、分析三年级学情,设计教法、学法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美术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同时他们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意识。但这是学生第一次了解水粉颜料的特性与可调和变化的色彩表现方式,所以在学习中必定会有一部分学生产生“不敢”“不会就不做”的心理。于是,教师可采用谈话、实验、尝试、示范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颜色变化的奇妙,并在其想象空间中大胆创造,以克服自我为目标的课程环节。
        三、有效实施,享受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疑问
        上课开始,教师先以谈话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颜色鲜艳的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们相信吗,画中的五颜六色都能由三种颜色变化得出?”这个大胆的问题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提出怀疑,互相讨论,最后一致要求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在课堂教学伊始就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是孩子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开展教学,能使之更快被吸引融入教学中,而不会出现排斥心理。】
        (二)学生实践尝试,解答疑问
        教师分别拿出三个装有红、黄、蓝颜色水的杯子,(实物展示)借此向学生介绍它们有一个好听的统称——三原色,贴出三个原色精灵图像(画圈)。然后邀请学生代表上台动手实验,让学生们能直观的看到两种不同颜色水流动中色彩的变化。


(播放事先录好的视频)
        这是一个奇妙的环节,孩子们惊喜的发现:当黄色与红色相撞时会产生橙色,红色和蓝色则可以调出紫色,黄色与蓝色能变出绿色,同时贴出三个间色精灵图,并向他们介绍由三原色调制出的颜色也有一个统称,那就是三间色。变化——这就是颜色的魔幻之处,教师据此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接下来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你们想试试吗?用三原色在纸上玩一玩,涂一涂,变一变。”(用视频课件展示多种尝试过程)学生们在视频观看后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讨论结果也可开展自由尝试,领会到颜色变化的神奇,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迷惑的问题:几位学生用相同的两种原色调出的间色却不太一样,不同型号大小的水粉笔怎么运用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纸上三原色调出三间色时无法流动等等。实验做完了,同学们还在不停的惊叹,教师顺势引导他们回忆颜色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教参中知识窗的学习内容)教师复习与小结教科书中的知识窗内容,三原色相调后产生的三个间色橙、紫、绿。
        【此教学环节为学生自主尝试,无论他们怎么说教师都应该给予积极评价,从心理各个角度去尊重学生,疑问也是最好的老师,能提出疑问就表示他们在积极思考。】
        (三)教师示范,归纳技法
        1.根据同学们的疑问教师展开示范,在示范中将他们的疑问一一作答。(教师示范绘画一幅作品)并已老师来到了海边后各种感受为情景引入绘画示范环节。
        ①“看到红黄蓝三原色让我想起今年的暑假去的海边,在那里欣赏着碧蓝的无际大海,光着脚丫走在细腻的沙滩上,感觉着海浪轻轻拍打着脚背,这一切的美好回忆也带给了我无数的灵感。”
        ②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展开绘画,我想用蓝色来代表海水,如何让颜料能如海水般湿润呢,是的,在颜料中多加水,这样颜料也能在纸上流畅的涂抹。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黄色沙滩的部分,并且在海水与沙滩交接的部分能抹出神奇的变化——三间色之一的绿色产生了。
        ③在海边我还遇到了一个小惊喜,怎么才能把它带来给大家一起欣赏了,我想到了一个方法,就用三原色也可以哦,接着在颜色干了的画纸上滴上颜料,为了让三种颜色能更亲密的结合,我得把纸晃一晃,再借用吸管或空笔筒吹出自己想象中形状。
        ④最后为了不让这只螃蟹太孤单,我来给它添加上些小伙伴,一幅《海边的回忆》完成了。
        2.通过以上四步的示范,让学生了解绘画的步骤。并请学生们观察后讨论老师示范中分别用到了哪些方法,小结得出调、涂、吹、蘸、点等绘画技法,(板书技法)此时,再一次肯定孩子们的观察想象能力。
        3.教师又将话题交给学生讨论联想:“我的作品完成了,那假如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带着颜色精灵们去游历,你想带着它们做什么呢?”有的孩子想去看看神秘的宇宙,有的想乘着朵朵彩云去旅行。这时的孩子早已拿着画笔跃跃欲试,于是教师随着愉快的气氛开始本堂课最为生动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开始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之前,教师应将学生的心理活动牵引到由内自发的意愿,而不是强行要求下勉强着作画,这样孩子们才能更独立和有创造性的绘画。】
        (四)课后拓展,引入生活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三原色绘画技巧,和拓宽学生的眼界,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的风格派画家彼埃?蒙德里安的作品,以及更多的三原色运用,让学生们从生活中了解颜色的魅力,如家具设计、装饰设计等等。
        【培养美的感受更能激发学生们健康的表达自我,而学会欣赏美更是一条必不可少的教学之路。】
        四、积极反思,升华教学效果
        本堂课,个人觉得每个教学环节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设定,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其中令人最满意之处就是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他们始终跟着课堂,一路猜想、一路实验、一路尝试、一路创作,他们的精彩表现不仅证明了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对颜色的热爱,还充分展示了他们今天通过三原色与三间色搭成的彩虹桥,进行了一趟幸福的魔幻色彩之旅。看来,精彩源自疑问,更源自对学生的大胆放手,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将课堂的主导交给了孩子们,并在他们一次次的自主探索中鼓励他们积极尝试。   
        事实证明美术教学在人文净胜中的重要性,而儿童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在美术教学环节中能更完整的体现,也能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来尊重和引导,使孩子们能更好的健康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