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安全,拒绝生食猪肉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杨兴翠
[导读] 喜食凉拌生肉和半生不熟的火烧肉是施甸流传已久的一种饮食习惯.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  杨兴翠   

摘要:喜食凉拌生肉和半生不熟的火烧肉是施甸流传已久的一种饮食习惯.针对当地囊虫病患病比例较高的现状,通过调查、访问、实验等手段,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充分证明了生食猪肉是当地囊虫病高发的主要原因,生食猪肉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组织学生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关注食品安全,拒绝生食猪肉”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对提高当地居民食品安全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生食猪肉   脑囊虫病   宣传
        前言:辛苦劳作了一年,十冬腊月宰杀一头“年猪”祭祀天地、祖先,然后邀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热热闹闹吃“年猪饭”是施甸流传已久的风俗。在“年猪饭”的饭桌上有许多美味佳肴,其中一道“拌红生”(即当地的水腌菜凉拌生猪肉)因其味道鲜美,口感特好成为“年猪饭”的主菜和特色菜。“火烧肉拌豆粉”也是当地的著名小吃.赶集日,街头豆粉铺食客如云,那外焦里嫩的火烧肉,鲜美爽口的豌豆粉馋得人直咽口水。据统计,施甸人口32万人,占保山市总人口的12%。但在保山市脑囊虫病患者中,施甸患者占一半还多。如此高的比例究竟与生食猪肉有无某种联系?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和实验检测,收集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结果证明:生食猪肉是施甸囊虫病高发的主要原因。针对当地现状,组织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一、调查访谈
        通过调查统计,有55%的人不知道“肉源性寄生虫”是怎么回事,64.9%的人有吃生肉的习惯。71.4%认为吃生肉不卫生,45%的人不知道吃生肉可传播些什么疾病,44.16%的人不知道脑囊虫和毛旋虫病的危害,38.96%的人不知道囊虫病和毛旋虫病的传播途径,48%的人吃生猪肉时没有采取预防疾病的措施,81%的人所吃生猪肉未经检疫,48%的人不知道“火烧肉”中还有活着的寄生虫,76.62%的人不知道怎样烹调才能杀死寄生虫,60%的人经过本次活动,知道了吃生肉的危害后,表示能做到不吃生肉。
社会调查结果显示:
        (1)、调查对象文化层次越高,关注食品安全的意识越强;文化层次越低,关注食品安全的意识越弱。
        (2)、很多人知道生食猪肉不卫生,但仍然无法抵挡美味的诱惑。说明人们对肉源性寄生虫病认识不足,应该对当地居民进行关于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3)、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文化落后,当地居民不知道生食猪肉的危害,如吃生肉会引发什么病,由什么引起的,有什么后果等,有的甚至认为得不得病是老天注定的。说明在当地食品安全知识非常欠缺。
        (4)、吃生肉在本地早已形成习惯,有的人表示:即使不安全,也不会放弃吃生肉。因此,宣传、教育活动应坚持不懈的从中、小学生做起,逐步改变当地人爱吃生肉的陋习,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对照实验
        实验一   随机抽取400人进行囊虫病的对照检测
a组 吃生肉200人(老、中、青、儿童各50人)
b组 不吃生肉200人(老、中、青、儿童各50人)
实验结果:
1、吃生肉组阳性率(22.5%)大大高于不吃生肉组患病率(1.5%),说明生食猪肉是患囊虫病的主要原因。
2、吃生肉的山区组阳性率(35%)明显高于坝区组(20%),原因是:山区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养猪方式为放养,为人、猪交叉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3、吃生肉的儿童组阳性率(38%)明显高于其它三组,说明儿童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中,各种功能尚未健全,食生肉感染囊虫病的危险高于成年人。
4、吃生肉的男性组阳性率(23%)稍高于女性组(21%)。结果说明当地居民认为“吃生肉时喝酒可以杀死寄生虫”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男性更喜欢喝酒)。
实验二  用“米猪肉”进行对照实验
A 组 生的未经处理的“米猪肉”(100克,含10个虫体)
B 组 按本地居民生食方法(水腌菜凉拌生猪肉)处理的“米猪肉”(100克,含10个虫体)
C 组  按本地居民吃火烧肉的方法(在火上烧5分钟)处理的“米猪肉”(100克,含10个是虫体)
D 组 高温爆炒处理的“米猪肉”(100克,含10个虫体) 
E 组 高温(95 oC、20分钟)处理的“米猪肉”(100克,含10个虫体)
F 组 高温(121 oC、20分钟)处理的“米猪肉”(100克,含10个虫体)
对A、B、C、D、E、F六组进行检测,对照寄生虫的存活。
以上操作由畜牧局肉食品检疫中心提供仪器、试剂,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记录表


结果分析
1、通过A、B组对照,证明按当地居民生食方法(水腌菜凉拌生肉)处理的“米猪肉”,虫体无法被杀死。
2、通过A、C组对照,证明按当地居民吃火烧肉的方法处理的“米猪肉”,虫体无法被完全杀死,局部钙化的虫体仍具有感染能力。
3、通过A、D组对照,证明高温爆炒处理的“米猪肉”虫体不能完全被杀死,局部钙化的虫体仍具有感染能力。
4、通过A、E组对照,证明在90℃高温处理20分钟煮熟的“米猪肉”虫体全部被杀死。
5、通过A、F组对照,证明高压锅只需5分钟即可将“米猪肉”的虫体全部杀死。
        通过实验证明:“米猪肉”的虫体在凉拌生肉、火烧肉、高温爆炒的条件下是不能够被完全杀灭的,人食后仍有感染囊虫病的危险,因此,生食猪肉是不安全的。
        三、宣传活动
        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将结果印刷成宣传材料。组织学生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关注食品安全,拒绝生食猪肉”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对提高当地居民食品安全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防疫问题》,作者严启之、乐焕钰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1984年8月。
2、《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卫生培训手册》,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1998年11月。
3、《人体寄生虫学》,陈佩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1998年6月。
4、《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考核复习题解》,云南省卫生厅等单位编写,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1983年4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