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王云杰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王云杰
[导读] 现阶段,无论是对于社会发展而言,还是对于经济发展来讲,
        摘要:现阶段,无论是对于社会发展而言,还是对于经济发展来讲,电力能源都是不可或缺的,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为了更好的保证用户用电,为用户提供高水平的供电服务,则必须要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做好变电维修工作。本文分析了变电检修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变电检修工作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变电站;维修;安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管理从另一个发展角度看是属于风险控制的范畴,也就是说,电力企业必须将设备监控、人员约束和环境控制融为一体,对电力系统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合理控制。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是电力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
        一、变电检修工作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变电检修工作通常采用事故检修和预防检修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实际检修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两种方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均存在较多问题。
        1、事故检修问题。事故检修通常直接更换或者维修出现故障的设备,是指电力系统某位置出现故障后的检修方式。事故检修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最大的缺陷是其不具有预见性,且存在较强的被动性和滞后性,只有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后才能进行维修处理。在维修之前,系统一旦出现故障电力企业将造成或多或少的经济损失,还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事故检修过程中还需要切断电源,这也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2、预防检修。预防检修与事故检修相比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合理控制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但是,预防检修方式在形式上仍比较落后,必须按照加护在一定时间内对变电设备和电力系统状况进行检查。另外,预防检修还很难对较大的变电站故障进行预防,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修工作的实际效益。
        3、检修中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劳动者本身还是工具设备、作业环境、检修对象等都存在不同的危险性,而开展危险点分析是保证安全检修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准确找到危险点并控制、化解是一切检修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对存在的危险点做到全面且有效的化解才能够保障检修工作的安全。危险点分析要把人为的、设备的、环境的、管理的各种可能发生危险的事故隐患消灭在摇篮里。在一些电力企业中,往往没有重视这一点,认为变电站的检修是走形式的工作,而所雇用的检修人员也是非专业的,正是这些缺乏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忽视了工作过程中的防护工作,这样就会发生一些危害人身安全的情况。
         二、变电检修工作模式的措施
        1、优化“一步一令”的问题汇报规则,在特定的调度范围内采用组合令的方式来代替这种传统的汇报形式。例如各种人员在对110KV及其以下变电站进行检修维护时,就可以省去来回进出控制室的频繁行动,一般只需要把同一电压等级、同一楼层的多个操作任务情况进行科学整理和规划,形成一个总的汇报文件。此外,操作人员还要依据组合令进行相应的分解,依据安全合理的操作顺序来对操作票进行预先编写,再进行组合式的相关操作。
        2、对于不同设备的检修时间有综合把握和明确,对于不同变电所的接线形式差异也有一定掌握,对于差异之处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和归纳,进而使之形成一种程序化的检修模式。例如现代变电站检修中常见的四天检修模式、一周检修模式,甚至于时间更多的两天检修模式。这样对检修时间的合理划分,一方面可以为检修人员的检修计划制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可以检修人员的安排更为合理,有助于检修工作效益的提升。
        3、建立完善的检修操作制度,对各个环节的检修时间限度进行合理划定,提高检修时间的利用率,避免时间的浪费。

各个不同的部门要分别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正常操作实践作出一个规划和目标,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就要严格按照这个时间限制来完成检修目标,并且各个部门之间要各司其职、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三、电力变电运行以及设备维护管理的有效策略
        3.1开展精细化维护
        精细化维护同样可较好服务于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设备维护,由此开展的维护工作需重点关注变电设备的缺陷。具体来说,围绕变电设备缺陷开展的精细化维护需要将缺陷细分为第一类缺陷、第二类缺陷、第三类缺陷,第一类缺陷指的是需要第一时间停电处理且会对变电设备或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缺陷,第二类缺陷则是能够在电力负荷低估时开展消缺处理并会影响变电设备经济、稳定、安全运行的缺陷,而第三类缺陷则是可以在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消缺处理且基本上不造成危害的缺陷,同时配合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变电设备缺陷带来的危害即可得到更好抑制。
        3.2完善维护制度
        对于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设备维护工作来说,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均能够为该工作提供支持,其中巡回检查制度需结合变电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展开,以此重点关注巡查内容、巡查路线、所携带工具并形成完备的体系和记录,变电设备监管力度即可实现长足提升;交接班制度需重点关注使用设备、备用设备的交接并同时明确使用状况,图纸、仪表、工具、注意事项、历史数据相关记录需得到重点关注,并避免防护设备、照明工具使用出现协调问题,由此交接班制度即可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提供有力支持。
        3.3加强电力变电运行值班管理的有效控制
        在当前电力变电运行管理实践中,值班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非常重要。既要加强变电运行管理值班制度的规范化,详细记录值班人员的操作情况,如来访电话录音等,以便后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由相关责任人负责。要记录值班过程中发生的安全故障,及时上报故障问题、成因等信息,确保及时作出应对措施,保障变电运行的安全、可靠。此过程中,需注意交接班工作落实的严谨性,必须进行现场交接,以免交班过程中出现空窗现象。
        3.4强化电力设备检查与维护管控
        电力设备运行检查与维护,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老化或者磨损问题,而长期不维修必然会影响正常使用。只有电力设备功能良好,才能更好地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应当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在电力设备购置过程中,应当确保电力设备本身的质量,严格按照流程安装电力设备。其中,接线方式、施工质量等需加强管控,减少电力设备缺陷。电力系统运行时,应当有效落实巡视工作和电力设备运行维护工作。比如,注意观察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指示灯、温度等,客观评价设备运行效果,并结合电力设备情况制定针对性维修措施和方案,以促进电力设备和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
结语: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水平的提升,需要加强对其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处理,制定出符合实际生产活动要求的问题处理措施,促使变电运行管理能够达到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具体要求,延长各种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制定这些处理措施的过程中,应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些措施的合理科学性进行综合地评估,确保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相关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我国电力产业的整体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余立平,车晓涛.变电维修中的安全与效益相关性应用探讨[J]. 消费电子,2014,( 24) : 471.
        [2]宋生虎.浅谈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8):171.
[3]吴铁山.电力系统变电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要点研究[J].通讯世界,2014(04):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