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并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医院在基本医疗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地位,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先对分级诊疗与社区卫生服务作简单的介绍,进而对分级诊疗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与功能的发展现状作一分析阐述。
关键词:分级诊疗模式;社区卫生服务;卫生服务
分级诊疗模式提出的根本目的是要合理分配社会医疗资源,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实施“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的就诊局面,推动我国医疗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分级诊疗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和提升服务质量的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十分有必要。
1.分级诊疗内涵
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加以分级,由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进而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分级诊疗的内涵可以用16个字概括,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总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和创新机制。具体来说,分级诊疗引导病情发展缓慢、较轻的患者就近在社区接受治疗,较为严重的疾病去上大医院接受治疗,而逐渐康复的患者可以回到下一级医院接受临床护理治疗,如此可以让各个级别的医院按照既定程序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陆方等[1]人指出,就分级诊疗提出意义来看,分级诊疗可以最大限度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更是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长期稳定发展、提升和保证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
2.社区卫生服务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应运而生。简言之,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社区保健系统,其内容涉及预防、医疗机康复等,服务主体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社区及上级卫生机构,整个系统中的服务供应者是与医疗卫生相关的部门,服务受益者是社区的人们,两者彼此影响。总的来说,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广泛性,也就是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及残障者等。另一方面是综合性,其可以与卫生部门、院内院外等协调服务,服务领域涉及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康复治疗等方面[2]。
3.分级诊疗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与功能的发展现状
3.1分级诊疗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与功能的发展成效
3.1.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
中国报告网数据中心显示,2018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数量增至3.50万个,相比2017年增加348个。如表1,这是我国历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数量详表。
.png)
3.1.2卫生人员基本情况
从国家网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增长情况来看,2014年卫生技术人员有417503人,到2015年增长至431158人;2014年执业医师人数为176998人,2015年增长至181670人;2014年注册护士人数为145672人,2015年增长至153393人。截止2015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服务人员已经有504817人,整个卫生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等岗位人员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增长较为明显的是卫生技术人员、注册护士及执业医师等。2018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数量为46.2万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数量为12万人。
3.1.3床位数
从中国产业信息网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量为17.2万张,2015年增长至17.8张,2016年为18.2万张,2017年为19.9万张,而到2018年时,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量增长至20.9万张,床位数量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
3.1.4诊疗人次
随着我国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社区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加强。从2014年2018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与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均有明显的增加。具体数据详见表2。
.png)
3.1.5入院人数
当前,“看病贵、看病难”在社会中的热度持续上升,因为大型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普遍偏高,很大程度上给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了机会。从2014年至2018年,前往社区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入院患者由298.1万人上升至339.5万人,逐年增多。详细数据见表3。
.png)
3.2分级诊疗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与功能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3.2.1资源配置不均衡
汤榕等[3]人指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集中于三甲大型医院,社区医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比例较低,导致去大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更多,即便看病难度更大,也更加倾向于大型医院。就现阶段社区医院的床位数、就诊人数等指标均可以看出,与大医院相比,社区医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极大的限制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与功能的实现。
3.2.2社区卫生补偿机制亟待健全,政府经费投入有待增加
社区医院服务资金短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主要依靠财政补偿和医疗收入,但是因为政府对社区医院投入经费较少,导致社区医院医疗设备更新缓慢,无法有效培养医疗人才,其功能发挥与实现更无从谈起[4]。这种情况最终导致社区医院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医疗竞争力差。
3.2.3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素质不高,医疗技术能力有待提升,使得人民群众对社区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产生了较大的怀疑和不信任,多数的患者宁愿去大型医院排队等候,也不愿意去离自己家近的社区医院,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不合理,竞争力下降,甚至导致分级诊疗模式失败。
4.结语
分级诊疗模式的提出与试点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一模式的提出与实践可以大大减少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但从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和卫生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都大大限制了其更好发展。因此,要想成功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就必须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陆方,钱东福.分级诊疗背景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作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61(07):24-25.
[2]梁景亮,刘亮,裴征,等.从社区角度分析医联体模式下分级诊疗的实施现状[J].智慧健康,2018,04(25):17-19.
[3]汤榕,李相荣.分级诊疗背景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策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8,267(04):11-14.
[4]于德华,郭旋,傅喆墩,等.基于分级诊疗的区域卫生三维协同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