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原因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杨泽
[导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属于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方案,利用一种特制的导管插入腹腔中,注入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在压力下从腹部开小洞,将包括结石在内的整个胆囊切除。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不断成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腹腔胆囊切除手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升了原有胆囊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了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具有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的优势,是胆囊疾病的首要治疗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在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都出现了并发症,其中胰腺炎就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类型,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医生需要分析导致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胰腺炎的原因,采取有关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达到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身体健康。那么,接下来便带你了解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之后是如何导致患者并发胰腺炎的原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原因有哪些?
1、出现继发性的胆总管结石
        当患者的胆总管出现继发性的结石疾病之后就会增加胰腺炎的出现几率,这也是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继发性的胆总管结石其发生率大约占到12%~21%之间,然而当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之后,在胆总管内出现残留结石的现象几率可以提升到33%。当患者的胆囊内部出现很多微小或者泥沙类型的结石,则患者在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之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的几率也会有所增加。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这种现象的发生几率可以达到0.7%,当患者在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患者腹腔内部的压力会有所增加,并且给胆囊造成牵拉的作用,导致很多微小的结石会进入到胆总管内,胆总管的下端会出现结石嵌顿的状况,进而导致器官黏膜出现损伤或者水肿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痉挛的症状,导致胆道内部的压力骤然增高。如果胆道内部的压力已经超过胰管内部的压力时,胆汁和胰液就会出现逆流的问题,流入到胰管之内。胆盐会给胰管的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进而导致一些消化酶分子会弥散到胰腺实质部位,并且胰管内部压力的增加,会对胰腺导管的上皮部位造成直接的损伤,激活在胰腺内部的消化酶,进而引发胰腺炎的出现。


2、腹腔感染导致胰腺炎的出现
        当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之后,很有可能出现胆液外漏或者胆石落入到患者腹腔之内的症状,而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胆瘘的症状,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患者的腹腔出现感染的问题,进而增加了胰腺炎的出现几率。腹腔感染诱发胰腺炎的机制主要是腹腔局部的炎症会给胰腺造成强烈的刺激,并且由于胆液动力学的变化,无法让胆液流入到患者的十二指肠内部,反而会流入患者的胰管内,增加了胰管内部的压力,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出现。
3、EST/ENBD引发胰腺炎的出现
        EST/ENBD结合生长抑素是当前保守治疗胰腺炎(主要是胆源性胰腺炎)的流行手段。然而, EST/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时也可诱发胰腺炎。如果患者的胆总管内部出现了小结石,则可以利用十二指肠镜来达到微创治疗取石的目的,这就被称为EST术。在治疗胆总管出现继发性结石或者原发性结石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EST/ENBD加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整体治疗,进而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可能会诱发胰腺炎的出现。例如,在治疗时出现水肿或者血凝块堵塞的问题或者ENBD的引流不畅,也会引发胰腺炎。在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医源性的逆行感染症状,增加了胰腺炎的出现几率。由于这种原因所诱发的急性胰腺炎,主要是因为医生在临床治疗方面的经验有所不足,没有正确的掌握此项治疗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胰腺炎出现的有效措施
        在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胰腺炎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手术操作所导致的,例如手术之后出现胆漏或者感染的症状,都是手术操作所引起的并发症。因此要想预防胰腺炎在术后的出现,就必须要提高手术操作的标准程度,在术前为患者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之前需要进行超声检查,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解剖手术、精细手术的操作要求,如果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置管引流的操作。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后需要尽早为患者进行B超检查或者淀粉酶检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患者是否出现了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或者胆漏等其他问题。医生必须要对手术操作进行严格的重视和了解,减少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胰腺炎的几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