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校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审美活动来体现的。文章主要分析了对高校声乐课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声乐理解感悟能力,提高声乐课的效率,推进声乐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声乐教学;审美能力
在追求高素质人才的今天,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之所以成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因为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出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高素质人才。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教学的首要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审美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一、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1.艺术形象美
声乐艺术是一种听觉艺术,然而声乐艺术也源于生活,也可通过意象和艺术形象表现生活、表达思想情感和对美的追求。无论是声乐作品创作者、演唱者还是听众都可从中体会到美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情感。音乐家在声乐的表现上追求情感和表现的完美统一,声乐作品的意境使歌词、旋律、节奏、表演等成为一种美的表现、情感的表达,声乐作品的演绎是由演唱者的表演、嗓音、艺术处理和思想内涵共同来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声乐艺术中感知到审美意象,体会到其美的意境,体验到其饱含的情感、体悟到其思想、内涵和本质的真善美。
2.情感美
声乐艺术是运用气息使声带振动发声进行歌唱的,强调歌唱者在歌唱时融入自己的对声乐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和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在有我之境中,以情带声、已声传情、声情并茂,表现声乐作品的美,对声乐作品进行审美再创造,营造出美的意境,以情感人,引人入胜。
3.演唱中再创造美
声乐艺术的审美实践活动包括构思、表演、表达情感等。演唱者在声乐艺术表演中非常重视提高审美,声乐作品本身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在演唱者都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感知、体验、想象、发挥和再创造,以在演唱中淋漓尽致地演绎作品的美。
二、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在学生眼中是一门情感学科,音乐能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空间,通过音乐来传递情感的快乐,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是以审美为主要核心的,通过审美能够使学生感悟自己的人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音乐进行再创造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间接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音乐的性质进行一个具体的划分以及对自我音乐道路的确定,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学生通过音乐活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音乐的意境,通过进一步的理解和体验来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只有真正认识到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三、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1.在发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声乐教学中教师在训练学生歌唱基本功时,应以表现歌唱声音的艺术美为目的,发声训练中,除了强调歌唱的呼吸、位置等技巧,更应注重训练学生表现声音的活力、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等。无论声乐作品表达的是何种情感,或高兴、或愤怒、或喜悦或忧伤、或欢快、或沉重,都必须通过歌唱者美妙的声音表现出来。因此,尽管是发声训练,也要注重表现声音的活力、美感和情感,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各种发声训练。无论是进行连音、轻快的跳音的训练,还是进行音区统一的训练等,教师都要尽量启发学生以最佳状态、最饱满情绪声情并茂地深情演绎作品,并经常适时鼓励他们。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尽量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声乐作品感知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仔细聆听并感知声乐作品,分辨出音色的好坏,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美妙的声乐作品中练习技巧、锻炼声乐感知能力,还能从中陶冶情操、感知声乐作品的美,从而对歌唱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更强大的学习声乐艺术的动力,最终提高歌唱水平。
2.声乐作品鉴赏中培养审美情趣
声乐作品鉴赏包括对名家名曲、教师的歌唱示范的鉴赏,也包括学生之间歌唱的相互鉴赏及对自己歌唱表现的自我鉴赏等。对名家名作的欣赏和对教师声情并茂的表演示范的欣赏会深深地打动学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对美的感知,学生之间歌唱的互相鉴赏,能使他们发现彼此歌唱的优缺点,以便在声乐学习中取长补短,也能使他们加强沟通交流,增进感情,还可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在此过程中共同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学生歌唱的自我鉴赏有利于他们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以便扬长避短、不断迸步,他们在歌唱鉴赏中也会受到美的熏陶,时刻体验美、感受美。
3.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
声乐教学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美的过程,而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借助自己的知识基础、生活体验等感知、理解、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感知声乐作品的美之所在,并善于透过美的表象总结美的规律,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审美经验,还应启发学生在歌唱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美、创造美。首先,要求学生在声乐鉴赏、练习过程中借助一定声乐素养和想象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并结合审美体验,将对声乐美的感知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以便歌唱达到声情并茂、以情动人的艺术效果。其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审美经验并学会收集整理审美经验资料。最后,声乐教学要遵循个体差异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歌唱方面的天赋和条件以及个性心理等因材施教。
四、结语
声乐教学既是学生掌握歌唱技巧的过程,也是学生感知、体验、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无论是基础发声练习,声乐作品鉴赏,还是演唱训练,都要注重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表现声乐作品的艺术美为主要目的,这也是声乐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遵循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唯有遵循此原则,才能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参考文献:
[1]汪荻.浅析声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艺术评鉴,2019(17):94-95.
[2]李舒幸.论声乐教学中对于审美意识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9,39(10):133-134.
[3]郭莹.高校声乐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戏剧之家,2019(04):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