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任浩营
[导读] 道路工程是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因为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服务对象的多样性
        摘要:道路工程是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因为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服务对象的多样性,使得工程施工难度较大、质量要求较高,必须加强施工质量管控,明确具体的质量影响因素,再针对性地进行管控。本文重点分析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特点,以及质量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质量管控的科学对策。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管控对策
0  前言    
        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城市系统中重要的交通设施工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工程范围也在逐渐地扩展,为了确保安全、长期、高速交通运输,就必须做好市政道路施工,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全面、深入地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从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排除不利因素,趋利避害地维护工程施工,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1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外部因素,也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具体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管理环境因素等,其中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貌、气候与水文条件等会影响道路工程施工进度与工期,社会环境因素则是指周围的社会环境,例如:交通车流状况、地下管线布设情况等,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会对道路施工形成阻力,带来一定的施工难度。而管理环境因素则是指工程质量监管制度、质检约束体系等,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科学、完善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监管水平,进而影响到工程质量。
1.2 材料与设备因素
        施工材料与设备因素是基础性因素,任何一项工程施工都需要优质、高效的材料与设备。材料与设备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起始于采购环节,采购人员的责任意识、道德水平以及专业水平等关系到材料采购,个别的人为修改材料采购标准的问题会加剧材料质量问题,人为地谋取私利也会降低材料质量,同时,材料进场前的规范化质检、测试,直接影响材料质地,进场前的检测不到位可能导致劣质材料进场,形成工程施工潜在隐患。特别是道路工程施工材料,因为类型较多、型号复杂,需要根据不同地质土体特点来选择地基施工材料,这也加剧了材料质量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此外,设备因素也是一大干扰性因素,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需要多种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的作业,所选设备自身的状态以及运转效率等都将影响施工进度,设备的检修与维护是否现场到位也至关重要。
1.3 技术与人员因素
        众所周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绝非简单的机械作业,而是要在科学的工艺、技术的指导下依照特定的工序展开的施工,这其中就存在多重不确定因素,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技术与工艺水平,例如:所调配的地基材料水灰比例是否达标、软土地基加固技术是否契合地基实际,以及压路机的行进速度与碾压方式等都是十分基础性却重要性的技术问题,是对施工人员专业水平、工艺水平等的考验,任何的技术失误以及工艺缺失都会直接影响到道路工程的平整度、牢固度、使用周期。技术与工艺因素最根本是人的因素,然而,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责任心、能力等也将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工程施工中一切技术的运用都离不开人为地操作,施工人员是否具备超强的责任意识以及管理能力也将从多个方面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
1.4 管理制度因素
        现阶段,我国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依然缺少健全、完善的制度与规范,这就为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导致施工质量管控工作难以切实有效地落实,无论是监理人员还是施工单位自身的质检人员都很难有效地监督、检查并约束工程施工,实际道路施工中出现了施工无序、质检形式化,监理人员缺少有效的质量监管执行力度,从而导致质量无法保证。


2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控对策和方法
2.1 做好环境勘察,排除不良因素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施工前必须做好实地勘察与实践调查,及时地排除不良环境因素,减少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首先,要掌握不同路段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地貌特征、土质条件等,进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例如:山地起伏性地貌需要先做好地基平整施工,软土地基则意味着要强化地基加固施工,积极地规避不良天气施工,例如:台风、暴雨等,选择晴好天气开展施工作业;其次,则要积极地排查工程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交通密集区,则要设置专门的交通通道,保证正常施工与安全通行同步进行,而且要重点排查施工区的地下管线分布,本着“保护与规避”并行的原则来组织道路工程施工,在不破坏地下管线前提下来确保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
2.2 强化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检与维护
        材料质地与设备质量是市政道路高质量施工的根本,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材料的采购、进场测试这两大关键环节,材料采购环节关键是要选择道德素质高、专业素质强的采购人员,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前提下,本着“反复对比、物美价廉”的思路来选购材料厂家,而且要根据工程设计图与施工方案等分析、计算出不同阶段、不同工序的施工材料的需求量、规格等,为了确保材料质量可以采用分批采购、分阶段进场的方式,材料进场前必须接受规范化的质检与测试,对于任何测试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杜绝进场,进场材料则需要根据其质地特点来妥善存放、安全保管。对于施工设备,最关键是在施工前对设备进行调试,通过调试来确定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从而为持续施工做好准备,同时,要设置专业的检修维护人员在施工现场,以便及时解除设备运行中的故障和问题,维持施工机械设备的持续化运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3 培训人员,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先进、科学的施工工艺、技术能够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指导,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然而,技术与工艺源自施工人员,提高技术与工艺水平的前提是要人员培训,施工单位要积极重视并实践人员的教育、培训与考核,其中人员教育还包括思想层面的引导,引导其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形成积极的质量意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围绕工程质量正确地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进而推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走向全新的层次。在施工技术与工艺方面,施工单位则应在已有的成熟施工技术基础上积极地创新,学习并引进高端、先进施工技术,大胆地尝试运用新型高端工艺,以此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4 健全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规范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要健全、完善制度与规范作为坚强的保障,因为有了科学、完善的制度与规范,才能让施工质检员、监理人员切实遵照科学的制度、规范等对道路工程的各个工序、各个环节进行质检,完善的制度与规范能形成一种约束力,使得施工人员切实遵守规定的质量规范来操作、施工,正确地使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来确保工程质量。对此,施工单位应在遵照行业法律法规基础上,切实勘察工程实况、掌握道路工程特点来重新编制、完善自身的施工质量规范与管理制度,形成针对性强、细致规范、清晰明确、符合实际、可操作、科学合理的制度条款与规范条款,并在实际施工质检过程中切实贯彻、落实这些规范条款,以此来实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规范化管理。
3  结语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内外因素来自不同方面,有不同的针对性,实际道路工程施工中必须重视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而科学地采取规避与防范对策和措施,保护道路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昱晨.市政道路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皮振益主编.道路工程施工便携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 顾慰慈.工程项目质量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 张明轩.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 华学礼.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