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道路建设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和成果。路基的建设与区域土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遇到不同的土质时,应当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手段,来防范路基病害问题的出现。例如在遇到软基地段时,就需要对路基进行合理而规范的设计,妥当处理地基,如设置砂砾垫层等,以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
关键词: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使得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如今,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正快速发展,公路建设所面临的地质地形条件越来越复杂,为适应公路线形要求,不得不在软基段采用高填方路基。为保证施工质量,避免产生不均匀沉降等问题,需要根据软基段高填方路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
1高填方路基施工的主要特征
1.填筑工程不仅量大,而且工期较长,所涉问题也比较多,因此难以控制;2.填筑较高,所以路基需具备较好的边坡稳定性,并且整体抗压性要好;3.路堤自身具有的累积沉降比较大,所以需对其单位填筑高度、土层厚度以及压实度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4.需对高路基具有的稳定性做出分析及验证。正是基于以上这些特征,路基填筑施工结束后,由于地基除了受到土压力外,还要受到行车方面和周围环境方面等影响,通常需一年左右才可以趋于稳定。
2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合同段总填方量在23万方左右,填料时宕渣。该标段路基施工的重点为保证施工质量和路基整体稳定性,填料应使用满足设计要求的材料。在填筑过程中,对于软基段高填路基,必须加强实时观测,以保证整个路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填筑施工开始前,先认真做好试验工作与试验段施工,同时将试验段施工的结果上报至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通过后将其作为正式施工的参考依据。另外,在施工前还要根据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做好地地面清理与压实施工。任何作业都按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中应使排水保持通畅。在特殊路基作业开始前,比如软基回填段,需要按照图纸提出的要求,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每完成一层填筑都要由工程时进行检验,经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对上一层进行填筑。现围绕该工程实际情况,对其软基段高填方路基施工做如下深入分析。
3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
3.1施工质量
软基地段在不同的地段施工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在陡坡的地段进行施工时,首先应当设置宽度适应的台阶,且反复测试其承载能力,对于不同时间段,不同气候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对于桩基造成的影响进行模拟实验,计算对应的关系的数值,然后选择对应的施工工艺。且在对于桩基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无论是灌注时间还是灌注深度,都应当具有一定的标准规范,以确保桩基的密度与其承载能力。
3.2基底处治
一般路基施工之前,应做好清表工作。由于深沟深度大于8m,深度超过8m时需采用长臂大勾机进行清表及修筑台阶,台阶形式厚度不大于300mm,台阶宽度不小于1m。有利于新老结合土碾压过程中的咬合,形成一个整体。施工现场若有土坎、沟槽时,应用推土机、平地机或采取其他措施予以平整,并做好填前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地面自然横坡在1:1.25-1:5时,应开挖台阶再行填筑,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表后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
3.3砂砾垫层施工设计
砂砾垫层施工很关键。砂砾垫层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地表强度,预防地基结构变形,因此在具体施工的时候,采取分层填筑的方式,同时要求填筑总厚度通常小于1m。对于砂砾垫层的施工设计,一般分为四个环节:1.准备下承层。
该工序是为了检测下承层的密实度、横坡、平整度、宽度以及高程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标准,避免出现路基底清淤不彻底,表面松散、破裂现象;2.放样。在公路中间每隔120m设置一个中桩,同时在其周围约0.4m处设立指示桩,按照规范测量出砂砾层的高程;3.摊铺。借助自卸汽车将原料送至施工现场,使用推土机和平地机将其大面整平,整平时注意压实系数的预留量,避免粗细集料离析现象;4.碾压。砂砾层摊铺整平环节结束之后,立即开始碾压操作,使用推土机、轻型压路机以及大吨位压路机配合作业,通常在压实之前对砂砾层洒水,调整砂砾层的含水量,压实作业要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和碾压均匀。压实结束经检验合格之后继续填筑处理,注意分层填筑厚度小于30cm。
3.4路基填筑
首先,将填料运输至填筑施工地点,然后按照先两侧再中间的顺序卸料,期间安排专人进行指挥,以免卸料过密或过疏,对摊铺厚度造成影响。碾压时,层厚不可超过30cm,填料的粒径不可超过15cm,对于每层摊铺宽度,两侧都要比设计宽度大30cm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边缘处的压实度。每填筑完2-3层都要恢复一次中线,对边坡的位置进行调整,每层对应的填筑高度使用红色的油漆准确标注,同时通过拉线来严格控制,在纵向还应分段预留台阶。碾压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在直线段先对路基两侧进行碾压,再对中心处进行碾压,在曲线段,应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碾压。在碾压过程中,轮迹要有30-50cm的重叠,同时尽可能快的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在坡度与开挖与填筑之间的交接部位,需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先把坡地开挖城宽度在1m以上的台阶,同时设置向内倾斜的斜坡,再分层填筑材料,达到密实、没有拼接痕迹为止。在填筑施工中必须对填料的粒径进行严格控制。对不满足要求的填料,不可在施工中使用。当填筑段分成若干作业段时,相邻段落之间的交接部位若无法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填筑,则对于先填筑的段落,应按照1:1设置分层台阶,若两段可以同时进行施工,则应做到分层衔接,搭接长度要达到2m以上。
3.5沉降防治
首先,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做好包含井点降水等在内的各项工作,其次要加强排水与防水,使基坑始终保持干燥。在隧道的混凝土施工完成,且混凝土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立即对通道两侧实施回填,防止两侧基坑积水,产生新的软土地基。在回填施工中,应注意下列要点:1.保证回填所用填料的各项指标都能达到设计要求,有良好级配。2.保证回填后压实度满足设计与规范提出的要求,通常情况下,这一部位的压实度需要比一般路堤略高1%-2%。在大型压实机具无法达到的地方,可由人工使用小型机具将其夯压密实。在填筑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层,每填筑完一层立即碾压和检测一层,将检测确认压实度符合要求后,方可对上一层进行填筑和碾压。3.填筑施工时,应对填筑的速率进行严格控制,以免路堤失稳,尤其是纵向临河面,应格外重视,同时对路堤向河中心发生的位移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4.为保证填筑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应尽量避免二次开挖施工。5.回填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内容与设计要求进行,期间还要做好两侧排水。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填方公路而言,其软土地基段的施工十分特殊,不仅会影响其运行稳定性,还会影响其安全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技术要进行分析,加强研究,选择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施工质量,为公路交通的安全使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亚满初.高速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7(2):52.
[2]周永桂.高速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42):244-245.
[3]赵国峰.高速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