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6期   作者:孙 阳
[导读]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而言,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会对其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性造成巨大的影响

         摘要:对于一个建筑工程而言,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会对其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性造成巨大的影响,其中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就更为重要。众所周知,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不能够避免的,只有想办法来减少裂缝的产生才是一个较为实际的办法,但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降低混凝土裂缝严重程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的论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治理
         1混凝土裂缝成因
         1.1材料
         混凝土属于建筑中的基本施工材料,在应用前通过混制与搅拌制成。混凝土制备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需重视混凝土制备工作,保证所有工序按照工业指导书执行,还需要保证材料的质量,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不出现裂缝。在施工中,材料与配合比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做好混凝土配合比工作。在材料配合比过程中,根据施工标准要求合理设置配比系数,提升混凝土强度,以确保施工项目质量。
         1.2施工工艺与其不符
         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当中,需要相应施工人员依据工程的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的施工工艺,从而才能够有效保证混凝土强度。一般情况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施工通常都以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就是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其次就是对混凝土材料的浇筑,最后就是对混凝土的养护。而这三个步骤,如果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细致化工作都会对混凝土最终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假如,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环节中,由于搅拌人员并没有控制好搅拌的力度,就会导致混凝土当中的骨料和其他混料出现上浮,或者是分布不均的现象,这也会导致浇筑干燥后,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或者,由于后期的养护不当,也会产生混凝土裂缝现象。对此,这就需要相应的施工人员选择恰当的施工工艺的同时,保证施工技术的水平,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1.3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需要对其进行养护和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但是,由于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并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就会导致相关人员在养护工作当中,并没有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进而使混凝土出现了裂缝现象的产生。对此,这就需要相应的施工人员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并保证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够减少由于后期养护不当而产生的混凝土裂缝现象。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
         2.1控制混凝土的配比
         由于混凝土的材料配比非常的复杂。因此,这就需要相应的配比人员,依据施工工程的方案以及施工的质量需求,来配比混凝土的比率,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性和弹性能。一般情况下,由于混凝土当中需要包含一定的骨料和混料,这就需要相关的配比人员选择吸收率较大的是骨料量,并且由于骨料当中的含泥量和干缩量较大,这也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性。因此,这需要相关配比人员进行有效的选择和配比,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此外,为了减少由于含水量较大而产生的裂缝现象的产生,也可以通过增加减水剂或者是搅拌石灰的方式来减少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出现。
         2.2保证原材料质量
         对于一般的建筑工程来说,混凝土材料作为其施工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施工原材料,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施工之前,必须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完全符合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我们完善了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制度,把控好材料质量,进行抽样和检查,充分的保证了施工材料的安全和质量。


         2.3对施工工艺加以改进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想从而本质上提升混凝土的性能那么改进施工工艺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在进行相关的施工工程之前,相关施工单位就需要对周围的一些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以及地形地貌等相关信息进行一个收集,在取得这些信息之后,再来通过合理的方式研究出更加科学的施工方式,对于一些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就需要做好相应的地基加固工作,争取基土层的稳定性,在完成以上工作之后再去开展后续的相关工作。此外在对基槽进行挖掘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整个基槽结构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要合理的去控制施工的工序,对于一些距离施工地点较近的建筑物,应该加强现场的指挥与指导,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那些建筑物产生影响。同时,整个建筑工程在进行混凝土浇灌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的设计要求来进加工,优化相应的浇筑工艺,尽量的保持建筑结构的完整性。
         2.4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通过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混凝土裂缝的现象的出现。因此,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于已经成型的混凝土需要相关的维护工人在维护工作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工作,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并且防止其出现皱缩现象而产生裂缝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不同,也应该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此来保证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进而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5科学控制温度
         项目施工阶段应及早采取措施控制温度因素对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影响,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工作中可以灵活使用辅助性保温材料,避免室内与室外因为温差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对混凝土裂缝成因的研究发现,材料出现裂缝是受到水分的影响,因此水分控制是有效遏制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方法。在材料配比阶段,要选择水分含量少的水泥,防止混凝土材料因水热化导致出现裂缝。混凝土入模期间如果不能控制材料温度,易因混凝土热胀冷缩的特性出现裂缝,可采取混入冰块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还可采用冷藏方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但这种方式对混凝土的体积有一定要求。利用冷水循环系统,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混凝土在配比阶段易产生极大热能,可在材料搅拌期间加入适量的冷水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使用这种方式可以解决混凝土摊铺作业期间温度迅速升高的问题,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提升项目整体质量。
         2.6加大监查力度
         混凝土浇筑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研究以往工程项目混凝土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分析原因发现,混凝土出现裂痕与工作人员在浇筑环节没有遵照制备工艺要求制备混凝土有直接关系。在混凝土浇筑阶段,材料运送、振捣时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如果制备工序、手法不按照工艺要求执行,很可能会改变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因此,需要加强混凝土浇筑期间的监查力度,考虑混凝土自身存在的泌水性以及制备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如骨料粒径大小、沉降等。掌握这些信息后,应结合现场施工作业内容以及施工要求,合理调整制备工序、完善监查制度、重视混凝土制备期间表层压实与涂抹操作,防止混凝土因自身塑性出现裂缝。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在浇筑工作结束后24h内不可以装卸材料,以保证混凝土拥有充足的时间凝结。
         结论
         混凝土的裂缝现在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了,在相关领域也引起了很大的重视。在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相关防止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全方位深入的分析,在将其与具体的施工工程结合,从生产材料、施工方式以及养护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相关的防护工作,努力提升相应的防护水平,只有切实有效的控制裂缝的产生并降低其危害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和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预防一些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古纪明.探究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建材发展导向,2019(9):299-299.
         [2]戎虎仁,顾静宇,曹海云,etal.综合管廊施工期间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其防治[J].混凝土,2019(7):1-5.
         [3]姜威.市政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其防治[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1):115-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