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建设工程的快速发展,BIM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当代智能化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可直观的反映平面图中无法显示的空间实际状态。但在智能化工程建设领域,BIM技术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才能够满足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的应用需求。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应用
引言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建筑企业的结构、管理、运营等方面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智能化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BIM技术的出现以及应用,为建筑智能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是建筑企业的重点研究课题。
1智能化与BIM技术
和社会市场经济中的其他领域类似,建筑领域运用信息程序实施信息数据的搜集、传送、统合、解析、核算等加工治理,从而达到各种业务、管控和抉择的需要。从管理的方向讲,信息程序可以视为一种工具,能有效协助我们提升工作效率。而实现和采用智能化的目的就是使这些工具变得有智慧、有知识,更甚者是让智能性高的部分工具直接取代人力。所以,建筑建设智能化就等于是让建筑在建设期间运用的信息程序拥有知识与智力。建筑建设智能化在一般工作领域可以降低用人数量,使人力得到解放。在对技术要求高、需求量大又供不应求的领域,能够有效的补充这一缺口。智能化科技的根基是人工智能科技,和其相关的科技有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物联网等。智能化科技使得信息程序可以感知、认识、学习、总结和分析,更有甚者可以做到专家级别的决策规划。事实上,BIM从根本上讲不属于软件,但是能够经过采用有关的软件来展现出它的科技价值。如果将软件从最基础的角度进行分类,能够划为工具软件和基础建模软件两种。其中基础建模软件是以三维建模作为基础的。以往的二维设计规划中,在针对建筑的分割剖析图进行创建时是采用分别设计的方式,致使剖析面的信息数据经常产生误差。而三维建模程序的产生则能够在每个视图面绘制图案,BIM基础系统还可以使得用户直接性的实施外部导入活动,完成信息数据的互换,不再产生误差。在建筑规划过程中,关键在于对BIM建模系统的选取。
2建筑智能化中BIM技术主要特征
2.1可视化
随着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日新月异,建筑行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建筑的形式也趋于智能化。如果没有对建筑更加直观真实的表述,就会遗漏建筑物某些构件功能。因此,在建筑智能化领域,可视化技术尤为重要。BIM技术的可视化特征,很好的满足了这一要求,将智能建筑物构件有关的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通过三维实体模型的方式表达出来。
2.2协调性
在建筑智能化实施过程中,需要在开发商、设计方、建设方以及监理单位之间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如果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质量、成本以及进程。而BIM技术通过信息的模拟,能够及时的发现智能建筑项目问题,进而极大的降低智能建筑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协调工作量,提升智能化建筑的管理效率。
2.3优化性
通过BIM构建的模型,包括了智能建筑物相关构件的实际信息,例如智能建筑规则信息,构件几何信息、物理性能信息等,还包括施工工序以及建设进度、质量以及成本等方面信息。通过处理上述信息,能够非常方便的优化处理智能建筑项目的指标体系和方案。
3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
3.1在建筑智能化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概念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可以将建筑用地的各种勘测信息导入到BIM信息库中。经过对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等综合计算,进行可行性研究,即利用BIM技术搭建场地环境模型,进行日照分析,并根据BIM模型提供的模拟数据,确定更加合理化的建筑形体。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根据环境和方位的具体关系,提出机电方案、环境布局,并利用BIM软件对多个方案进行数量化对比,选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的设计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土建专业根据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创建建筑和结构初步设计模型。机电专业基于模型在BIM平台上协同设计,提高设计的质量和进度。在施工设计阶段,利用BIM软件可以解决施工安装、技术方法、材料配比、工程预算等方面的问题。土建专业和机电专业还可进行冲突检测、三维布管布线、负载计算、竖向净空优化等基本应用,创建土建和机电施工图设计模型,并交付至施工准备阶段。
3.2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现阶段,因为技术条件以及建筑观念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的建筑工程普遍存在建筑效率低下的突出问题。随着建筑施工的规模不断扩大,现在的建筑已经向着集中、多层次、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建筑的施工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施工技术更加困难,这也是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与效率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利用BIM技术,可以有机的综合材料、设备、场地、人员配置、气象状况等施工信息,以时间为单位进行立体的施工模拟,并通过可视化技术直观的反应过程的各项施工工序,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工程各环节的实施调配,优化施工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能够对施工现场的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管理。
3.3在运营阶段的应用。
一般来说,当工程的维护期结束之后,工程将会进入正式的运营阶段。因为现阶段的弱电系统相关设备的维护周期普遍在三个月左右,所以对检测设备、相关线路等进行定期的维护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建筑项目进入完全运营阶段之后,运营维护单位一般会将弱电设备的维修工作转交给系统施工单位来完成。这就直接导致了运营维护单位相关人员对设备的维护形式了解不够全面,若施工单位的维护资料出现丢失或不全面的问题,将会使系统的运营出现问题,甚至出现故障,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对此,通过弱电系统可视平台的建设,可以对应系统的各方面运维方式建立立体模型,通过视频或样图的方式,直观的将相关数据与资料展示在运维工作人员的面前。这对提高运维单位对弱电系统的维护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可应用于建筑建设智能化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在智能化设计、智能化质量管控、智能化安全管理、智能化成本管理、智能化施工综合管理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将BIM技术运用到建筑智能化建设当中,不但可以提升建筑行业各个专业协同配合能力,同时还能实现工程应用的模数化、标准化作业。因此,BIM技术在建筑建设智能化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凯歌.建筑智能化中BIM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9).
[2]刘凯歌.建筑智能化中BIM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8):134.
[3]杨熊,于军琪,赵安军.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J].现代建筑电气,2019,7(1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