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6期   作者:张伟明
[导读] 河道治理工作属于非常漫长且至关重要的领域

        
         摘要:河道治理工作属于非常漫长且至关重要的领域。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峻,生态水利是河道治理领域中出现的名词。与此同时,生态水利在环境领域中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对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
        
        
         前言:近些年来,随着水土资源与植被的的过度消耗与开采,导致水土资源严重流失,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而通过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能够促使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相关资源的科学运用,并推动人类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现已在河道治理工作中成为首要目标。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应用生态水利,不但要满足发电以及灌溉等项目,还应该与城市发展中的供水、旅游、防洪、调水等决策目标加强联系,才可以让水资源实现多项用途同时为多个项目提供服务。随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与日俱增,导致河道周边的自然环境每况愈下,因此,人们对水资源利用带来的自然环境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了让发电、灌溉、供水、旅游等多个项目的目标实现最大的利用效率,还应该加强河道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把生态水利的理念成功融入到河道治理工作中,才能采用切之可行的生态水利防护进行设施的加固,就是在河道治理的同时改善河道周围生态环境的新思路与新策略,不但要针对河道进行防渗加固处理,还应该为河道周边生态环境保驾护航,有效发挥双重作用。
         1生态水利应用的重要性
         生态水利的理念就是基于生态的角度,针对水利工程展开分析,让水利工程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水利工程中进行生态水利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河道的治理效率,进而为企业与国家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域应用生态水利,可以有效减少水源的蒸发量,为人们带来足够的生活用水,并且还可以创造适合的经济效益。生态水利建设的开展,需要用到先进的施工材料,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的性能不断完善。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通常会受到病害的影响,病害的出现不但对水资源的调动性能造成影响,还会对水工建筑物造成影响。若是应用生态水利工程,就可以对水利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良好的改善。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让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存。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会造成环境的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本地的生态系统,若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运用生态水利就能不影响生态环境,还会适当的保护环境,由此可见,生态水利的应用至关重要。
         2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的应用原则
         2.1增强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原则
         所有的河道都被认为是一个生态系统,为了保证河道中的生态系统平衡状态,势必要保证生物的多种多样。若是河道中的生物数量急剧减少,生物的种类就会相对减少,使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所以,为了让河道生态系统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必要有效增加河道中生物的种类。相关人员在河道整治工作中,势必要使人为活动与施工对河道中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低,才能确保河流生态的多样性。
         2.2针对生态环境进行的整体规划原则
         建设人员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中,势必要站在整体的角度出发,建立相对完善并且具备整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参与建设人员在河道治理的工作中,一定要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功能完整性的重视。若是针对生态环境的改造恢复过程中,一定要展开综合的分析,并全面探究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在充分结合生态水利的理念与工艺,有效提升河道治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的实际应用
         3.1有效修复河道中生态环境的状态
         在河道具备相应的除险加固承载力的条件下,应该改造河道时期和自然状态无限接近。

第一,应该创建和自然河流状态无限接近并且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譬如:岸线呈现宽窄有度的不规则形状设计,深潭与浅滩结构互相结合构筑,在河底与河岸两侧出现淤积、侵蚀、冲刷等现象,才能保证构建的河流生态系统内容丰富,为河道中生物提供广阔的栖息之所;第二,在进行河道中生态系统食物链范畴的拓展中需要有效结合河道周围的环境与生态系统,才能使河道两岸最大限度的恢复到自然的状态,创建明渠和暗渠,才能有效开拓岸线绿化的覆盖面积;第三,在创建安全景观时应该注重简单朴实,注重河道区域中植被和自然食材的利用,才可以确保河道的设计和自然状态更为接近。
         3.2提升河道的整体设计性能
         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时,参与建设人员应该针对河道治理实施全面的设计,摈弃过去由水工专业一家主导的方式,水生态等专业的设计人员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设计人员在针对河道治理工作实施设计时,不仅要对河道的排水和泄洪能力进行全面的考虑,还应该有效提升河道治理工作实施后能否维持生态平衡问题的重视程度。第一,设计人员应该保障河道弯曲程度的合理性,河道具有适当的弯曲,不但可以减缓水流速度,还可以为河道中的生物供给更多的繁衍场地。第二,设计人员在进行河道宽度的设计时应该保障在合理范围中,为了河道可以和周边环境更为协调,就需要改变河道的宽度。不仅如此,参建人员在具体的施工中,也应该保留河道的原有特点,才能有效防止改造过度出现问题。在保证河道防涝防洪作用有效发挥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河道的协调性。
         3.3构建现代生态化水网工程
         现代生态化水网工程建设作为生态水利工程尤为重要的应用之一,其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配置与运用的均匀性。水资源网络体系的构架,应该先创建河流水系的联网系统,针对各个水系中的水资源储备量和水质水文的情况进行适时地探测,而大数据平台实现水系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并推动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维护。生态化水利建设作为庞大的工程,其建设需要多方面力量的统一和协调,进而让河流流域中的生态循环能够高效且有序的进行。
         3.4水生动物种群的构建
         生态平衡的建设标准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此,生态水利工程的另一项重要应用就是河道内水生动物种群多样性的维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基于生态水利的设计理念,有效提高河道中生态水域内的水生物种的数量与类型,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效提高水循环的净化水体效率,进而维系水体生态的平衡和稳定。在进行生态治理时,可以利用构建水生动物种群增加生态种群的数量和种类,譬如:螺、鲫鱼、鲢鱼等生物对清除污染物和浮游生物等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可以适量增加此种群的数量,并利用河流内循环有效增强对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促使水生生物总体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与日俱增,人们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时就会开展适当的研究,并针对建设的区域展开详细的调查,让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建设地区的具体情况互相结合,才能建立适合的实施方案。以往的水利工程通常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还会严重影响水资源的使用其概况,而这种水利工程现已无法满足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因此,我国应该全面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才能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合理科学保驾护航。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能够得知,生态水利工程在我国具备的良好发展前景,并且此工程满足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生态水利工程应该在我国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智勇,杨茹云.关于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治理措施的应用与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1):179-180.
         [2]刘燕英.生态水利理念在河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0):81-82.
         [3]邹书询.探析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3(10):163.
         [4]贾少楠.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意义探讨[J].山西建筑,2013,39(32):213-214.
         [5]龚俊春.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3(18):125-126.
         [6]刘丹.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22(12):28-29+33.
         [7]张志坚.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河道建设中的运用[J].内蒙古水利,2018(01):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