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复核的思路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6期   作者:黄城西
[导读] 粮食作物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

         摘  要:粮食作物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而随着我区工业水平的提升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耕地总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质量也有所降低。鉴于此,有必要通过土地整治管理来保护我国的耕地。自然资源部成立后,为落实自然资源管理的“两统一”职责,传统的土地整治转型发展为土地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到环境、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直接影响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工具。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做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复核工作可以摸底我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完成情况。在本文中,笔者从复核依据、复核内容、复核步骤与方法、复核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复核;实践
前言
         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1]。而土地综合整治复核的内容包括项目有关的材料审查、数量复核以及质量复核等。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复核则是土地综合整治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能在保证工程验收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而且关系到整治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复核工作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土地综合整治概述
         在同一空间上,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并存,单一要素、单一手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已经难以完全解决综合问题。因此,各地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下,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用综合性手段进行整治。这不仅有利于统筹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修复,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还能解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
         相比于传统的土地整治,土地综合整治范围规模更大、手段更综合、效果更全面。广西各镇乡街道将以行政村或若干相邻行政村为单元,按照“保护优先、规划引领、集约利用、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原则,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生态农业建设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对“田水路林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对高标准农田进行连片提质建设、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集中盘活挂钩、对新农村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进行集约精准保障、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统一治理修复[2]。
2.复核依据
         根据国土资源部2014年颁发的《国土资源部关于管控强化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的通知》,我们应该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进一步提升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带领下严格落实各项政策。将保护耕地作为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在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复核时,要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2〕116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明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复核有关事项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4〕15号)来指导有关工作的开展。在进行实际复核验收工作时要求满足《土地整治工程  第1部分:建设规范》(DB45/T1055-2014)、《土地整治工程  第2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DB45/T1056-2014)、《土地整治工程  3部分:验收技术规程》(DB45/T1057-2014),对于各项材料的审查以及工程质量和数量的复核都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及地方标准来进行。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来复核,才能够确保工程复核项目起到预期的效果,才能够体现其价值。
3.复核内容
3.1工程材料复核
         (1)项目工程材料复核:应该对立项申报材料、立项批复材料、规划设计报告、规划设计图及工程竣工图等材料进行收集复核。其中,立项申报材料中要包含项目申请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评估论证意见、以及来源说明材料和其他意见书等。对前期收集的材料进行复核,可以有效确定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并对其合法性展开调研。(2)施工过程中相关材料复核: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如实际造价报表、工程进展情况报表、项目修改意见等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核能够对工程进展中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初步的掌握。(3)竣工图复核: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复杂性和全面性决定了项目本身的困难性,工程竣工图能体现一个项目所施工完成的全部情况,对后期开展的工程复核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
3.2任务完成情况复核
         (1)工程数量复核:工程完成量的复核主要是对工程是否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妥善完成了每一项工程任务进行复核。主要复核项目建设规模、土地平整工程、耕地新增量、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工程及其他工程的数量与长度等(隐蔽工程除外)[3]。防止出现偷工减料、实际项目总量与申报项目总量不符的情况出现。
         (2)工程质量复核:首先要对工程项目的外观进行整体查验,检测工程总体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4]。

在整体查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查验。质量复核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例如土地平整区的平整度、土层厚度及田间田埂的宽度等以及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规格,底板厚度,田间道路工程的宽度及厚度,水泥路的抗压强度等都要进行实地检测。
4.复核步骤及方法
4.1内业收集整理分析
         内业整理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明确需要复核的重点内容,为现场复核制定详细的计划。因此需要以编写《工程量完成情况初步对比表》,编写该表的主要依据是规划、设计变更方案之前的差异性,二者之间不同的地方则是进行实地复核的重点。工程复核前要确保项目已经竣工完成,同时对立项申报材料、立项批复材料、设计材料、变更材料以及竣工图等材料进行收集。同时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确保资料完整、真实,并且根据相关资料做好外业检测记录表格。
4.2工程复核内业选点
         在进行外业复核前,内业应对外业检测的相关单元工程进行选点,确保外业检测不受到人为干涉而影响复核数据的准确性。特别是混凝土抗压实验的外业选样,建议先由内业在竣工图上选好外业取样点,外业复核检测时再根据内业所选好的位置进行检测。
4.3实地复核
         实地复核分为数量复核及质量复核。
         (1)数量复核的基本办法是以规划设计及竣工图为依据,实地核实项目中界址点的坐标与图纸中标注的位置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偏移的现象;竣工图上如有新增耕地,则主要对新增耕地的面积、位置和数量进行复核。在现场进行复核时,需要借助专业的测量工具来进行有关数据的测量。例如,采用全站仪、RTK等仪器对工程项目的坐标、距离等进行测量。如综合整治项目范围较宽,建议使用无人机做辅助,对整个项目实施后进行高清拍摄,让数据更加真实、直观,做到对所有单元工程及附属设施都要进行百分百的复核测量。
         (2)质量复核的基本方法为以规划设计及《土地整治工程  第2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DB45/T1056-2014)为依据。用钻芯机、十字锄、钢尺等工具对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工程、其它工程的规格、宽度进行检测,对水泥路路面进行钻芯取样,对水泥路的抗压强度进行抗压实验。要求对灌溉与排水工程进行规格检测、对渠底的厚度按要求进行开挖检测厚度。对于破坏检测后要求做到工程复原,不影响基本使用。同时在检测及取样过程中,按规范要求拍照,填写相关的外业原始记录,外业原始记录不得过后再补。
4.4 编制复核报告
         复核报告的编写是整个复核项目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复核报告的编写旨在将复核过程中的所有详细数据以书面方式呈现出来。报告的编写不仅要体现记录的过程,也要包含应有的总结,因此要求报告中既有原始的详细记录也有总体情况表。在编写报告时首先需要将复核过程中的检测原始记录作为基本凭证,例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质量检测原始记录》,并在此记录的基础上将工程质量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同样的对于工程数量的报告,要需要包含原始记录和汇总,并生成最终的总体完成情况表。在编写各表时,各项信息一定要完善,不能遗漏,具体到复核依据、环境条件、复核实践、复核设备等。
5.工程复核对土地综合整治的意义
         (1)开展工程复核工作,是对项目进行规范管理以及有效质量监管,确保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质量、数量的安全。能够提升社会管理效能,积极推进广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发展,节约政府资金,助推乡村振兴,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保障广西经济快速发展。
         (2)开展工程复核工作,为有效建立广西土地整治工程数据库奠定基础,能够客观、实际的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的建设完成情况,有利于更新广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3)开展工程复核工作,为盘活存量土地、补充耕地、强化集约用地和提升土地产能提供了数据依托。
6.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的耕地保护以及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作迫在眉睫,而对其工程进行复核则是必要的工作,复核人员应该明确复核的依据、内容、方法以及意义。并对在进行工程复核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承建单位,并督促其加以整改及完善,只有严格落实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的工程复核工作才能够确保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才能够为我国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陈慧云,韦羡侠. 广西土地开垦项目管理现行办法的实践与思考[J]. 南方国土资源, 2019,(7): 85-87.
[2] 张黎明.义乌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的十大契合点[J].浙江国土源,2019,(1):8-12.
[3] 王晓瑞,徐翠兰,施振斌,黄晓阳.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J].国土资源情报, 2019,(7): 8-13.
[4] 黄飞波,陈书荣.启动市场化交易补充耕地指标——解读《广西壮族自治区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管理暂行办法》[J]. 南方国土资源, 2015,(11): 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