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6期   作者:郭应勋
[导读]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促进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摘要: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促进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建筑行业跨越式发展。在民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因为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导致的坍塌事故。所以,要做好民用建筑高大模板的施工,就要对施工技术、施工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高大模板的施工技术,希望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民用建筑;高达模板;施工技术
前言
         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加强对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研究,就要充分的了解高大模板支架。但从字面进行理解,可以理解高大支架的高度比较高,一般要求其高度达到8m以上,要求支架的横跨宽度不小于18m,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确保每平米的荷载不能小于10千牛。因此,高大模板的特点就是空间跨度大,可以运用于高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建筑中。
1高大模板的施工顺序
         在民用建筑施工中,高大模板的施工具有特定的施工流程,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确保所有环节都是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如若不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就会对高大模板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必须明确梁和轴线的具体位置,且还要将其标识出来,将水平标高的位置确定好,通过拉线再固定好水平支撑杆。然后,在制定的位置上安装好梁和板脚手架,之后再将梁底模板和侧模板安装好,接着在脚手架横杆上架设板底木枋,固定好楼板模板。最后,浇灌符合标准等级的混凝土,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待砼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再拆卸掉模板和脚手架,最后清洗处理好模板。
2民用建筑的高大模板施工中经常产生的问题
2.1剪力墙的质量问题
         产生剪力墙接茬处错茬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支模和加固过程中出现了技术问题,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将模板放在了不平的地面。如果采用这种施工技术就要对地板面的平整严格要求,否则对混凝土的浇筑也会产生影响。由于剪力墙结合处有缝隙,混凝土浆液会随着缝隙流出,也就是漏浆的问题。浇筑混凝土时剪力墙会受到压力,这是因为螺旋杆与墙之间的距离较大,当受到混凝土对墙的侧压力时,剪力墙板会出现跑模和涨模的问题,对剪力墙的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2.2规范楼梯踏步尺寸
         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楼梯的踏步尺不协调的问题。如果不能按照行业的标准进行施工,混凝土浇筑之后就会出现涨模的问题。所以出现楼梯踏步尺寸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就是楼梯踢板的加固出现了问题。通常在踢板的施工中,梯板加固要用两个木头,再配合钢钉加固,这样就能有效防止出现踢板涨模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有的施工方为了方便浇筑混凝土,先将加固木方拆除后浇筑,导致在浇筑的时候混凝土对踢板侧压过大,踢板因变形产生涨模的问题。如果在施工中混凝土量过大,也会导致涨模的问题发生。
         在施工中,处理好剪力墙的拼接点才会使剪力墙不发生阳角的问题。拼缝的节点如果不进行严格的技术处理,就会出现漏浆的问题。对于拼缝节点模板的硬度没有严格控制,并且在后期也没有安排人去认真观察,所以造成此类问题的发生。模板的材料也会对模板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如果模板多次使用,就会导致施工中出现毛边的问题,所以施工中一定要把控好施工的模板质量,对模板进行仔细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换处理。
3民用建筑施工中高大模板的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浇筑混凝土的施工顺序和浇筑方式要提前确定。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浇筑顺序要按照标准执行,梁的浇筑要从中间向两端的方式。要实时监控浇筑过程中支撑架体导致的水平动向负载,要有专门负责监控的人对浇筑过程进行查看,同时也要实时观测支撑系统是否变形,保证整个浇筑过程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不能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


         在建筑施工中,需要振捣器来配合混凝土的施工,平板振捣器和插入振捣器是建筑工程中经常使用的设备。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布料口和自吊口倾斜度要在2m的范围内。振捣插点要按照顺序进行,上下层要同时振捣,下层振捣的插入深入控制在50~100mm,这样才能控制好两层的缝隙。使用振捣棒时要注意对钢筋密集的位置进行精细处理,遇到暗梁密集的地方不能使用振捣棒振捣,要在振捣棒上安装钢筋,通过钢筋对暗梁密集的地方振捣。除此之外,混凝土的养护也很重要,在混凝土凝固后应及时进行浇水处理,并覆盖塑料薄模。要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养护时间为14d。
3.2模板的安装施工技术要点
         模板的安装要求: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选择符合支撑要求的模板,要按照立杆间距进行施工,在施工中的模板要有很好的强度、钢度与稳定性,以保证在混凝土浇筑后,模板能够承受住混凝土的重量、施工中产生的压力及侧压力,确保施工的质量。
         施工中要保持模板的平整干净,表面需要涂上水性的脱模剂。严禁使用变形未修复和质量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模板。模板的衔接处要保证严密对接,以免形成空隙。如果要保证模板的严密性和牢固性,就不能在模板上施加压力。在模板构造的设计上一定要简单,方便安装和拆卸,也要满足对养护、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等具体技术要求。
         要保证模板的安装质量。一般的施工技术都是通过小白线来控制模板的标准高度。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立杆的距离不能随意更改,要根据行业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模板支撑设计要根据立杆横纵间距进行计算。
         施工中要注意扣件的使用,安装后要用扳手进行检查。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要严格检查支撑结构是否合格,浇筑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检查支撑的构件是否有松动。施工过程中,需要设计专门的检查小组,对模板的支撑情况定时查看。小组要两人以上,排查支撑模板是否变形和松动,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必须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
         在混凝土施工的时候,行业标准要求跨度大于4m的需要起拱设计。一般的起拱高度是总跨度的1/1000~3/1000。如果梁的跨度是10m,起拱的高度要控制在1/1000,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
3.3模板的拆除
         在拆除支撑模板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混凝土构件的完整,拆除梁测模板的最佳时间在24~36h。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拆除操作,先侧面,再下面,拆除后的材料要安放整齐。在吊装模板的运输过程中,不可以对混凝土梁造成撞击,否则会影响到混凝土梁的正常使用。在工程施工中,要注意不要超过负载标准使用设备,设备和材料的摆放要整齐有序。
3.4 框架柱施工技术
         在民用建筑施工中,为了确保后续模板放置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将框架基础的位置确定好,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框架柱的施工进行认真核对。首先将对拉螺栓穿过即将要安装的另外一面模板上,直到模板送到指定的地点之后,然后对螺栓进行旋转加紧处理使两侧的架子与之前的固定好的模板的位置上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再校核垂直度和轴线位置。在浇筑混凝的地方,要预先留一个特定大小的钢筋头,能够凭借钢筋头的作用对不合适的地方进行适当的修正。除除此之外,要注意在设立柱模板时,要记得在柱模板周围建立安全的防护栏,可以避免出现在柱模板吊装、拆除、清理过程中发生人员受伤事件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中经常会使用高大模板支撑系统,随着我国建筑施工的展开,需要对民用建筑质量进行更加严格的管控。所以,我国的建筑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提高我国工程中高大模板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为民用的建筑行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戴奇才.高层建筑工程中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研究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03):30-31.
[2]许桂彬.建筑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特征及质量控制要点[J].河南建材,2019(01):16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