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 青海省 810000)
摘要: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电网普及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们对用电的需求量也开始增加,为了保证用电的安全和稳定,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实力,在变电站管理中引入自动化技术,有效对变电站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
引言
在电力安全管理中,为了保证工作落实的质量,还应该设立奖励制度,针对在巡视、验收、运行维护等工作中,员工工作成绩优异,个人、团体表现突出,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其影响力,影响其他同事积极向其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学习,提高变电站整体运行的质量。
1.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对电力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和用户的重要性体现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水平和电力运行是否是安全运行,可以从两方面分析得出:①在港口发展中,处处都需要电力,同时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电力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它给社会带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通过电力所带来的一些电子设备,给港口的可靠运行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可能性,不断改善基层工人的工作环境。②想要电力能够安全的运行,就必须要对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水平进行提高,对于变电站管理水平也进行改善。其次,对于变电站而言,涉及到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包括电抗机、电缆、电动机、母线、开关、变压器等,主要功能就是对电能进行输出和分配,对于二次设备而言,主要包括监控设施、显示仪器、报警系统等,其是一次设备的辅助设备,可以及时有效的对一次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整体工作的稳定性。对于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而言,就是针对二次设备而言的,在这方面引入先进的技术,这样变电站二次设备具有自动化监测和控制功能,由此可见,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不仅可以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安全和稳定,还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基于专业角度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发展方向的分析
2.1依托分层分布式结构,构建变电站整体框架
对于变电站,其总体框架的设计模式为分层分布式结构,主要涉及三个部分的内容,即站控层、网络层以及间隔层。具体讲,对于间隔层,其主要依托传感层,实现对变电站内一次设备运行数据的全面收集与分析,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指令的执行与传达,实现对一次设备的有力防护,达到控制管理的目的;对于网络层,以工业以太网为支撑,以传输为目的,传输速率超高,是变电站运输的基础。站控层是整体框架的中心,作用是实现对变电站所有电力设备运行的全面监控与管理,涉及报警、指令执行等。
2.2强化系统运行的监督与管控
基于整体框架,全面了解变电站硬件类型立足变电站整体架构,其硬件设置的分析主要是对硬件配置进行全面了解。具体讲,在站控层,其主要包含的硬件设备有服务器、报警器以及监控机等;在网络层,硬件内容有交换机、光缆以及光纤接口盒等;中间层的硬件以电能采集装置、开关柜以及相关保护装置等为主。在硬件设施的支持下,能够进行数据的高效传输。基于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主要是以网络层通信光缆为依托,实现双以太网传递目的,维护电力安全运行。
2.3重视功能模块与接口的软件设计
加快电气自动化设计目标的实现基于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对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软件设计是关键,主要是以硬件设施为依托,强化自动化运行的实现。具体讲,对于软件设计,首先是以功能模块为基础,强化A/D采集以及计算机处理的实现。依托功能性模块,能够实现电力信号的分析转变,构建能够解读与识别的信号,形成系统决策,达到对于各种信号性质的辨别。
其次,通过A/D采集,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进行信息存储与合理分类,便于后期查询使用,达到人机交互的目的。最后依托开关量进行输入与输出操作,达到信号转换与传输目的,同时,准确识别信号档位。功能接口的设计:对于功能接口,主要涉及三部分,即与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口、与电能计量系统的接口以及与智能仪表的接口。对于保护装置的接口,以双网口方式为主,作用是实现网络检测,强化与监控系统的有效连接;电能计量接口以规约转化器为手段,达到电能计量设备电能的合理规约,满足收集的目的;仪表接口也就是通讯接口,与报警器等处于连接状态,达到数据协调处理的目的,满足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目的,实现高密度监控的目的。
3.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分析
3.1实行无人值守专责制度
由于管理方式的不同,在使用新方式下,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实际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和漏洞,对于变电站运行管理而言,如果要落实无人值守,那么不能盲目进行,要结合变电站实际的管理情况,积极推行相关设备无人值守专责制。在管理工作中,要对不同工作进行分解,巡视工作,维护工作,验收工作分别由专人负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某一个工作人员,当设备运行中出现问题后,可以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避免出现责任不清晰,划分不明确,出现相互推诿问题,这样出现问题后,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找不到实际的负责人,不能对责任人进行惩罚,也就没有了实际的管理意义。
3.2强化对电力运行和自动化的管理
影响变电站自动化安全运行的因素很多,因此要积极对其进行管理,管理中秉持科学分析,合理规划的原则,在日常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对策。变电站运行需要人员的管理,因此必须完善人员制度方面的管理,对变电站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提高其整体管理技能水平,积极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技术,对变电站的内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在每一次维护和检查过程中,都要填写日常巡检值班表,有利于以后的查阅,如果发现存在问题,还可以根据记录找到相关责任人,进而有效进行惩罚,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儆效尤,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3.3积极对员工培训运行技能
在进行变电站管理过程中,由于岗位都比较分散,而且很多地区管理水平比较低,再加上管理资金有限,导致管理人员严重不足,除此之外,由于变电站配套设备增加,导致实际管理压力较大,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那么将会出现很大的麻烦。针对这一情况,相关的运行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定期的培训制度,加强对运行管理人员运行技能的培训。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当下,变电站自动化进程势不可挡。但这一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多,给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将安全风险控制在较低范围内,电力企业需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这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学文,唱环凯,杜永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178.
[2]梁业盈.浅谈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J].电子世界,2016(22):132.
[3]司树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5):144-144.
[4]桂烜.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4):00184-00184.
[5]苏慧刚.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4):0012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