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发展迅速,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了提高。《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中明确规定:模板搭设跨度达到18m以上,模板支撑高度达到8,以上,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或者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2的模板支撑系统均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从技术层面讲,高支模施工难度大,作业风险大,因此,施工单位在确保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必须树立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点。
关键词: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工程中是充满危险和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该项技术是一种全新型的技术,所以在使用这项技术之前,必须要保证相关建筑施工单位对于该技术有透彻的研究和掌握,明白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运用这项技术来提高企业效益。
1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1.1?准备阶段要仔细认真
高支模的施工技术,在准备阶段,具体的操作施工人员要与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合作,对土建施工现场的各项指标了如指掌,对高支模施工选用的材料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符合施工标准,达到一定的承重能力,确保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正常开展。另外,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的前提是一定要选择好立杆的位置。施工人员在进行位置选择的时候,要根据整个土建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位置,保障立杆之间的距离既能满足施工,又可以尽量减少立杆数量,降低成本投入。立杆位置和数量在确定之后,要进行垫脚板的设置,保障立杆的使用安全。在该工程中,根据设计的要求,选用的支撑体系为钢管脚手架搭设法。钢管采用Ф48×3.0的标准,面板选用的尺寸为1830mm×915m-m×15mm,主龙骨选用Ф48×3.0的钢管,次龙骨选用50×100mm的木方和Ф48×3.0的钢管进行柱箍。
1.2?安装阶段要明确顺序
高支模的施工,在进行过前期的准备阶段之后,在安装阶段一定要明确好安装的顺序。高支模的安装顺序需要进行提前设计,一般是由专业的设计单位或者是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因为高支模的施工安全对于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安全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安全的保障工作。在设计单位进行详尽的设计顺序之后,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安装,不能存在一丝侥幸心理,明确安装顺序,确保施工质量。在该工程中,通过梁支撑、立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几个高支模的搭建,完成安装阶段的施工。其中,模板支架的搭建高度为11m,立杆的跨度为0.55m,步距为1.5m,面板厚度为15mm,梁底承重杆间距300mm,立杆底部设置垫板的厚度不小于50mm,长度不能少于2跨立杆。
1.3高支模拆除
高支模支撑体系在整个工程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拆除。因为一个高支模支撑系统无法连续在两个工程中使用,实施一个新的工程则需要重新安装高支模支撑系统,可以减少工程的实施投入同时也节约了资源。因为高支模支撑系统本身就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所以它的拆除工作业十分的困难,不但需要企业和部门加强对高支模拆除工作的质量管理,还要有关技术人员还要高度重视拆除时间,拆除时间的确认需要专业人员考虑到施工进度,混凝土强度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和计算,进而在保证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对高支模工程的拆除时间进行规划确定。同时也不能忽视高支模支架的拆除顺序,首先要做好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先在规定位置放置好警示牌,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将杂物和脚手架等施工工具放置在一边。然后开始拆除高支模主件,需要注意的是要对拆除后的高支模部件和材料相关人员要按照规定进行妥善处理,及时检查测试高支模构件和模板材料的质量问题,妥善处理损坏和已腐蚀的部件,进行相关登记,最后将完好的材料分类放置管理。
2高支模施工中的问题点分析
2.1脚手架顶托座伸出长度超标
根据高支模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无论是钢管脚手架还是门式钢管脚手架,顶托座的伸出长度分别为30cm和20cm,但是,在实际施工当中,一些施工单位将顶托座的长度延伸至50cm以上,并且没有加设水平拉杆,导致顶托座或者底托座不垂直,使脚手架的承载力大幅下降,进而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梁板支顶的间距需要保持一致,使钢管水平拉杆能够相互连通,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满足施工方案对纵横水平拉杆、扫地杆、剪刀撑的数量要求。
2.2支架偏离以及支顶间距不准确
在搭设脚手架前,由于施工人员未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工作,导致在施工放样阶段,梁位与支顶位置放样不准确,出现这一问题将严重影响脚手架的承载力,进而埋下了安全风险隐患。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应当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督促施工人员,如果发生支架偏离或者支顶间距不准确的情况,应当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对支架进行加固,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点。
2.3加固处理不及时
众所周知,高支模施工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在搭设模板之前,必须对模板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如果发现质量缺陷,应当及时予以加固处理,并遵循“边搭设边检查”的原则,完成一道搭设工序,检查一道工序,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否则,当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再采取加固措施,不仅会增加施工难度,同时,也加大了施工投入,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3加强高支模施工技术控制的措施
3.1加强高支模施工质量控制
使用优质质量的高支模原材料是保障高支模施工质量的基础。企业也需要加大对高支模施工质量的管理力度来促进施工的进程,做到依法管理,同时保证高支模检查、安装、验收以及拆除满足相关规范程序,确保施工现场的管理并且提高施工质量。
3.2加强高支模施工安全控制
高支模施工的安全与否取决于高支模施工的质量。所以企业更要提高对整个高支模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制定有关方案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符合要求做到标准;定期培训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保证其操作的规范性,保障安全生产。
3.3保障质量的严格控制
在高支模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的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每一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是第一位的。施工人员要对高支模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障高支模的轴线偏移位置控制、垂直程度偏差的控制、出现涨模情况的控制、漏浆问题的控制已经在拆除过程中的各种质量控制,提高质量,保障高支模的施工安全,也保证了土建工程整体施工的质量安全。大大提升了整体的建筑质量,有效保证了土建工程施工的建设时间,提升了土建工程的建筑施工效率。
3.4完善培训体系,提升专业素养
确保高支模施工的安全性,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关键,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想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提升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使施工人员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与安全意识,严格遵照操作规程,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根据高支模施工的技术要点,针对施工人员,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培训体系,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涉及的相关内容纳入到培训体系当中,通过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在施工当中严于律己,发挥正向表率作用。此外,为了验证培训效果,施工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体系,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相关人员,根据单位内部的奖惩机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以此构建一个良性的内部岗位竞争格局,为高支模的施工质量与安全保驾护航。
结语
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到土建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工程的建筑质量和建筑效率。但是在我国的实际运用过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可以从设计方案、施工人员水平和工程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注意和防范,以促进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更好地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喜阳.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10):125-126.
[2]徐海英.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