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3012119890321XXXX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框架式结构较为常见,其对各项施工技术有着极高的标准与要求。对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部分建筑工程各项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把握施工技术实操要点,现实意义较为突出。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探究
1 建筑空间框架结构概述
为了减少建筑空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建筑空间构成中,运用多种不一样的建筑材料构件多种空间框架结构形式的元素,统称为建筑空间框架结构。建筑空间主要由墙体、屋顶、窗户、地面等等多个元素搭配形成的,科学合理的建筑空间构成元素能够给人们带来好的视觉体验和空间审美感,使人的感情能够产生共鸣。利用多种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去渲染建筑空间的氛围,给人们提供完美的建筑空间环境,是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价值体现。
2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2.1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第一,基础模块安装技术要点。在完成垫层施工后,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的单位需要让相关的施工人员每日按时对垫层的水平基础进行准确测量,保证建筑整体的综合质量。施工人员需要灵活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如基础平面尺,并利用相应的标记工具将暗柱角进行重点标识,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数据误差。在正确的安装基础模板之后,能够有效的提升基础模板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
第二,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要点。在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时,需要重视立杆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保证将每一根立柱都打实、打准,进而保证立柱的稳定性。首先需要让立杆能够平稳的立于水平面之上,其次需要对上方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的支架进行检查,保证上层模板安装的稳定性和正确性,使立柱能够拥有较好的承载性。如果立柱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弯曲或者变形的状况,则代表立柱的承载力较弱,这种现象的出现无法使下层楼板结构进行抽取操作。在进行立杆安装时,还要注意上下层模板之间的支柱位置,两者不能够出现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如果施工出现错误,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在安装主体模板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正确的标准以及规则进行安装,保证施工流程能够稳定进行。
第三,模板拆除要点。在建设建筑框架结构的过程中,模板拆除属于重点施工环节之一,对建筑整体质量有重要影响。在拆除模板时,需要严格按照原本的施工顺序来拆除,先将后续环节中的支立模板拆除,之后再拆除施工过程中最初支立的模板。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先拆除承重能力较弱的模板,再拆除承重能力强的模板,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第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问题。首先是框架结构的质量问题,如在对钢筋进行焊接操作时,没有按照正确的技术标准进行焊接,导致钢筋出现弯曲的状况。面对这种质量问题,应当尽快提高施工水平,严格按照国家的建筑标准以及规定进行施工。其次,没有对成品框架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护,最终会导致建筑出现问题。这多数是由于钢筋类型不合适、钢筋数量缺少等问题所造成的,施工单位应对这一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
第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准备足量的施工材料,并选取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材料进行正确、合理的分配。这样的分配措施能够减少材料浪费,有效的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提高项目所产生的经济利润。当高处出现大量堆积且零散的材料之后,需要派遣工作人员对材料进行管理和分类,并放回固定位置,降低由于材料掉落所导致现场人员受伤的几率。如果有零散的材料,则需要在材料上方铺一层布,并用重物压实,减少施工技术事故的出现。
2.3混凝土施工技术
对于混凝土来说,需要在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施工完成,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的配比可根据预先决定设计强度事先确定。
在框架结构浇筑混凝土前,应清理柱根的杂物,并对表面粗糙的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使用压力水进行冲洗,为后续工序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同时还要做好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标高、浇筑顺序、技术措施等技术交底。一般来说,浇筑过程中应对自由倾落高度进行控制,否则容易出现离析问题。浇筑还应分层、连续进行,并经常观察钢筋、模板等是否存在变形、堵塞等问题,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予以纠正。对于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养护,混凝土楼板面需要进行扫毛,扫毛过程中需要按照一个方向进行,不得随意扫毛,以免影响混凝土表面外观。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需在12h内浇水并加以覆盖。对于混凝土剪力墙,需要采用冬季保温、保水,夏季浇水养护的措施。混凝土柱可以采用喷涂养护剂的方式。但在常温下,可采用自然养护。由于柱子系垂直构件,断面小且高度大,外表进行覆盖较为困难,故常采用直接浇水养护的方法,对其他品种的水泥制成的混凝土的养护日期,应根据水泥技术性质确定。若当日的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3 促进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的有效对策
3.1 创新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的监管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有效地实施新的管理模式。企业自身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更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效地建立建设项目信息平台,建立相应的工程数据库系统,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为项目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提供有效的收入和科学的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项目建设工程评价体系,有效地保存和处理已完成的项目建设数据,为新项目管理提供参考和数据参考。需要考虑施工方案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现场施工的设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性。此外,施工单位还需要根据施工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或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施工人员在技术过程中能够预测施工风险因素。实施,制定相应措施,有效解决问题,降低风险。风险发生概率促进建设项目的顺利发展。
3.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队伍素质建设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意义重大。一方面,对于施工管理人员来说,在选择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他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在制定管理制度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施工技术人员来说,在除加强技术培训外,在施工中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最后,要明确监理责任,在市政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实施监理,要求有关部门限期整改,并负责监理工作。
3.4 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
在施工建设前,施工单位给予施工人员充分的技术交流,使施工者对整个施工方法和要求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把握必要的施工流程,在施工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施工流程进行使之能够进行。通过改善和革新,促进工程顺利进行,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万伟.浅谈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J].商品与质量,2019,(43):283.
[2] 刘小娜.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新商务周刊,2020,(2):199.
[3] 安东.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城镇建设,2020,(2):122.
[4] 廖仕文.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砖瓦世界,2020,(8):22.
[5] 张昊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科学与财富,2020,(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