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也在快速进步。国有企业是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国有企业发展。本文就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策略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国有企业;干部管理;有效措施
引言
干部在企业中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国,发挥着多种维度的作用,也自然地演绎着各种角色,加强干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因为只有干部在明确了自身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企业中的地位,他们才会有可能为企业发展贡献出更大的价值,同时,也让榜样的力量渗透到其所带领的团队中,增加企业的凝聚力,让其带领的团队发挥更大的效力。
1新时代国有企业干部管理的特点
(1)多样性
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类型越来越多,而且发展规模比较庞大,对于干部来说,管理空间就更广泛。每个企业的各个阶层的领导干部都要编制到管理范围内,需要对所有部门有一个统一具体的了解,了解部门工作的职责和领导人所需要负责的内容,在此过程中要横跨多个行业的多个类别,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干部要采取不同形式的管理和考核模式,这都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去收集整理的。因此,新时代的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具有多样性。
(2)更新速度快
在国有企业中,随着社会体系的不断变革,其内部组织形式也在产生着不同的变化,企业内部干部的更新换代速度过快,都会给干部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内部人员的下调和上升,也会导致干部管理的不同程度的调整。同时,不同会议的召开也会对企业内部的领导阶层造成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应该随时对国有企业干部的信息进行跟进,防止造成错误管理,影响其他工作的进展。
2当前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国有企业干部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的干部档案管理目前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档案管理方式落后,造成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效率低,且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现在国有企业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完全达不到要求,无法做到对相关人员档案的深度挖掘,无法分析相关人员的性格、能力及个人素养等;除此之外,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不能做到档案的长期妥善管理,不能确保档案的有效性,以及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所以,国有企业要加强档案管理,提升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提高国有企业干部档案的管理整体水平。
2.2管理机制缺乏竞争性
当前,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的竞争性比较缺乏,干部岗位通常处于固定状态之中,无论是干部的选拔,还是相关任免工作,都不能够与企业经营业绩指标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对部分优秀人才的竞争造成影响。加之,由于民营经济与外企的待遇比较优厚,对一些人才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进而导致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该干部人事管理机制缺乏先进性,很难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适应,对其吸引与留住优秀人才产生了影响,不利于国企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监督机制不完善
我国为了防止官员之间出现以权谋私等问题,在制度方面所执行的是党政分开,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相互监督的目的。但由于当前的监督机制以及制约机制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在干部的选拔以及任用过程中很多程序问题都不够透明化,这不仅导致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作用难以凸显出来,也直接造成一些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扭曲,国有企业内部工作氛围不佳,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3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策略
3.1构建干部档案体系
在国有企业的运营发展中,干部人事档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应当注重对干部人事档案的重视度进行提升,并对国有企业干部档案管理形式进行健全,进而构建干部档案体系。
(1)国有企业应当依据自身特征等相关信息,开展系统考量工作,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干部档案管理方式与方法进行建设。
(2)针对传统干部档案管理机制,应当逐步开展相关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在开展国有企业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进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档案利用率的明显提升,并实现企业干部档案纸质资料整体寿命的增长。
(3)为了能够提升干部档案资料的准确性与详尽性,国有企业应当认真开展相关收集工作,进一步分析并研究干部档案资料,进而对企业干部多方面信息进行获取,明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2对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改革,进行优化
分析当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可知,要在企业内落实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要转变国有企业领导层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第一,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提高人力资源部门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使其统筹管理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包括企业青年干部的管理培养和选拔工作。第二,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即通过柔性管理,实现人性化管理,由此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每个员工的能力素质,为青年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奠定基础。第三,完善干部“退出”机制。推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研究制定干部“退出”机制,倡导“能者上,不能者下”,结合民主测评和绩效考核结果,让履职不力、业绩不突出、不能适应新时期工作要求的干部退出干部队伍。同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出现职位空缺时,大胆启用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优秀青年干部,让青年干部队伍真正成为干部的人才储备库。第四,要建立健全后备干部管理机制,通过竞争考评制度,做好阶段性测评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后备干部队伍。通过考核指标,保证科学公平的进出制度,保持动态平衡,实现国有企业优秀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五,建立青年干部职工选拔、培养、任用工作的制度规范,并且不断对管理制度内容进行修改调整与完善。比如,建立更加完善的推优荐贤制度,设立工作目标任务管理责任制,实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切实有效的监管机制,后备人才库管理等,充分优化干部职工管理的模式制度,将选拔、培养、任用与激励政策进行有效整合,将工作流程有机结合,积极创建一支具备高技能、高素养的青年干部职工团队。第六,实行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对于政治素养良好、业务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青年干部职工,不但要继续安排其参与培训学习,更要把他们安排到不同的工作岗位,通过岗位的轮换来实现青年干部能力的优化,为年轻职工提供更多的岗位工作体验,丰富其工作经验,促进个人与单位的全面发展。
3.3实现全方位、多渠道监督
健全形成党内外结合、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环环相扣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和体系,充分发挥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拓宽干部监督渠道,消除监督的“空白点”。在过程上对领导干部监督从阶段向全程延伸,做到事前要堵住、事中要卡住、事后要查住,加大任前监督、任中监督、离任监督的力度,保证权力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自从十九大召开以后,国家加大了对于国有企业的干部管理制度,保证各方面的透明化和公开化。有关工作人员在企业干部管理过程中也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加强作风和工作上的管理,争取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干部人才队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邢磊.新形势下创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7(6):159.
[2]苏玲.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7(9):241-242.
[3]李纯.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才智,2017(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