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水务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大连 116001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围绕农业增产、高产的目标修建、整治了一系列的农田水利设施,通过节水灌溉和节水技术手段干预等措施提升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节水灌溉是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节水灌溉方式多样,节水灌溉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选择适合的节水灌溉方式对节水灌溉效果是否理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节水灌溉发展日趋完善,新形势下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节水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工程;选择;应用
一、节水灌溉方式
(一)渠道防渗
渠道防渗是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渠系利用系数的工程技术措施。渠道防渗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措施之一。渠道防渗的形式主要有混凝土衬砌防渗、石料衬砌防渗、膜料防渗和沥青混凝土防渗等。渠道防渗可以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渍化,降低运行管理费用,防止渠道冲刷、淤积及坍塌,保证输水安全,对农作物的稳产、高产具有重要作用。渠道防渗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后期运行管理费用低,使用年限长的特点。
(二)喷灌
喷灌是通过管道将具有压力的水直接输送给喷头,由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洒落在土壤表面,是用来灌溉土地和作物的一种先进的灌水方式。喷灌有多种形式,如小型移动机组式、固定或半固定管道式、大中型喷灌机等,可分别适应不同的地形,不同的作物,尤其适合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农业灌溉。喷灌工程的专业技术性较强,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由具备资质的单位施工安装。喷灌可以极大的节省劳动力,可节水,节地,节约成本;极大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但喷灌受风的影响较大,蒸发损失较多,易有漏水现象,一次性投资较大且耗能。
(三)微灌
微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小流量、长时间、高频率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微灌适应性强,丘陵、山坡地都可以。主要有三种类型:滴灌、微喷灌、涌泉罐。滴管主要适用于行栽作物,如花卉、设施农业、玉米等;微喷灌多用于蔬菜、苗圃、草坪等;涌泉罐多用于果树。微灌尤其适合设施农业,可调控空气湿度、温度等。微灌省水、节能、节约劳动力、增产、灌溉均匀、适应不同地形和土壤,尤其适用于小水源,但对水质要求较高,容易堵塞,易限制根系生长,且一次性投资较大,日常运行维护技术要求较高。
(四)管灌
管灌,又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是指以管道代替渠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将灌溉水输送到田间的一种灌溉方式,有两种形式:固定式和移动式。管道系统日常维护要及时,寒冷地区在冬灌后应放空管道内积水,防止管道冻裂。管灌节水节时,省工省地,能耗少,增产增收,适应性强。而且管灌使用灵活,管理方便。
二、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方式的选择
(一)因地制宜地选择灌溉方式
各个节水灌溉方式对地形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与限制,例如渠道防渗技术要求土地平整度较好;各个节水灌溉方式的田间应用也受当地气候条件约束,比如风多地区微喷灌使用效果较差;各个节水灌溉方式对水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微灌方式对水量要求不多但要求水质较高;因此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考量使用哪种节水灌溉方式。
(二)基于作物种类选择灌溉方式
不同作物对水量的需求各不相同,同一种作物不同时期对水量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前,需要详细了解农作物生长周期的需水规律,针对不同作物的不同需水规律、同种作物不同时期的需水量,结合各个节水灌溉方式的特点,应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
(三)考虑经济成本选择灌溉方式
节水灌溉设备在建设时通常一次性投入较大,同一块农田不同灌溉方式一次性建设成本的差别也比较大。部分节水灌溉方式有后续投入和运行成本。因此要考虑经济建设能力及后期投入的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节水灌溉方式。
(四)参考日常维护选择灌溉方式
节水灌溉系统能否真正发挥效益,运行管理非常关键。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日常运行维护不同。应配备管理技术人员做好日常检修,负责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工程管护制度;并且管理技术人员要全程参与节水灌溉系统的安装、调试,并通过技术知识和系统操作、维护等方面的培训。能否配备合适的管理技术人员,也是灌溉方式选择所要考虑的。
(五)综合考量经济效益选择灌溉方式
节水灌溉系统具有省时省力省工省水省电的经济效益,并且对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都有较大提升,通常配套应用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经济作物中,尤其适用于规模型经济作物种植园,因此要综合分析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
三、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
(一)生产机械化与节水灌溉配套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已经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机械化生产配套相应的节水灌溉方式必不可少,二者配合能够解决很多现代农业难题,比如地广人稀、地势受限等。
(二)生物技术适量应用
生物技术能够节约农业用水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尤其提升了作物应对极端气候的适应能力,保障农作物稳产,丰产。因此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应注意其副作用,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方面,要综合考虑利弊关系,适量应用。
(三)智能化灌溉日趋发展
对于高效经济作物的生产管理,智能化灌溉已日趋发展,即:通过电子设备收集、分析农作物生长环境,根据作物生长需水规律计算所需灌水量并实现自动化灌溉。智能化灌溉是高效经济作物的有力管理助手,帮助农民科学管理,规避不当灌溉的弊端,减少投入成本,提高作物经济效益。
(四)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效果凸显
在高效节水灌溉的推广过程中,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示范效果已经凸显,改变了广大农民的传统节水思想,尤其是规模型种植园的经济效益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与肯定,其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四、结语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方式的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节水灌溉不仅能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且对于增加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途径也在不断拓宽。面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方式的改造与实践,要在理念创新、方式创新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探索,这样才能在节水灌溉中融入新研发的材料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而推动农田水利灌溉方式的改进,保障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建敏.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2018(10):40.
[2]中户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农村水利司.节水灌溉知识普及系列小丛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3]巩学仁.农村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问题研究[J].农家参谋,2018(19):2.
[4]黄秋生,胡中兴,倪进现.实用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