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河道管理局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
摘要: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在高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要求,水利工程施工在各个方面都不断改进和创新,不断加强施工技术。其中导流施工技术对水利工程技术方面的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下面将对导流施工技术的概念进行详细叙述,并对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促进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施工技术;应用
1水利工程导流施工技术分析和特点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施工用水顺利通过施工区,因而必须采取相应的引导手段,引导上下游来水,科学控制来水。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导流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利工程中采用的施工导流技术可以使施工场地周围的水流向下,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不受水流的积聚和渗透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施工环境,有效保证工程进度,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水流和河流汛期对水利工程效益的影响。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为了更好地加快施工实际进度,创造更大的施工效益。目前,引水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存在许多问题。在坝址选择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调查施工区的基本环境条件,结合施工区的实际地质、水文条件选择坝址,综合考虑施工难度、工程建设规模和其他因素,综合考虑水能指标等因素,提高坝址选择的合理性。其次,在制定建设规划时,要完善水利工程的总体布局。坝址位置确定后,引水渠位置在水利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前确定。施工计划的制定也是施工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既要以完善的施工方案为基本保证,又要解决导流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施工技术创新过程中,要在原有施工经验的基础上,整合施工设备、施工技术等物质资源,创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基本需要。最后,在导流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施工区建筑物分布、周边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进度。
2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全段围堰法
全段围堰法就是对整个河道进行一次性的拦截,并在河道的两岸建造专门疏通拦截水流的专业设施,避免拦截水流的泄露,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大型的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的大型设备,在进行河道的拦截水流的疏导过程中具有很多种形式的导流方式。可以采用明渠道导流方式进行导流,这种方式主要是在河道的两岸进行沟渠的挖掘,并利用沟渠将河道的水围堰,促进水流顺着多个沟渠流动,及时进行分流,有效保证水利工程中导流技术的及时性,明渠导流在平原中的水利工程中应用较多,但是由于河道的宽度较小,而且河流的深度也比较浅,在具体的明道引流的过程不能有效保证水利工程的高效进行,建造多条引流沟渠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所以应该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性质再进行导流技术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明渠导流施工的时候,应该注重对沟渠结构的设计以及渠道进出口的合理规划,促进水利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还可以采用涵管导流的方式进行导流,这种导流方式主要是对水利工程整体强度的增强,是通过混凝土和钢筋的搭建形成泄流的管道,能够有效节省大量的材料成本,相对来说是一种综合性较好的导流技术;但是由于混凝土和钢筋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搭建难度较大,所以涵管导流的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较适用于土坝工程或是一些水流较小的水利工程中,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还可以进行隧洞导流的方式进行导流,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一些地质环境比较特殊,水流量也不大的水利工程中,隧洞导流技术与前面两种方式相对比,比较适用于环境较差的水利工程中,但是正是由于周围的建造环境较差,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大幅度增加,而且受到环境和隧洞的影响,导流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2分段围堰
由于分段围堰导流技术涉及到的分段工程非常多,导致在具体的设计和施工环节比较复杂,通常是在水利工程施工前先进行多个河道的分流,然后再进行泄流设施的分段泄流,这种导流方式主要用于水流较大,而且导流的时间较长的水利工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导流施工前应该进行河道水流量的提前调查,并进行泄流设施的科学设计,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泄流设施的建设,而且应该明确施工的工期,对各个分段的泄流设施进行有效地分部施工,促进整个水利工程的有序进行,使得泄流建筑设施的功能性最强。
2.3涵洞施工
目前水利工程进行导流施工方案设计时,涵洞施工导流技术方案获得了一定认可,确保了导流处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涵洞导流主要是在水利工程主体基坑的上游或下游位置进行围堰处理,然后根据围堰的位置修筑地下涵洞,确保水流可以通过涵洞流向下游,很好地避免了水流汇聚对工程基坑造成的间接影响。涵洞施工技术方案有一定的局限,其主要应用于中小型水利工程,在具体施工建设时,该技术方案可以保障施工灵活、施工效率高、施工成本可控,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可靠性与经济性。
2.4明渠导流
在水流相对平缓的区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为了确保导流工作的质量,则可以分析河岸的水流数据和滩地的施工面积,选择明渠导流施工技术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降低工程建设造成的外在影响。在水流河岸进行导流明渠的挖掘施工,并在工程的基坑上下游修建围堰,避免水流影响基坑主体的建设,同时打通导流渠,使得水流可以从河岸的明渠流向下游,保证了水流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明渠导流属于河道外围的一种导流施工模式,由于该导流模式的限制,只适用于宽阔的滩地或水流平缓的河道,进而充分发挥出明渠导流的技术优势。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合理地采取明渠导流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水利工程的施工量,使工程的施工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在不同类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技术人员需要根据以往的施工设计经验,分析在河床相对较窄的区域如何规避河床覆盖面较深对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设计分期明渠导流的技术方案,解决河床自然结构造成的问题,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
2.5坝体缺口导流
在水利工程开展导流工作时,混凝土是主要的施工材料,如涵道建设、围堰施工、明渠导流等都需要采用混凝土进行施工,因为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强度与刚性,可以满足上述施工的技术要求,以达到施工设计方案的预期效果。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若是遇到水位上涨时,为了避免水流对工程主体造成直接的影响,可以合理地利用混凝土坝体预留的缺口进行泄洪,合理地降低河道水位,确保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不会受到较大影响,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收尾阶段,需要对混凝土坝体的缺口进行修补,确保坝体的整体性与可靠性。修补的混凝土结构与原本的混凝土结构存在微小的性能差异,因而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水利工程后续运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定期对混凝土坝进行质量检查,确保修补的混凝土坝体质量安全,防患于未然,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
结语
导流技术不仅关系到工程的全过程和难度,而且对建筑物的分布和形状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水利工程质量和水利工程顺利完成,在实际施工中,设计和施工人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一定有效的导流设计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和功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林仙,沈孝明.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259-260.
[2]江峰.试论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质量探索,2016, 13(01):48-49.
[3]许朝会,孙凡永.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