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探析唐冰旺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5期   作者:唐冰旺
[导读] 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让我国各行各业的体系有了一定改善
        摘要: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让我国各行各业的体系有了一定改善,国家土地管理体系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土地对于人民来讲十分重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何才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如今较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有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提高农村土地综合利用率进行分析,希望可以通过有效的治理方法对农村土地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满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需求。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土地综合利用;生态景观
引言
        我国的国土资源丰富,但是在利用方面略显不足。为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土地资源进一步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做好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对于该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提出应当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逐渐改善目前国土资源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医疗建设、教育建设及工厂建设等城镇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同时农村出现了“人口减少,用地增多”的逆向扩张现象。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7年间,除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我国农村人口减少了大约1.2亿人,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却逆向增加了8.667万hm2。由于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的两头扩张,农村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农用耕地资源愈来愈少。尽管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有很大突破,但是仍有一些土地资源的利用模式存在不符合自然结构问题,没有根据土地的特性选择最优的种植方式。我国农村土地利用呈现出“利用效率低,空心村多,空闲地多”的“一低两多”特点[1]。自然村庄内的住宅分布松散凌乱,形成许多难以利用的空闲地。“空心村问题”依然在加剧,持传统观念的村民废旧建新,不断向村庄边缘、城镇交通便利的地方扩展建设住宅,而旧宅基地被闲置,导致村庄形成外实内空的“空心村”。一些耕地被抛荒,集约化程度低,单一的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及物质需求,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不断增加,导致一些耕地处于抛荒状态。另外,耕作时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破坏了土地的修复能力,而且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事业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农村土地综合利用无疑与城市发展、农村变革和保护耕地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保增长、保民生、保红线分别是这三方面的发展目标,为使地方发展、农民利益和耕地保护得到均衡发展,目前缺少一个能均衡各方面发展的土地管理制度。
        2现阶段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农业种植生产效率低
        现阶段,我国农业种植模式基本是一垧地到五垧地之间,农业种植单位基本是中小农户,致使我国现阶段农业市场的整体经营模式仍旧是分散、零落,同时农业种植技术比较落后。因为我国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出国务工,很少有在农村种植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所以现在大部分从事农业种植的人群都是年龄偏大的老人。由于农业种植缺乏有知识的人群、农业种植技术比较陈旧、生产模式比较单一,因此农村土地种植生产效率低[2]。
        2.2农村生态系统失衡,物质多样性遭受损害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壤中所含的营养元素比较少,土壤沙漠化、酸碱化问题严重,同时农村原生物种的生存空间和活动面积逐渐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给当地物种生物链带来负面影响,情况严重会导致农村生态系统出现失衡问题。现阶段,我国在农村土地利用中比较侧重农业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大量使用机械化种植设备对农田进行播种、施肥、翻耕等工序。时间长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流失严重、储蓄水的能力减弱,进而破坏原有生物的繁衍地和栖息地,直接威胁诸多生物的去留、存活问题。


        2.3土地交易机制不健全,土地划分矛盾问题严重
        虽然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是允许进行购买和贩卖等,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土地流转市场,有能力将土地经济价值和利用价值发挥出实质效果,但是必须要进行一定的转让流程,不能简简单单的就签署农田私有化和市场化的转让合同。现阶段,我国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村土地转让机制不健全,土地归属权划分问题严重,同时在农户和购买者进行土地转让交易时也时常会出现资金周转效率低等问题。
        2.4农村可用土地资源逐渐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一二三线城市工业工厂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工业、纺织业、制造业等诸多行业已经将市场放在农村中,并逐步将工厂建立在农村周边,这就导致工业废水、废液、废气直接污染农村土壤、水源、空气质量,造成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可用土地资源出现紧缺[3]。
        3强化农村土地防治保护工作,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
        3.1创设农村土地整合治理体系
        现阶段,政府提倡要立足于国家根本利益,进行长远利益的部署。农村土地资源想要满足长远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需求,就需要立足于当下参照农村土地实际情况创设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土地整合治理体系,顺利开展土地整合治理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治过程中产生的矛盾问题,争取尽早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战略目标。当地政府需要对农村土地进行集中整合,其中包含村落布局、居住人数、产业集聚、多样化生产经营,以此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农田种植技术、农村生态环境平衡。希望通过农村土地整合治理体系的执行来彻底改变农村土地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问题,进而显著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3.2保护自然物种和生态景观的多样化
        想要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就需要将农田保护作为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步,要严格控制开垦耕地面积、开发建设面积,还要对农田土壤改善、灌溉水源、运输公路等列入整治工作范畴中,真实提高农田的利用率。要通过种植树木、秸秆还田等方式,恢复原有生物的繁衍地和栖息地,保留原有生物的生态环境价值。农村生态景观包含湿地、草地、森林资源、河道等,只有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作为综合整治指导思想,以科学规划设计作为水利工程修护、土地复垦、道路修建等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措施,尽可能降低对农村生态系统的损害[4]。
        3.3构建一体化多元复合系统
        想要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就需要将构建一体化多元复合系统作为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二步,这是改善农村生态景观的主要措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农村生态景观整治工作不但包含土地治理、生物保护、修建公路、提高农业经济,还包括农村各村落的人文环境、文化差异、性格特点。
        结束语
        综上,想要真实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就需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遵循物种多样性、土地功能性、环境生态性等原则,根据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治理体系,要真实有效的保护自然物种和生态景观多样化,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一体化多元复合生态系统,显著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莫志威.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调查与评价[J].海洋与渔业,2019(11):83-84.
        [2]贾子祺,王洁,于金月.农村土地高效利用的路径探讨——基于河北省丰宁县的调查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10):201.
        [3]杨瀚驰.乡村旅游发展对推动农村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优化的实证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9):98-101.
        [4]张海豹,皮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技术路线研究[J].智能城市,2019,5(18):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