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镇道路交通量不断上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城市竞争力的基本体现,而在城市的下方密布着错综复杂的管网,地下管网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道路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结合本人参建的成都某市政道路工程,对排水管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简要论述,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经验。
关键词:城镇道路;排水管网;质量通病
一、工程概况
某城镇道路工程设计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全断面宽度为70m(15m绿化带+5m非机动车道+3m侧分带+24m车行道+3m侧分带+5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带)。该道路排水工程包括雨水工程和污水工程,雨水管双侧布置于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下,距离道路中心线16m,主管采用D600-D1400承插式二级钢筋混凝土管,雨水口连接管采用D300承插式二级钢筋混凝土管,管道采用明挖法施工,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及沉泥井采用现浇施工;污水管双侧布置于道路两侧绿化带内,距离道路中心线南侧22m、北侧24m处,主管采用D500承插式二级钢筋混凝土管,管道采用明挖法施工,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采用现浇施工;雨水口采用环保型砖砌偏沟式雨水口(机动车道双箅式,非机动车道单箅式)。
二、施工技术要点
(一)沟槽开挖与地基处理
1、开挖面确定
挖方段(开挖面标高高于管顶以上50cm标高)直接开挖;填方段(开挖面标高低于管顶以上50cm标高)须填至高于管顶以上50cm标高后再进行开挖;雨水连接管埋深约70cm,经分析计算得出,开挖面应位于砂砾石路床加强层(机动车道)或路面级配碎石垫层(非机动车道)。
2、沟槽坡度
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要求,结合地质情况及沟槽深度,确定一般沟槽采用1:0.67沟槽开挖,超过3米的沟槽采用1:1.25放坡开完
3、验槽
机械开挖至沟槽设计底标高以上20至30cm时采用人工开挖捡底,开挖完成后的沟槽底必须是新鲜、未经扰动的原状土。开挖完成后进行验槽,槽底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100kPa。
根据地勘资料,除部分地下水位较高地段外,本工程槽底均处于黏土层,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少数地段正常开挖后槽底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包括槽底为杂填土时),对沟槽底部进行50cm深的超挖换填,换填材料采用砂砾石,砂砾石分2层回填压实,压实后重新验槽,槽底地基承载力必须达到100kPa,如地基承载力仍无法达到要求,则需联系地勘、设计、监理、建设、过控等相关单位现场查勘确定处理方式。
如因施工方自身原因出现超挖的,应使用砂砾石回填至设计标高,不得使用原土回填,回填后槽底承载力须达到100kPa。
4、沟槽降排水
沟槽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后续施工作业,加紧回填工作。对于沟槽底出现地下水或者多雨时期等沟槽底可能遭受积水浸泡的情况,沟槽底设置排水沟进行排水或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处理后水位需低于沟槽设计底标高50cm以上,以保证沟槽基底稳定。明挖排水采用排水沟结合集水坑,具体尺寸及数量根据现场情况设置;井点降水根据专项施工方案执行。
(二)管道安装
1、原材料
管节堆放宜选用平整、坚实的场地,堆放时必须垫稳,防止滚动,堆放层数与层高分不同管径,按规范要求3-7层堆放。
2、管道安装
本工程排水管为二级承插式钢筋砼管,管道安装应从下游排向上游,承口向上,插口向下,且插口处应清理干净,关口连接采用橡胶圈。管节铺设前应复核高程样板,清扫基础表面,排除槽内积水,从井位处开始排管,并应预留足够的检查井内尺寸。
下管全部采用轮胎式25t吊车下管,必须是双点吊,而且要用柔性吊绳。吊车下管时应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必须熟悉机械吊装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及指挥信号。在吊装过程中,指挥人员应精神集中,吊车司机和槽下工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管子起吊速度应均匀,回旋应平稳,下落应低速轻放,不得损伤管节端部。
(三)管道基础及沟槽回填
1、管道基础
本工程排水管主线均采用承插式Ⅱ级钢筋混凝土管,180度砂石基础;雨水连接管管径D300,采用360度C15混凝土满包基础。
2、回填要求
分层对称回填,管顶以上50cm范围以下采用人工夯实,管顶50cm以上采用小型压路机夯实,不宜采用震动压实。压实度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及设计要求。
(四)检查井、沉泥井
1、施工方法及要求
本工程检查井为C25砼现浇,抗渗4级(S4),流槽用M7.5的水泥砂浆砌筑MU10砖,用厚2cm的1:2.5防水砂浆抹面,井室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盖板在现场预制,井筒采用外购,盖板C25,井筒C30,最后通过吊车安装。所有排水检查井及沉泥井均参照《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1)模板安装
检查井采用成品钢模板,下部管口范围采用砖胎模,待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强度后应及时才拆除砖胎模,并清理建渣。
(2)盖板安装
盖板安装应注意预留洞口方向,本工程污水管线位于绿化带上,井盖位置统一置于在道路外侧,雨水管道中心偏距16m,位于非机动车道上,井盖位置统一置于非机动车道上。
(3)井筒安装
由于每座检查井井底标高和井盖标高不同,井室、井筒深度不同(井室深一般为雨水1.8m,污水2.35m;如井深按1.8m或2.35m控制而井筒高度小于0.4m时,应先保证井筒高度0.4m,井室深度随标高变化),井筒安装完成标高应低于路面33cm。
(4)井周加强
根据建设单位及设计要求,本工程所有雨污水检查井、沉泥井井周80cm范围进行5%水泥稳定碎石加强。井周加强应分层进行,每层虚铺厚度25cm,回填应与沟槽同步进行,加强范围由井底填至路面下33cm处,压实度不得低于95%。
(5)井盖安装
本工程车行道下检查井全部采用C30混凝土井圈加固,道路基层初凝后对井盖周围80cm范围进行反挖,安装加强井圈、井盖,井盖支座周围采用M16膨胀螺栓将井盖与加强井圈进行固定连接,连接完成后再进行面层沥青铺设。
(6)闭水试验
闭水试验是检验管道施工质量的重要方式,是城市道路排水管道无压管道严密性试验的重要环节,必须高度重视。
根据《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建设单位相关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全部污水管道须完成闭水试验,污水工程抽取1/3完成闭水试验。
闭水试验应在试验段管道、检查井完成后进行,闭水合格后方可进行管道胸腔及以上部分砂砾石回填。
闭水试验水头应高于管内顶标高以上2m();
闭水试验井段一般不大于5个连续井段;
渗水量观测时间不少于30min;
(7)流槽
流槽采用砖砌砂浆抹面,流槽高度要求:
雨水检查井所连接管道管径相同时流槽顶面高度与管道中心高程齐平,管径不同时流槽顶面与管径较小的管道中心标高齐平;污水检查井流槽与管道内顶标高齐平;管道伸入检查井管口与检查井内壁齐平。
(8)踏步安装
踏步采用塑钢爬梯,踏步应在井室浇筑时安装,混凝土未达到强度是严禁踩踏。踏步交错布置,轴线竖向间距36cm、横向间距30cm,外露长度10cm。
三、结束语?
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关系到城镇道路行车安全,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城市形象,施工质量好坏与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市政排水管道的设计、施工的质量管理,实现设计的科学化、施工的精细化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2]吴严伟.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方法分析[A].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4):98-99.
[3]任贺.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黑龙江科学,2017,(2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