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准备内容,例如,严格控制管材质量、定期检验施工机械设备、完善施工管理方案等,进行合理性的分析,并简单介绍加强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的重要性,提出提升市政道路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旨在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给排水管道
前言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如果施工质量不达标,会严重影响市政道路的稳定运营。与其他工程不同,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效果,本文重点探讨给排水管道施工要点。
1.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作用
1.1 城市排水功能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需要完成排放居民或工业的污水以及降低城市积水的重要功能作用。在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中,由于降水后城市积水的环境不同,需要针对积水的实际情况和道路条件等,进行能够有效降低积水的给排水管道施工,确保降水后道路的顺畅通行,保障人们的交通质量。
1.2 延长道路使用年限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除了排水和降水的基础功能作用以外,还能够起到养护市政道路、延长道路使用年限的重要作用。市政道路在常年累月的使用过程中,除了需要承受每日车辆的重力及摩擦损伤外,还需要承受降水的积水损伤,如果市政道路受到长时间、多次数的积水损伤,会使路基的腐蚀进程加快,导致市政道路出现表层脱落、路面塌陷等严重损伤,减少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良好的给排水管道施工能够及时有效的排除道路积水,减少市政道路的积水损伤,在保障人们顺利出行的同时,也能够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减少市政道路养护的经济支出。
2.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准备内容
施工单位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之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明确施工方案内容,加强事前质量控制力度,确保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有序施工,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施工单位在进入施工场地前,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勘察,并详细记录下给排水管道的具体施工位置,检查下游接管位置是否合理,若发现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和设计图纸不符,要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进行改正,避免在给排水管道施工中出现意外事故。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加强管材质量检验,如果市政道路给排水管材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要求,会给后续施工带来较大影响。检验人员还要加强机械设备检验力度,主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型号与规格见表 1。
表1 工机械设备型号与规格
3.提升市政道路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3.1 开挖沟槽
沟槽的开挖,主要是提升给排水管道的稳定性,为给排水管道施工提供一个稳定的施工平台。在开挖沟槽的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了解道路四周环境,避免沟槽开挖施工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结合施工区域地下水位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不断优化给排水管道施工流程。
此外,在沟槽开挖过程之中,要合理选择开挖技术,密切监测地下水,避免沟槽出现大面积渗漏,进一步提高管道沟槽稳定性与安全性。沟槽开挖采用机械施工方法较多,可以提升沟槽施工强度,给排水管道沟槽开挖施工结束后,还要进行加固处理,为后续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3.2 管基施工
通过加强管基施工,可以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施工人员要结合给排水管道的实际运行情况,浇筑适量的混凝土,避免管基出现沉降,提升管基的稳固性。
3.3 管道施工
如果混凝土管径小于 300mm,可以采取人工下管方式,若管径超过600mm,则需要采取吊机下管方式。采取人工下管施工方式,地面施工人员将管材有序传给沟槽底部施工人员。若开挖沟槽的深度超过 3m,施工人员需要使用非金属绳索,将管身两端系住,避免出现串心吊装现象。如果采取混合开槽或者支撑开槽方式,受支撑的影响,需要自槽一端,进行有序的下管,在槽底部位,将管槽运送到安装部位,有序安装,下管过程中,确保管道位置正确,并合理控制管道的中线与标高。
与混凝土管材不同,若采用 HDPE 波纹管,当开槽深度小于 3m,采取人工抬管施工方式,槽深超过 3m,采取人工压绳施工方法,严禁使用金属绳索将管道两端勾住。管道中存在向上放标志,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标志,有序摆放管子。在下管之前,施工人员要结合管材与管件质量标准要求,逐节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的管道,严格禁止下放。在施工前,要将基面杂物彻底清理干净,测量人员进行精确放样,确保管道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内部的支撑,要随着管道的下放逐渐拆除,采取相间拆除方式,有效提高基坑壁稳定性。
3.4 回填施工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铺设完毕后,需要及时回填,沟槽回填中砂与粗砂到管顶以上 500mm,管顶 500mm 以上,需要回填素土,回填密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塑料管道回填自管底基础到管顶以上 500mm 范围之内,需要采取人工回填方法,禁止采用机械推土回填方法。
如果是 HDPE 波纹管,验收结束后,及时回填施工,回填到管底基础到管顶以上 500mm 范围内,采取人工回填方式,回填过程中,管道两侧要均匀、对称回填,避免管道与构筑物产生较大位移,若条件允许,可采取对挤限位方案。管道沟槽回填可以采取分层回填方式,每层回填高度不宜超过 200mm,管顶 500mm 以上位置,可以采取机械回填方式。
3.5 雨水接入管施工
雨水接入管采用 HDPE 波纹管,埋设深度比较浅,为了避免市政道路路基碾压施工对管道产生较大影响,雨水接入管需要在道路路基施工结束后进行。若管道施工需要在基层铺设之前进行,管道埋设深度比较浅,覆土量较少,会影响市政给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基层铺设完毕后,采取人工破除方法,同时采用翻斗车,将基坑开挖材料有效运输。市政给排水管道埋设结束后,施工人员要结合回填施工需求,采取分层回填方法进行回填施工。如果覆土厚度比较小,沟槽还要使用 C15 混凝土进行包裹施工。雨篦子在市政道路路面施工结束后安装。
3.6 闭水试验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闭水试验要满足以下要求:
(1)闭水试验需要在管道灌满水历经 24h 之后开展。
(2)闭水试验水位要符合设计要求,试验段上游管道内顶部以上 2m。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渗水量观测时间不宜少于 30min。
(3)给排水管道内部无杂物,检查井与管道外观质量验收达标。将管道中的预留孔全部封堵,避免出现渗水现象。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按照施工阶段来划分,在试验水头的上下位置,分别是设置小于 1m 的透明管,为观察水位变化提供更多便利,灌水和补水全部使用自来水,使用漏斗灌入,同时设置水表,准确计算补水量。
3.7 施工注意事项
(1)市政给排水管道沟槽开挖期间,禁止扰动槽底土壤,不允许出现超挖现象,沟槽开挖施工之前,设置临时排水体系,防止槽底出现大量积水。
(2)确保管座混凝土质量达标。管道的安装要满足设计要求,管道底部坡度合理,严禁出现倒流水现象,管道内部禁止出现泥土与砂浆等杂物。
(3)检查井的井壁保持垂直,严禁出现通缝,灰浆饱满,灰缝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严禁出现空鼓与裂缝现象。检查井流槽保持平顺,踏步安装稳固,禁止出现垃圾。
(4)在管道回填施工期间,管顶上部 500mm 以内,严禁回填直径超过 50mm 的石块,沟槽内部不允许出现积水,不能回填腐殖土与淤泥,检查井和管道沟保持同步回填施工。
(5)在搬运管材的过程当中,要轻拿轻放,避免出现油污,严禁出现剧烈撞击,如果采取成批运输方式,承插口要分层交错放置,管材存放要符合堆放码垛要求,堆放高度不宜超出 2m,距离热源不宜小于 1m,禁止露天暴晒,同时要水平堆放在平整场地,堆放时,还要标明管材型号、规格与数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提升市政道路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科学化分析,例如开挖沟槽、管基施工、管道施工、回填施工、雨水接入管施工、闭水试验,并提出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注意事项等,可以明显提高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避免给排水管道出现较大沉降,从而推动我国市政道路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少峰.表面处理技术在给排水管道防腐中的应用现状探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1):114,116.
[2]王亦斌.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J].居舍,2019(24):122,163.
[3]李定洲.浅谈道路专业与给排水专业在管道设计中的配合及软件使用[J].建材与装饰,2019(11):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