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近年来,工程造价管理对于工程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造价通过对工程中资金、物料等的合理规划,可以进行成本支出的有效管理,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建筑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了资源利用的整体价值,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但是工程造价涉及的因素较多,需要从各个工程阶段加以管理,尤其是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具有复杂性,需要严格加以管理,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提升其管理水平。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对策
1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概述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点阶段,其造价管理效果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整体效益。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中,造价管理效果直接受到施工方案、工程工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具有动态化、精细化的特点,需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的实际施工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造价管理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对于造价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避免经济损失的扩大。
2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中,自然、人为、材料设备、施工进度、工程变动等是影响造价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极端天气或者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施工中断,从而使得工程施工周期延长,因此,造价管理的难度加大。人为因素主要是在工程施工中人为主观判断或操作的失误所造成的造价管理问题。材料设备因素在施工阶段对于造价管理的影响较大,材料与设备在使用中,其价格会受到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工程造价与管理中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因素,避免一些劣质材料的使用等。施工进度也是影响造价管理的重要因素,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造成工程延误,就会导致工程工期延长,从而增加工程成本。
3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3.1国家及政府的宏观调控问题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等,导致建筑行业发展中受到国家与政府宏观政策的影响,从而使得建筑行业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建筑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国家的有些调控政策并不能有效实施。因此,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有些工程造价与管理的措施难以有效落实。在建筑施工阶段,其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使得其在造价管理中的难度上升,材料与设备的价格波动难以掌握。
3.2施工人员的问题
工程具有规模大、投资高、周期长的特点,而且工程中所包含的施工内容较多,故需要的施工人员较多。有关数据表明,在整个施工阶段,人工成本占工程造价的12%,因此,需要在工程造价与管理中重视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注重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得在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能够遵守有效的施工规范。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单位不注重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得这些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存在不规范施工的现象,影响了工程质量的同时,也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3.3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的问题
在工程施工阶段,施工材料与设备费用达到了工程造价的80%以上,因此,设备与材料是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内容,其中材料费用所占的比重远高于设备费用,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需要从材料与设备费用的控制着手。有些工程单位在施工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时,不重视对材料与设备的动态控制,没有充分考虑材料与设备的市场变动因素,因此造价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材料进场以后,如果有关材料管理人员不重视对设备与材料储存环境的控制,导致材料发生变质、设备损坏等问题,还会加剧工程成本,对造价管理极为不利。
4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控制策略
4.1工程造价要素管理
(1)组织措施方面。
在施工阶段,相关的造价管理人员要提升造价管理的实际效果,可以将工程项目的各个工序、任务等严格划分,落实责任制度,比如在工程项目的造价与质量控制上,项目经理承担主要责任,而结算责任主要是核算员承担,对于工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细节等都有相关的工作人员负责,使得在工程施工中能够严格进行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2)技术措施方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特点,科学进行工程进度规划,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设备与人力资源等利用的不合理现象。结合工程的功能,优化技术方案,保证在工程进度范围内进行工程质量的控制。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要从经济性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减少成本支出。
(3)经济措施方面。具体而言,在人工费用的控制上,要在月初制定施工预算标准,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此预算标准进行人工费用管理与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的效率与质量,使得在工期范围内能够顺利施工,节约人力成本。对于工程中所涉及的各项工程、用工数量等,要严格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记录,如果发现偏差要及时修改。就材料费用的控制而言,要根据工程施工的要求,科学进行材料的采购,采购要考虑成本、性能等指标,在材料的使用上,要严格制定限额领料制度。就设备费用的控制上,要做好设备使用记录,加强设备维护与检修,保证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使用故障概率。
4.2完善施工方案
在施工开始之前,要结合工程多方面的因素,不断优化施工方案,考虑施工环境、条件等因素,科学调整工期,提高工程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工程资源的合理配置。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工程施工,因此,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这些变动因素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与调整,以实现成本的节约,有效提升造价管理的实际效果,使得施工过程可以严格根据施工方案来进行,实行施工方案的动态管理。
4.3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控制工程的变更
具体而言,工程造价管理要严格依据相关的要求来进行,结合工程量清单报价,进行项目的成本计算等。相关造价管理人员要重视审核工作,一旦在工程施工中存在工程变更现象,就要立即进行评估,分析变更对工程建设投资的影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对于工程施工方案中存在的设计漏洞,合同双方要严格进行方案审核,在审核中一旦发现漏洞要及时进行处理。工程变更最好控制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前,可以减少对后续施工的不利影响,降低成本损失,达到造价控制的理想效果。
4.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1)强化对工程材料的管理。在施工阶段,工程材料较多,因此,造价管理与控制要加强对工程材料的管理,减少工程材料的成本支出。在材料的采购上,要选用质优价廉的材料,做好相应的质量验收工作,避免劣质材料的使用。采购人员还要密切关注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将材料造价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2)强化现场施工进度考察。在施工阶段,相关人员要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的考察,使得工程设计方案等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各种情况,应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施工风险因素,提高施工管理的实际水平。
4.5关注工程变更项目
一旦出现工程变更,就会对工程造价管理极为不利,因此在施工阶段,要充分考虑工程中存在的各种变动因素,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各种情况,进行施工方案等的调整与优化。在施工开始之前,要加强方案审核,及时发现施工方案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调整施工方案,使得施工方案具有可靠性,提升其应用效果。
5结束语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极为重要,对于工程项目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主要从材料与设备、工程变更等的控制着手,充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提升造价管理的实际效果水平,实现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莫汝波,吴潮武.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与造价控制研究[J].珠江水运,2019(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