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力度逐渐加大,实践过程中,对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但由于软土地基施工作业时间较长、能耗较高,因此,必须要对软土地基進行加固处理,以提升地基承载力。鉴于上述情况,相关施工单位和技术人员必须要强化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更新和改造,之后将其灵活的应用于工程实践,以此为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提供保障。本文对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软土地基;技术应用
一、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必要性
①桥梁压实度层面。软土地基现有的土层结构涉及松软土与松散砂等,所以在具体的桥梁施工期间会出现软土地基压实尚未落实的情况,影响到桥梁作业的稳定性。并且软土地基的渗透性比较小,且含水量比较高,所以如果在施工期间存在长时间的雨季,会导致桥梁被雨水侵蚀,降低工程作业的质量;②引起路面硬化现象。桥梁的实际施工期间因为使用材料往往是混凝土与沥青,且沥青与混凝土自身稳定性不佳,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施工路面硬化或者开裂现象,同时因为软土地基稳定性不佳,桥梁施工期间便有可能出现硬化现象;③沉降现象。因为浅层降水或者深层抽汲地下水的作用,会引发水土流失,导致软土地基的强度有所降低,以致建筑物出现地面沉降,势必会影响到桥梁的实际使用寿命与施工效率,且软土地基施工的最大风险便是路面的沉降现象。
二、软土地基对路桥结构的影响
1、路面产生裂缝
在实际的路桥施工建设中施工单位会应用混凝土和沥青的原料开展道路的铺设作业。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同时沥青也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这两种施工材料成本都比较低,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路桥工程施工成本。如果施工单位不够重视处理软土地基就有可能造成后期道路路面的混凝土产生裂缝。道路施工单位没有采用科学专业的技术处理地基就可能造成地基发生变形。同时,由于道路地基不够稳固自然也会降低后期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和抗拉能力,进而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和龟裂的问题。
2、地基整体沉降
当前在开展地基的施工作业中由于软土地基水分渗透能力不够,同时也很难压实,容易造成后期道路产生沉降的问题,施工单位不能科学正确的处理软土地基,造成路面产生缓慢的沉降,以及造成后期路面不平整。当前国内也出现部分城市由于地基不稳固而造成道路桥梁坍塌以及路基的垮塌事故,进而给路面的行车和行人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
3、不均匀的沉降
在软土地基内部会形成一个透镜体,因为在实际的软土路基压实作业中施工单位给地基的各个部位压实程度不同,这时土层内部就会产生不同的承受压力,进而造成地基内部排水量不同,因此形成了一个透镜体。土层内部的透镜体的问题不能完全保证后期整体地基的稳固。如果道路桥梁的地基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就会造成桥梁的地基下沉以及桥梁的垮塌。同时也会给道路造成严重的影响,以及产生道路局部下陷的严重问题。
三、地基处理技术
1、粉喷装复合地基技术
在开展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用粉喷装复合地基技术科学的处理软土地基,从而加强地基的坚固程度。该技术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具有较好的效果,这种技术是一种化学性质的加工方法。施工单位在应用粉喷装的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时要选择最佳的施工管理设备,同时也需要科学选择施工材料,进而才能保证后期整体的质量和路桥的稳固。此外,路桥施工单位还需要对使用的石灰粉、水泥粉进行科学的配比和搅拌。通过给软土地基内部加入水泥粉可以吸收地基内部的水分,从而尽快加固软土地基。
因此,施工单位应用粉喷装的复合地基技术会大幅度提高整体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进而被当前的道路工程施工单位青睐[3]。
2、水泥搅拌桩分析
在开展软土地基的施工作业时施工单位需要正确的处理地基,可以应用水泥搅拌的施工技术增强地基的强度。施工单位通过给软土地基内部参加一定量的水泥改变原有土层的结构。施工单位可以在软土地基的表层铺设大量的水泥混凝土,有效的避免当前道路下沉的问题。同时,应用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技术可以减少道路路面的车辆通行噪音。此外,应用水泥搅拌桩技术也不会对道路附近的建筑物产生影响。
3、高強度的夯实技术分析
在开展软土地基的处理施工作业中施工单位可以应用高强度的夯实施工技术有效的处理地基问题。同时,施工人员可以应用强度较低的施压管理方法夯实地基。施工人员应用强度低的施压技术不能有效的增强整体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进而对后期的整体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没有太大的帮助。因而施工单位可以应用高强度的夯实技术促使软土地基强度的提升。该技术需要技术水平较高的夯实设备,并且还需要聘请可以独立操作夯实设备的技术人员。但是施工单位在应用高强度的夯实技术时也会存在部分问题,如开展软土地基处理工作耗费的施工时间较长,同时施工的工程量也较大,整体的施工成本随着施工作业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如果施工作业人员技术不高就有可能无法完全发挥该技术优势。因而施工单位需要在开展软土地基的处理作业前先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状况,进而才能保证后期应用高强度夯实基础处理地基以及提高地基处理的效果。此外,施工单位需要到实际的路桥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检查地基的实际状况,选择最佳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以此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整体路桥工程质量,为行车和行人提供安全保障。路桥施工单位积极研究当前市场上处理软土路基的相关技术,并与外部的设计单位合作,借助设计单位的专业设计技术设计出处理软土路基的技术方案。
四、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在对市政路桥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原有的地基承载力和应力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因此,在对地基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地基的承受负荷一定不能大于地基的承载能力,从而更好的抵御对地基的破坏。一旦出现地基沉降问题,需要在允许变形范围内,避免建筑主体变形。软土具有含水量大、压缩性强的特点,通常分布于沿海地带,这些地区的交通较为发达,因此经常会为施工带来不便。鉴于上述情况,在正式施工之前,相关施工单位必须要妥善做好现场勘查工作,包括当地的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等等,对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了解,完善施工方案。施工环境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息息相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水文变化、地质灾害、气候变化等,便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例如,在雨季施工时,雨水很容易渗透到软土地基中,并对其形成一定压力,从而出现地基沉降、水土流失等问题,为施工工作增加难度。正常情况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类型较多,实践过程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道路的等级和地基条件进行全面考虑,再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如此才能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6]。
结束语
在开展路桥的施工作业时施工单位需要积极研究软土地基的具体特征,以及重点研究软土地基对实际路桥结构的影响。施工管理人员针对软土地基问题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施工处理技术,进而加固地基。施工单位可以应用粉喷装复合地基技术增强地基的坚固程度,同时也可以应用水泥搅拌桩技术和高强度夯实技术[5]。施工单位需要给软土路基处理工作配备技术能力强的施工人员,并购买优质的施工设备,以此才能增强地基的坚固程度,为后期的道路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亢长江.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18):256-257.
[2]沈佳伟.浅析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J].居业,2019(6):75-76.
[3]张健.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7(17):17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