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裂缝是最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分析了在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和修补方法,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工程设计和施工部门应层层把关,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裂缝的产生,通过科学的处理方法降低裂缝所带来的危害,确保过程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道路桥梁;裂缝;控制措施
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中往往会使用了大量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浇筑的工艺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混凝土结构强度高的特点。但是混凝土结构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进而降低最终的施工质量。这些施工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开裂、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氧化腐蚀等问题,这严重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1 桥梁自身因素形成的裂缝
1.1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当混凝土结构外部环境和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将发生变形,由于其约束,结构内部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其抗压强度时将产生裂缝。
1.2 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的干燥过程是由表面逐渐扩展到内部的,在混凝土内部呈现含水梯度,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导致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内部混凝土承受压力。当表面的混凝土所受的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收缩主要有以下3种。
1.2.1 塑性收缩。主要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初期。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后,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此时收缩为塑收缩。在骨料下沉过程中受到钢筋阻挡,即形成沿钢筋方向裂缝。
1.2.2 干缩。混凝土结硬后,随着表面水分逐步蒸发,温度逐渐降低,混凝土体积缩小,称为干缩。因混凝土表面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表面收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1.2.3 自生收缩。自生收缩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而导致自身体积缩小。
2 桥梁其他因素引起的开裂
2.1 基础变形引起的开裂
基础变形一般为基础空间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发生基础变形后,结构物中产生附加压力,超过结构物的抗拉强度时即产生裂缝,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地质试验资料不准、地质差异大、荷载差别大、分期建造等。
2.2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当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足,或混凝土质量较差时,二氧化碳侵蚀钢筋表面,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的碱度降低,钢筋表面容易被混凝土中的氧气和水锈蚀,使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压力,使混凝土保护层开裂、剥落,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并有锈迹渗到混凝土表面。由于锈蚀,使混凝土有效面积减少,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削弱,结构承载力下降,并诱发其他形式的裂缝,加剧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破坏,钢筋锈蚀是最后造成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
2.3 冻胀引起的裂缝
温度低于零度时,混凝土出同冰冻,游离的水变成冰,体积膨胀9%,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并导致裂缝出现。当混凝土中骨料空隙多、吸水性强、骨料中含有杂质过多、水灰比偏大均导致混凝土冻胀裂缝。温度低于零度和混凝土吸水饱和是发生冻胀破坏的必要条件。
2.4 施工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的材料合成为水泥、砂、骨料、拌合水以及外加剂,配制混凝土材料不合格,从而导致裂缝出现。砂石含量超标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砂石的级配差常造成侧面裂缝,拌合水以及外加剂中杂质含中过高会对钢筋锈蚀产生影响等。
当施工质量低,工艺不合格同样也会产生各种形式裂缝。
3 桥梁裂缝的温控措施和施工现场控制
3.1 温度预测分析
根据现场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中的气温气候情况及各种养护方案,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场和温差进行计算机模拟动态预测,提供结构沿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及随混凝土龄期变化情况,制定混凝土在施工期内不产生温度裂缝的温控标准,进行保温养护优化选择。
3.2 混凝土浇筑方案
采用延缓温差梯度和降温梯度的措施,在浇筑前经详细计算安排分块、分层浇筑次序、流向、浇筑厚度、宽度、长度、前后浇筑的搭接时间;控制混凝土温度并加强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保证振捣密实,严防漏振和过振,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 做好现场协调组织管理,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保证施工按计划顺利进行,保证混凝土供应,确保不留冷缝;浇筑后对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较厚的水泥浆进行必要的处理,一般浇筑后3~4h内初步用木长刮尺刮平,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2遍,再用木抹子搓平压实,以控制表面龟裂;混凝土浇灌完后,立即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并按规定覆盖养护。
3.3 混凝土温度监测
在混凝土内部外部设置温度测点,设置保温材料温度测点及养护水温度测点,现场温度监测数据由数据采集仪自动采集并进行整理分析。每一测点的温度值、各测位中心测点与表层测点的温差值,作为研究调整控温措施的依据,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
4.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是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针对道路桥梁中出现的混凝土裂缝,提出三种处理方法,便于修复道路桥梁中的混凝土裂缝。
4.1局部修复
??道路桥梁施工中,涉及到高载荷的施工步骤,有可能造成混凝土结构开裂,处理载荷引起的裂缝时,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可选择局部修复的方法,以免影响裂缝修复后的结构强度[。局部修复采用了灌浆、锚固等措施。局部修复的核心是弥补混凝土裂缝引起的强度不足,利用修复的方法促使混凝土结构能够恢复到原本的整体状态。
4.2裂缝填充
裂缝填充用于处理道路桥梁中,宽度比较大的裂缝,其为最简单的修复方法,实践性非常强。填充方法对道路桥梁施工的影响非常小,可以在混凝土裂缝位置,开挖一条小型的凹槽,辅助裂缝填充。混凝土裂缝填充时,不仅要注重填充的效果,还要落实防水、防渗等措施的应用,避免混凝土裂缝对道路桥梁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混凝土裂缝会腐蚀道路桥梁内部的钢筋结构,采用填充修复的方法,能够保护内部的钢筋结构,防止钢筋锈蚀,抑制道路桥梁混凝土裂缝扩大。
4.3表面修补
表面修补法,用于修复道路桥梁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的细小裂缝。表面修补对道路桥梁混凝土结构,具有保护的作用,先清理道路桥梁表面的环境,明确混凝土表面出现的裂缝,再采用树脂材料,均匀的涂抹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形成一层的保护膜,达到裂缝修复的效果,既可以修复表面裂纹,还可以保护周围的混凝土结构,强化道路桥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也在不断增多,这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日常出行。而要想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就必须高度重视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做好裂缝的控制工作。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注意总结裂缝的成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及方法,最大程度的减少和消除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裂缝,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刚.道路桥梁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9,(4).
[2]邓旷.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23).
[3]李学志.道路桥梁施工裂缝原因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