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王士亚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8期   作者:王士亚
[导读] 主体结构施工是整个房屋结构最核心的部分,
        摘要:主体结构施工是整个房屋结构最核心的部分,加强对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把控,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后期的使用寿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充分掌握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核心要点,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为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要加大对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要能够针对存在的技术问题和难点,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使得用地紧张与人工密集问题日趋严重。为改善这一现状,建筑行业提出了高层化发展,这一理念,通过最小的用地,获得最大的建筑使用面积。然而,施工难度大,是当前阻碍建筑行业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为此,研究人员以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其钢筋工程与模板施工的建设问题,来优化工程项目的施工控制效果。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运用,就能以可靠性状态作用于项目开发建设,进而满足地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
        1主体结构的施工意义
        首先是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承担着稳定、支撑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性能,并且它同时也是维护建筑物整体空间的分布的整体框架。因此,它在空间当中维系着整栋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尤其是对于各个空间的分割和功能区域的分割,作为主体结构,可以有效的把控整体的质量安全。因此,如果在建设过程当中,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不够稳定,或者是其支撑作用没有达到质量的标准,那么在投入使用后,就会威胁到居住在此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是实现其它功能发挥的基础。建筑物主体工程的建设质量关系到了建筑物空间的使用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因此,有效地提高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质量,可以保证其主体结构能够有效地承载、连接其它空间发挥出自身的功能。因为,不管任何一个空间的大小、形状或者是高低,都有其自身的载荷能力。但是,如果主体结构的质量较低,那么空间的载荷能力就会变弱,进而也会影响到其后续的投入使用。因此,想要保证空间的载荷能力能够正常地发挥其实用的功能,就需要对主体结构进行加固,提高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这样才能够保证空间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其自身的静载荷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
        2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房屋的主体结构在整个房屋建筑结构中承担的是主要的受力作用,需要承担非常大的荷载,因此主体结构的质量与整个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如果房屋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其整体的稳定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房屋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安全、质量、使用寿命是最首要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为了提高房屋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采用了一系列的施工技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确定,如果施工技术的使用不到位,那么施工技术的效果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前阶段中,很多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够高,无法对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掌握,对技术应用中的要点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继续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3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是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施工过程应将立杆建立在坚固平面上,以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提供支撑。

此过程,在实际进行框架结构的模板施工过程时,施工技术人员应保证作业完成后荷载承担完成仍不会出现压垮等问题现象。如步骤与规范标准不符,就会导致下层支撑构件无法去除。故而,施工技术人员应对前一模板进行固定,而后,再进行后续的模板施工操作。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对这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造成影响,还会增加工程建设预期,进而降低工程项目框架结构的造价成本控制工作质量。为此,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应严格按照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标准来着手进行主体结构模块的施工控制。其次是模板拆除作业。模板拆除作业应按照规范标准,先进行后续施工模板拆除,最后进行先施工模板的拆除。此外,还应有限拆除承重少甚至是不承重的模板,而后,在逐一进行承重较大的模板。此过程,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模板拆除后,应立即送离至场地外,以避免对模板拆除作业人员带来伤害影响。
        3.2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开始前,先对绑扎地点进行清扫,同时将梁、柱结构的边线和洞口线,以及钢筋的分布线都弹设好。首先是柱钢筋绑扎。将柱结构的边线弹设好之后,对主筋进行清理,清除污垢,然后以定距框为依据对插筋进行调直。在绑扎箍筋的过程中,应先将该层上的箍筋均套在插筋上,再对柱的竖向钢筋进行连接,连接接头处根据设计要求分错。完成对接头的检查验收,且确认合格后,在竖筋上准确标出箍筋之间的距离,最后对箍筋和主筋进行绑扎即可。箍筋的接头需要在柱的竖向进行交错布置,使箍筋和竖筋始终保持垂直。在封模之前,应在箍筋上对砂浆垫块进行绑扎,由此对保护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其次是梁钢筋绑扎。将梁底部的模板安装到位且检查合格后即可开始钢筋绑扎。在绑扎梁钢筋的过程中,需要以梁底模作为工作平台,当主梁和次梁的钢筋配合绑扎时,应注意主梁和次梁所在问题。一般先将箍筋排好,再将架立筋穿好,最后对主筋进行绑扎。对于箍筋加密区,需根据设计提出的间隔距离进行加密,连接的接头需在梁中进行交错绑扎。梁的具体位置应准确无误,同时对标高予以严格控制,特别要注意交接部位箍筋之间的距离应进行适当加密,需在绑扎之前将柱箍套在竖筋,将梁的钢筋都穿好后进行绑扎。最后是板钢筋绑扎。板钢筋采用搭接的方法绑扎,同时按照设计与规范提出的要求对接头进行分错。首先,在板模表面将底筋之间的距离排好,并做好相应的标记,然后对底筋进行绑扎,横向与纵向钢筋应保持垂直,在绑扎开始前需确定长、短方向筋之间位置关系,在负弯矩筋所在位置用专门的小马凳筋按照1m的间隔距离进行可靠支撑与绑扎,保证负弯矩筋所在位置的准确性。对楼板上的面筋进行绑扎时,需要对外围的钢筋进行满扎,而对其它点进行跳扎。如果是双向板或者是负筋,则也要进行满扎;在板上的开洞部位,需按照要求对加强筋进行绑扎;将钢筋绑扎好以后,需在底层筋上将垫块放置好,使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为避免浇筑施工中对板筋造成踩踏,应设置好钢筋撑铁。
        3.3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工程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其钢筋结构的承受能力、应力及相应的弹性能力。因此,这就需要相应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调好水泥混凝土当中的水灰比例,选择好恰当的骨料进行调配,这样才能够保证其有效地提高主体结构的最终质量。同时在进行浇筑的过程当中,施工人员也需要按照浇筑、振捣、压实等工作顺序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浇筑的最终质量。
        结语
        综上,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大批量涌现,但是过快的城市化建设也导致了其中一些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影响建筑安全性的主体结构质量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满足人们生活水平的需求,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关键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怡明.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2):151.
        [2]游仕忠.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4):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