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能表计量准确性的影响原因及措施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8期   作者:丁军杰 杜伟康
[导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对于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对于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单一的计费电表无法满足电力的发展和需求,应运而生的智能电能表对电网有效运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智能电能表同样会出现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影响智能电表故障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可行的解决措施,期望提高人们对智能电能表的理解和重视。
        关键词:智能电能表;计量准确性;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一、智能电能表相关概述
1.智能电能表的含义
        智能电能表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智能电能表的应用得到了普及和推广。所谓智能电能表,就是一种由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以及通信等各个单元共同构成的数字化电能表。它不仅可以储存信息,管理电能计量,同样可以传递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智能电能表的普及和应用,不仅实现了电力用户全面覆盖、采集以及付费等功能[1],同样在促进运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了电力的服务水平。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智能电能表较之于传统电能表的优势在于更具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更能够节约资源。智能电能表为了实现客户和企业之间的交往,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用电,能够及时采集用户信息并传输给系统平台。这样不仅能减少人工误差,同样能够给环境和能源带来有效保护,提升了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2.智能电能表的原理和特点?
    智能电能表的优势和传统设备相比显而易见,不单单是其更具备自动化的计量功能,同时还能够做到储存信息、自动控制、信息交互以及实时监测等。公司不仅达到了盈利的目的,同样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现代化的服务,能够做到统一管理全覆盖、全费控的供电信息采集。智能电能表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把收集出来的数据通过内部测量的单元转化为数字信号,再运用装置把信息传输到智能平台上,以此实现电费计量的自动化。智能电表所构成的各个单元,如测量单元和数据单元等,它们在共同作用下使信息储存、实时监测和信息交互等功能得到了实现。智能电能表在运行过程中包括测量、数据处理、信息通信等模块,其设备由多种电子元件构成,以采集电流电压的实时信号为技术原理,把转换成的脉冲输出后通过单片机进行控制和处理,脉冲数据可以显示为电流,投放在显示器上便于用户浏览。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能表可以通过先进的测量技术,智能控制或是利用传感器等方式,实现电能计量的有效管理。
    智能电能表在操作上与传统电能表相比具有很大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的功率偏低,功耗只在0.6W左右,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为用户节省更多电量。其次,它的计量管理精准度较高。标准感应电能表的误差范围是0.86%-5.7%,是智能电能表的4-40倍以上[2],并且其精准度会随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磨损而大大降低。由此看来,智能电能表的精准度具有更小的误差值。最后,智能电表具有丰富的功能。其在制造过程中以来智能的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因此能够在管理计量的同时,防止窃电现象的发生,实现信息的交互。
二、智能电能表计量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1.材料因素
?  影响智能电能表准确性的首要因素就是材料。在运行过程中,各个部门需要保证在电流经过时都能够正常且精准的运作。但是不符合要求材料的使用使得智能电能表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芯片无法承受电流,进而引起故障,导致无法有效计量。不仅智能电能表无法正常工作,其计量准确性也会大打折扣。
?2.环境因素
    智能电能表作为内部由众多集成功能的模块构成的精密设备,其使用环境同样有着严格的标准。环境的干湿度、空气质量、网络稳定性等都会影响其正常运行[3]。为了避免环境对其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在使用这种精密的电能测量工具之前,需要进行调试校准,同样要保证其在少烟尘且磁场弱的环境使用,这样才能够有效延长智能电表的使用寿命并保持其测量的精准性。除了不符合使用标准的环境因素,运输过程中的颠簸以及使用时的不当晃动都会影响智能电能表计量的准确性。


3.产品质量因素
    为满足我国不断增加的电能需求,电能计量装置不断增多。但是所有的电能装置是否都能够满足发展的需求,仍然是一项重大的挑战。不同的用电需求所对应的电能表型号也大不相同,因此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使用者很难采取有效修复措施。虽然能够在首次鉴定过程中满足要求,但劣质电能表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暴露,内部零件或多或少会出现损坏,再难以满足正常使用。为了避免电能表的质量问题,使用者在选购过程中需要认准有“CCC”认证,国家允许入网的智能电能表产品。
4.电池因素
    合格的电池在智能电能表运行过程中能够充分保证对各个零部件进行持续的供电。但是不符合相关要求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输出电压的下降,长期处在潮湿环境或是长期运行的电能表中的电池很有可能会氧化[4],导致电池两级无法正常连接,不仅影响对内部零件的持续供电,同样会使电能表丧失主要功能,进而影响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三、智能电能表计量准确性改进措施
1.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控制电能表
    要想有效控制智能电能表,就需要选择合理的控制方式。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控制形式和技术水平,因此智能电能表的开关设置就显得尤为关键。没有合理的开关设置,智能电能表就无法进行正常运作,进而增加计量故障,对其准确性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想克服这一因素,就需要采用有效办法将开关设置成外置形式,这样做既能够保证其结构合理运行,同样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保证其计量准确性。
2.确保电能表各项设计的可靠度
    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一般的智能电能表会因为不灵敏的触点或是不稳定的电压等情况,在运行过程中引发不稳妥的动作。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继电器的错误动作,就需要保证智能电能表和各元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同样,为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恶劣天气对智能电能表质量方面造成的损害,要务必保证运输环境的安全和可靠性,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3.严格市场监督
    为了避免劣质智能电能表在市场上流通,需要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来把控产品质量。通常是经销商对智能电表进行销售,由于他们并不是专业的计量装置从业人员,所以在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上做不到高标准严要求。为了避免劣质产品在市场上肆意流通,有关部门就需要对智能电能表的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同样,用户在选择智能电能表时一定要把产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购买前还需要进行质量检定,确保产品的合格性和准确性。
4.其他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合理化的我系统体系。只有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够有效支撑起电能表的质量管控,这不仅能够增加从业者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同样还能够提高监管的质量水平。其次,建立标准化的评价体系。从提出方案到具体的应用和维护,都需要对智能电能表进行标准化的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需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将各个时间段的评价进行结合。最后,要进行规范化的装配质量管控。在装配过程中,要全面监管装配的工艺和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规范化的要求,务必把质量管控落实到位。
结束语:
    现如今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在企业生产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智能化电能表的应用不仅顺应社会现代化的需求,还保证了企业和用户的利益。但是影响智能电能表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相关部门在进行判断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主动研发更具科技性的智能电能表,及时更新老化、落后的设备,避免影响使用和计量时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黄金娟,严华江.智能电能表应用的有关问题与对策[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5,17(05):58-60.
[2]柴国旗.提高智能电能表计量准确性的措施[J].通讯世界,2015(02):146-147.
[3]陈向群,徐文林,吴易文,等.智能电能表推广应用问题解答[J].大众用电,2013,29(05):24-26.
[4]赵晓丽,张素芳.国内外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对比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5):?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