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对策及管理技术探究 王颖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王颖
[导读] 摘要: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完善与创新工程造价管理机制,有助于促进工程管理更加规范化,有助于保障工程项目的经济性。
        广州天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完善与创新工程造价管理机制,有助于促进工程管理更加规范化,有助于保障工程项目的经济性。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由于我国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发展历史较短,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市场行为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存在恶意竞争的现象。鉴于此,创新、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对策;管理技术
        引言
        在开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其不仅受到造价管理工作自身开展质量的影响,与此同时,也会受到设计因素、材料因素等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明确的管理目标,另一方面需要考虑与项目有关的诸多经济因素,在此基础上,创新工作模式,切实实现建筑工程造价工作整体开展质量的提升,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益。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内部都设立了“工程造价审核部”,部门当中也挂名了很多有从业资质的工作人员,但是却没有发挥自身作用,没有起到造价管理的良好效果。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项目单位一直都重施工、轻造价,而另外一方面就是不同专业之间的可融性较差,很多预缩工作人员在编制概预算的过程中只会按照图纸进行套用定额,对于相关设计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1.2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看,已有的土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最为集中的表现就是所开展的造价管理工作仅仅是在工程正式开始之前做了一些比较初级的概算,而在后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于概算结果却很少会应用,而这种情况就导致目前很多项目所开展的造价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连贯性,不同环节彼此分离。无论是建筑功单位的总投资概算,还是设计单位的费用概算,或者是施工单位的施工概算,都是应当汇总为一个整体,由于整个项目的牵头单位进行合理分配,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这些企业之间依然处于的是一个各自为政的局面当中,管理层之间没有加以合理沟通,这也给土建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审计人员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并没有意识到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同部分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与活动,这也给后期概算准确性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2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对策及管理技术
        2.1规范造价管理各主体的行为
        2.1.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微观干预
        建筑市场要稳定健康运行,需要市场与政府的双向调节,自由的市场环境并非是任其自由发展,而是以完善的机制规范市场行为。作为政府部门,要客观认识自身在市场环境中的地位,工作重心在放在宏观层面的调控,尽量避免微观干预,否则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要通过宏观上的调控,引导市场稳定有序发展,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大环境,给予企业公平发展的机会。
        2.1.2规范造价管理部门行为
        政府造价管理机构发挥到作用应当是宏观的、导向性的以及间接的,对建筑市场进行统一的管理而调控,避免以指令性干预、直接干预以及条块分割,减少行政干预,以免出现政出多门,责任划分不清的问题。

此外,政府部门要注意实施动态性的宏观调控,根据当前的市场运行情况适时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调控市场行为,避免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2.2做好施工合同管理,控制工程变更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有效抓紧合同管理还需要制定正确的合同条款、工程协议,同时在施工之前需要找专业的人员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行评估,这样双方达成协议之后一旦出现问题便可以根据合同、协议中的问题进行追究责任。而且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管是投资方还是施工方都需要明确对方的职责,从而让双方都可以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保证各方的利益。而且在确定合同价的过程中,必须要要做到公平、合理,将一切情况都需要预测到,然后需要派遣相关人员到市场中进行调研,看看目前的施工材料情况,然后通过这些数据进行评估。除了这一点还需要做到整体的工作进程需要与工程造价的法规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明确各种可调整的条件与情况,对调整方式进行协定。
        2.3推行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是当前企业管理的发展大趋势,有利于建筑企业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效率。因此,笔者认为,建筑企业应当推行信息化管理。在此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构建联系管理全过程的造价管理系统,系统下设用户管理、材料设备管理、工程信息管理、定额管理、查询统计等子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多个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如工程量计算、报价查询等。同时,结合具体管理问题对系统进行优化,让系统真正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服务。就用户管理而言,将用户分为项目法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不同的用户类型,并建立相应的用户数据信息库,以实现对人员的全面管理。材料设备模块,分采购、租赁、维护检修等不同的子信息模块,以实现对材料设备的有效管理。采购部分,由采购人员录入材料生产商、经销商、性能标准、单价、分配情况、实际使用情况等重要信息;租赁部分,由租赁人员录入设备租赁方、租赁费用、实际运作情况等重要信息;维护检修部分,由技术人员录入设备的问题情况、日常维护、专项检查等重要信息。在实际管理中,由造价管理人员以这些信息为参考进行报价评估。工程信息管理方面,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安全技术交底、问题整改、报价查询等子模块,便于管理人员实时查询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管理是建立在对建筑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优势的充分认知的基础上的,建筑企业应当深入挖掘可应用于造价管理中的信息技术,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落实与标准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4提升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质量,因此,建筑企业有必要提升人员素质。其一,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在职管理人员学习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其法律意识,同时采取案例分析方法,通过组织人员分析工程造价违法违规行为典型案例明确按规程办事的重要性,借此提升其职业道德。其二,开展专业技能比赛活动,在不影响正常管理工作的情况下,组织在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就信息化管理、工程造价知识等进行比赛,必要时给予优胜者以奖励,以促进其他人员积极投入管理工作。比如,开展“BIM工程造价技能”比赛,通过良性竞争提升管理人员应用BIM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其三,定期对在职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了解其实际工作情况,对有重大管理工作失误的人员进行惩戒,同时做好其思想教育工作,以防止人员出现消极情绪,进而形成心理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主动转变观念,从工程设计阶段直至最终的交工阶段,造价管理工作需要贯穿始终,如此,才能真正达到控制建筑工程整体成本的目标,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鑫.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城市建筑,2015(2):214-214.
        [2]张蓉.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完善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2015,(4):245-246.
        [3]姚文学.基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