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及处理办法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4期   作者:赵娜
[导读] 摘要:配电网工程建设是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只有提升其自身的技术水平,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
        (国网济宁市任城区供电公司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
        摘要:配电网工程建设是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只有提升其自身的技术水平,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因而针对输电线路工程而言,必须要对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予以重视,在限定范围之内进行合理的施工,从而促使电力系统运输具有安全保障。本文中重点剖析了输电线路施工技术问题,然后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谨以此为之后的探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配电网;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处理措施
        引言
        由于经济处于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各项建设活动对电力的需求不断的提升。电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占据非常关键的位置。为了保证国家的各项相关活动以及广大群众的正常生活等不会遭到不合理因素的制约,就要认真高效的做好相关线路建设工作,以此来确保线路运行安稳有效。农村电网的配电线路承担着电能的配送任务。只有确保线路运行安稳可靠才可以确保电网合理运行,而这项活动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展好先期的建设工作。
        1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当前传统电力企业配电线路的更新比较滞后,原有的配电线路和经过改造的配电线路比较混乱,造成在路径设计中出现比较大的问题,此外由于对路径不熟悉,很多配电线路路径出现距离过长情况,造成电能损耗,配电线路路径总体结构不合理,这就给电力企业的管理和运行造成一些障碍。配电线路路径设计工程师在设计中对于配电现场环境考察不到位,对于影响配电线路路径因素考虑不全,设计流程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造成后期配电线路改造较多,给企业造成一定损失,配电线路路径设计要根据地质、气候、水文特征进行设计,综合考虑后期电力扩容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才能满足当下设计的要点。
        2、思考配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措施
        2.1解决桩位偏差问题
        在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必须要求设计人员赶到现场,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并指导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复测。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在复测直线杆塔桩位时,必须以两根相邻的直线桩为基础,采用正倒镜中法复测杆塔桩位,确认桩位处于线路的中心线上。在复测转角杆塔桩时,应采用一测回法复测线路转角的水平角度值,其偏差不能超过±1'30''。在复测过程中,还须注意桩中心的高度及桩的高程。线路复测结束后,施工单位须根据图纸进行基础测量,编制分坑尺寸明细表,将图纸上每个电杆的基坑进行现场定位(即分坑)。
        2.2杆塔工作阶段
        塔杆是整个线路的支撑物,正确选择塔杆的种类是关键所在。现如今,铁塔已经成为工程塔杆的主要选择种类,其中角钢塔和钢管塔依旧是施工选择的类型。除此之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普通的塔杆并不能满足需要,此时需要塔杆组进行补充。但是一旦应用到塔杆组即会伴随一系列的附加问题,只有将塔杆组的材质、组合方式以及如何避雷等一系列问题综合考虑,才能保证塔杆工作的正常运行。而针对铁塔来说,多常用在垂直距离较大,而且布线线路没有合理设置的前提下。杆塔组立方式,具体来说可以总结两种:分别是整体组立、分解组立。一般情况下,预应力混凝土杆组立而言,必须要是以整体组立形式,因为其自身单件的重量相对较大,因而杆身彼此之间必须借助相应的方式才能链接,主要是以焊接为主。
        2.3架线技术
        配电线路架线施工包括架线前的准备工作。放线导地线连接弛度观测,紧线及附件安装。架线施工从展放方法来讲,分为拖地展放、张力展放。前一种措施无需制定活动,线拖是在地面开展的,该工艺不需要专门的装置,活动也非常的灵便,不过它的缺陷是线路常会出现磨损问题,导致活动效率不高。而放线活动是一项对人员需求量较大的活动,在偏远的区域进行,通常无法确保其品质合理。

而后一种方式中,它是使用牵张机械使导地线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保持对交叉物始终有一定安全距离的展放方法。其优点是可以确保活动效率优秀,不过缺陷问题是设备繁琐,而且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紧线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弧垂是否平衡,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4基础工程阶段
        基础工程是塔杆施工的基础,是塔杆安全稳定的保障。基础工程施工方式包括岩石嵌固基础、阶梯形基础、大阪基础、联合基础以及复合式沉井基础等,采用哪种方式应根据地理环境来决定。岩石嵌固基础主要应用于风化岩石地基,同时其基坑要全部掏空;阶梯性基础虽然是比较传统的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较为稀少,究其原因是费时费工;大阪基础主要应用于柔软地基中,因其埋深较浅、底板较薄,故施工十分方便快捷;联合基础主要应用于基坑难以开挖的软弱土地基,所用的材料较多且施工过程中相较于其他较为复杂;复合式沉井基础主要应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基。不同的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经济区域所采用的输电线路千差万别,在某些特殊地区,哪怕都是平原地区,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也可能存在差别。因此,施工过程中技术的选择一定要因地制宜。
        2.5验收
        对于杆塔基础要进行中间验收,由于农网施工点多面广,此项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建议由运行单位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对于跨越公路、铁路、河流以及有电力线路或弱电线路的,应按规定测量导线对地或与跨越线路的距离,杆塔是否垂直地面,弧垂是否满足要求,在安装线夹前,是否采用铝包带包扎好。在验收时要做好相应记录并将原始的施工记录等形成一整套竣工资料交运行单位。众所周知,输变电线路能否合理有效的运作关系到整个区域乃至国家的经济以及社会问题,因此为了确保社会发展有效,经济繁荣昌盛,必须要认真地开展与之相关的品质建设工作。此项活动是一项非常繁琐的项目,它牵扯的行业十分宽,要想确保品质合理,就要深入的分析活动中对品质有影响的各个细节,只有确保细节合理,才可以确保整个项目能够顺利的开展。
        2.6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与进度管理
        (1)保证施工技术要过硬,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相关操作。(2)确保施工设备先进且稳定,及时排出不稳定性因素。这就需要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测,及时更换老旧设备,在实设备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维修,以免因为设备故障造成不必要的问题,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3)施工管理要有秩序。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为配电线路施工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例如,在某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管理中,在施工之前对相应的设备进行了严格检查,确保其各项功能完善,这样可降低设备故障出现的概率,提升了相关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对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输电线路的安全与稳定对施工技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具体情况的不同更是存在着比较大的施工难度。这是一项系统专业的工程技术,只有通过专业人员因地制宜地专业操作,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严格把控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的施工要点,才能真正地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庆,刘亮.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7):553.
        [2]胡杰.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5).
        [3]何哲彤.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18(05):20,22.
        [4]吴振华.刍议220kV输电线路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与处理对策[J].大科技,2014(10):122-123.
        [5]华奎.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6(43):217-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