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带领学生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动力也是前进的目标。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分别从“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课题导入,调动学生动力”“精心设计教案,打造高效课堂”“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学习氛围”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字:小学语文;多媒体;课题导入;设计教案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我看来,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紧追教育的潮流,在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同时,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养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良好教学习惯,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做到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进而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局,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思维转换为具体的思维,还能大量节省教师讲课的时间,使得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宝贵时间,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以讲解《树和喜鹊》为例,首先进行课题导入:大家有没有体会到孤单呢?假如自己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没有同伴,自己会感觉到孤独吗?当在学生积极讨论的时候,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感受来阅读课文,增加真实感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并且将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方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重点学习。文章中主要讲述在一个地方,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中住着一只喜鹊,他们两个都很孤单,但是再后来,那里住了好多喜鹊还有大叔,他们两个从此变得都很快乐。然后将课文里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这样树和喜鹊的情景学生就可以通过动画片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班级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比如文中说到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那么他们变得快乐的原因是什么呢,文中说的孤单又是什么含义呢?等等,引导学生寻找答案,进而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课题导入,调动学生动力
课题导入是利用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进行提问,启发学生思维,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在一定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实施教学任务的时候适当添加上课题导入这一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讲解《荷叶圆圆》为例,首先进行课题导入:同学们,大家都喜欢什么花呢,你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提到自己喜欢太阳花,是因为太阳花的话语很美好,还有的学生提到自己喜欢莲花,是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一环节的出现不仅活跃语文课堂气氛,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然后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不同成员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拼,在小组中学生可以进行分角色饰演,一方面有利于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另外,还可以在班级中评选“最美声音”的称号,进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为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精心设计教案,打造高效课堂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将教材中繁琐、复杂的知识点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能带领学生投入在学习当中,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平时进行教学的时候自觉养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教学习惯,进而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以讲解《要下雨了》为例,首先进行课题导入:在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有着预知天气的能力,比如燕子、蜻蜓、老鼠、蛇等等,都知道,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然后带领学生大概的分析文章,文章中主要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个自然现象,来分析一些动物在下雨之前的特点。此时,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的时候静下心来观察一些有趣的现象,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观看自然科学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中萌发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使得我们的自然环境得到保护。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其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可以采用卡片记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将卡片分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卡片找到相应的拼音,并且将卡片放在正确的拼音位置,这样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学习氛围
活跃课堂气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发言,不仅可以带动班级学生学习,还能构建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讲解《小公鸡和小鸭子》为例,首先和学生互动,进行课题导入:头顶一朵小红花,天天到点喔喔叫,是什么动物?学生们纷纷回答是大公鸡。还有一个动物,嘴巴扁扁的,眼睛小小的,喜欢游泳,喜欢吃虫。学生们一下就猜到了是小鸭子。“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一看小鸭子和小公鸡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看一看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文章中的主要情节。经过学生的思考我们得知:文中主要讲述一个小公鸡在草地上觅食,找到了很多很多小虫子,但是小鸭子在旁边没有找到虫子,就急得直哭,于是小公鸡就很是热心的帮助小鸭子找虫子吃。后来他们两个来到河边,小鸭子会游泳,但是小鸡不会游泳,因为小公鸡没有好好在岸上等小鸭子回来,就偷偷去水中找鱼吃,差点掉到水中淹死。从这一情节,我们得知小公鸡抓虫子很厉害,但是不会游泳。除此之外,带领学生总结知识点,以“我做小老师”来进行教学任务,在学习中没有学会的学生可以请教学会的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用自己理解通俗易懂的知识进行讲解,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五、深入文章内部,巩固基础知识
在我观察看来,一些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往往就是简单了解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和生字的拼写,并不深入文章内部学习一些细节性的知识点,导致学生语文知识不扎实,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带领学生深入文章内部去学习,进而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以讲解《彩虹》为例,首先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课文的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进行课题导入:大家在平时见过彩虹吗?说一说你见到的彩虹会是什么样子的。此时学生都在积极发言,教师要根据学生描述彩虹的样子适当引导。文中说道“爸爸,如果我提着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这句话充分反映小女孩心疼父亲做苦力活,于是就幻想自己可以在天上的桥洒水帮助爸爸,含有浓浓的爱意。然后让学生组成不同成员的小组,让学生讨论出文中的问题比如文中主要描写了几件事物?为什么要这么做?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你会想做点什么呢?要向她学习吗?,然后统一核答案,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进而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仅仅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引导和带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还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坚持和积累语文知识,以便不断丰富语文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条件支持。
参考文献:
【1】任桃京.有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207-207.
【2】马金保.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书文摘,2016(20):252-253.
【3】应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6(12):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