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提问 勤思考——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李玉成
[导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课堂提问环节的重视,不断探索并创新提问的形式和技巧,在把握教材中各方面知识点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水平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提问面向班内的每个学生,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逐渐获取正确的答案,使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活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对策
        由于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死板、独断、专制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地数学练习,过于突出自身的讲解,严格地控制着课堂提问的整个环节和节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阻碍了其数学技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该加强对提问环节的重视,创新自身提问的技巧,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为学生设计丰富的、熟悉的数学问题,逐渐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陌生程度,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一、充分地开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在准确地把握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地开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素材,在课堂上向学生呈现丰富的、常见的问题,逐步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关注,使学生结合相关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地思考,推动学生迅速地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将提问环节生活化,为学生设计贴近现实的问题,逐渐降低学生对新授知识的陌生程度。
        例如,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设计如下生活化数学问题。师:“学校一共有19间教室,每间教室分布了45名学生,请你们计算下大概有多少名学生。”贴近生活的问题有利于降低学生对两位数乘法的陌生程度,通过学生的思考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45×19≈50×20=1000;45×19≈45×20=900;45×19≈40×20=800。这种生活化的提问,有利于使学生迅速地掌握本节课的新授知识。
        二、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进行提问
        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水平。教师要依据每个学生的认知程度及其自身的学习水平来进行分层次的提问,要让提问环节面向班上的所有学生,给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更多思考问题的空间,要让处于中、高、低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令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越来越活跃,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提升。因此,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积极采取分层提问的手段,精心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所有学生的数学技能得到共同进步。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进行如下分层次地提问。师:“请大家观看投影中出示的一张买菜的结帐单。”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土豆:3.7元;西红柿:4.5元:鸡蛋:20.3元??此时向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基础性问题:土豆和西红柿共多少元?巩固性问题:鸡蛋比西红柿贵多少?拓展性问题:根据结账单自主提出问题,并计算。教师通过分层次地提问,让班上所有学生的数学思维都得到训练。
        三、耐心地听取恰当地评价学生的回答
        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回答问题的空间,便于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使学生回答的内容更加完整、更加充分。在耐心听取回答的同时,对于其中的不足加以记录,在回答完毕之后再进行适当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表示肯定,使学生获得回答问题的成功体验和愉悦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耐心地听取并且恰当地评价每位学生的回答,达到不断激励学生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如下的评价。师:“4+8和8+4两个式子有什么区别?”生一:“两个加数位置发生了改变,和没变,结果是相等的。”师:“如果换成其他任意两个数字呢?”生二:“也会相等。比如2+5和5+2,6+7和7+6。”生三:“我觉得换成任意符号也相等。比如○+□=□+○。”师:“你们真是太棒了,都是小发现家呀,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一条新定律了??”教师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了及时地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提问活动的热情。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堂提问环节的重视,结合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以及经验,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出发,为学生设计丰富的、熟悉的数学问题,减轻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畏惧感,注重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来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找正确的答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耐心地听取,尽可能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来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心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群英.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57-559.
        [2]魏庆莉.巧用课堂提问培养新时代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