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日渐落实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初中化学课堂面临朝向多元化教学方向改进的局面,教师也不应当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该学科的教师要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遵循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充分完善教学的模式。教师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的欲望,还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和综合化学素养。本文将立足于初中九年级化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从多个方面出发,对如何开展多元化初中化学教学形式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多元化教学;策略
在教育机制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众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只是一味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而应当有效加强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开展多元化的初中化学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化学学习兴趣和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从而使得学生更加喜爱化学世界。如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如何开展多元化的初中化学教学形式的话题进行探究,望笔者拙见能引起众读者深思和共鸣。
一、变单一教学形式为多元化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师不了解学生学情只宏观和主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现象,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化学学习不深刻的问题出现。而且初中学生都是刚接触到化学这个学科的,所以化学教学要循序渐进,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为目的,死板记忆式和题海战术式这样的单一型化学学习方式浪费时间且效率低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归纳简明扼要的化学学习方针,以更具有趣味性、多元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另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进行化学知识的整理和学习。比如,在学习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占比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玻璃瓶在课堂上为学生当场“捕捉”一瓶空气。然后,告知学生“氧气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物质只是占空气中的一部分”这一生活常识。随后,请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并讨论如何运用之前学的化学知识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占比。这样,就可以将实物展示教学、教师语言引导式教学、学生问答思考式教学这三种多元化的方式相结合,进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让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能够更加感兴趣,从而大大的提升学习热情。
二、化学实验和知识相辅相成,基于学生兴趣进行教学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实验的紧密结合,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和事物中捕捉到可以用来设计化学课堂内容的素材,同时要在学生熟练掌握化学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借助实验的方式再次帮助学生巩固已学到的化学知识。化学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化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提升其化学素养。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部分化学知识的时候, 笔者便先为学生先普及了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并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水、汽油、白糖、火柴等生活常见物质较为感兴趣。基于学生兴趣和实验操作的生活简易性,笔者当堂为学生展示了“烧瓶中加热水;汽油的挥发;将白糖放到坩埚上面加热直到变成黑色;点燃一只木柴。”这四个实验,请学生进行观察和探讨,帮助其深化对以上化学知识的理解。
三、有效渗透绿色化学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素养
初中化学的教学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以及其德育品质、生活常识、绿色理念等综合素养,这一定程度上要求了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肩负起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念的重任。教师要借助化学课堂提升学生的环保精神、节约理念,从而让学生在日后全面提高自身素样,促使其在生活中践行绿色环保的做法。
比如,在学习燃烧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工厂排放浓烟的视频,为学生普及煤炭、树木等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现象,以更直观的形式在教授学生相关化学知识的同时渗透节能减排的绿色环保理念。再例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的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引导学生对几个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总结,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大家是怎么辨别酸和碱的呢?你有遇到过哪种酸性自然现象吗?”在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酸雨”的概念,并对其形成和危害进行介绍,让学生明确自然无染的危害性。最后,在学习水的相关化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由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严重的水体污染,让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极度缺水现象。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普及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开展多元化的初中化学教学形式,借助生活知识、化学实验、化学理论、化学现象、生活现象、绿色理念等多种元素提升学生对化学的认知,这一意义远远大于纯理论知识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徐银兰;.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研究[C]//2018.
[2]曹怡.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