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行业突飞猛进发展的背景下,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建筑施工规模,而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先进。在此背景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也越来越重要。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阶段,要加大施工安全管理力度,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事故的防范,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最大程度发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效果,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协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事故;防范措施;安全生产监督
随着建筑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行业虽然对安全生产有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实际上依然可以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有效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为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协助。建筑企业作为建筑施工实施安全生产的主体,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主体责任,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并将其落实到实处,促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成效最大程度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建筑施工事故防范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导致建筑施工产生事故的几点原因
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阶段,可能会受到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增加建筑施工产生事故的概率。若想有效降低事故的产生,还需要相关人员对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调查,贯彻落实事故防范体系,深入分析诱发施工事故的原因。具体来讲,施工主体、施工人员、以及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等方面都是导致产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1.1施工主体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施工复杂,并且环境多样化,只有各施工主体深入施工现场,才能够为建筑施工安全提供保障。针对施工主体所导致产生事故的原因来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各施工主体之间的联动机制有待提升,责任意识不强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施工产生事故的概率。比如:如果建设项目发包单位为了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将施工项目分解给资质、能力较低的不同施工单位,再加上,发包单位过于重视经济利益,盲目缩短施工周期;第二、针对建筑施工所有参建单位来讲,普遍都是以利益为主,施工为辅,同时在实际施工阶段,并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流程与工序开展相关作业;第三、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问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建筑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1.2施工现场人员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施工人员作为建筑施工的主体,只有确保其具备突出的操作能力,并进一步强化其安全意识,才能够为建筑施工安全与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针对施工现场人员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来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低。现如今,大部分施工团队普遍由农民工组成,这类施工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与专业人员相比,其施工能力、专业素养较低,并且在实际施工阶段,普遍是依靠自身以往的经验开展施工;第二、施工人员意识不强烈。在实际施工阶段,无论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是安全防护能力都尤为重要,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只有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与安全防护能力,才能够妥善面对各种突发事故;第三、部分施工单位为了提升经济效益,普遍通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方式去实现,并没有综合考虑建筑工程实际,组建安全管理部门,再加上安全管理人员储备量不足,无法营造强烈的安全管理氛围,这种情况下,自然而言的无法进一步强化施工人员的事故防范与安全意识,从而增加建筑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1.3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复杂,与人机物等各方面息息相关。若想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成效提供保障,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质量,从根源降低或者避免产生安全隐患与事故的概率,还需要建筑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应用安全防护措施。
针对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导致产生事故的原因来讲,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现场缺少充足的安全防护设施,现有安全防护设施等级较低。如:部分施工单位在楼宇施工阶段,为了有效减少施工成本的投入,并没有设置安全防护栏,也有施工区域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从而会增加产生安全隐患的概率。综上,若想为建筑施工确保安全效益,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成效,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确保安全防护设施的储备充足,提升安全防护等级。
2建筑施工事故防范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安全监督作为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从根源降低产生安全事故的概率,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促进安全管理成效的进一步提升。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建筑工程应加强完善与优化安全监管体系。在实际施工阶段,综合考虑不同项目的实际特点,拟定切实可行的特种作业人员持岗上证制度、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等,只有全方位的开展安全监督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安全管理成效;第二、充分掌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流程,确保安全管理人员配置的合理性,促使其能够严格按照流程开展管理工作;第三、众所周知,建筑施工系统的复杂性特点较为明显,因此,在实际施工阶段,应明确具体的安全管理任务和职责分工;第四、若想实现安全管理的全面落实,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
2.1落实安全事故与风险防范措施
建筑施工阶段,不仅要有一套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支撑,还需要规范的防范建筑施工产生安全事故,充分掌握安全管控要点,对各项安全隐患做出全面、准确的排查。首先,建筑施工阶段应有效开展安全事故的预警与防范,以工作经验和安全监督管理为基础,提前预测出施工阶段可能会产生的安全事故隐患。其次,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过程中,对防控危险源要保持高度重视的同时,对重点危险源加大监测力度。
2.3进一步强化相关人员的安全素养
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要求在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相关人员的安全素养,为广大参建人员构建一定的安全氛围。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应以建筑施工中管理与培训系统为基础,进一步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等各方面,促使施工人员能够冷静面对各种事故;第二、建筑管理人员应为施工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安全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各工作人员的相关意识。除此之外,加大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可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牌、宣传安全内容等。如此一来,不仅能为广大施工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而且也能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安全防护措施。
总结:
由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因此,应由管理人员深入分析建筑施工产生故障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对于各项隐患的排查要落实到实处,合理布置安全施工作业程序,拟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如此一来,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广大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安全意识、综合素养等各方面,而且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成效最大程度展现出来,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协助。
【参考文献】
[1]刘敏. 浅析建筑施工事故防范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J]. 建材与装饰,2020(02):200-201.
[2]尹董洋. 建筑施工事故防范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研究[J]. 智能城市,2020,6(05):106-107.
[3]赵玉民. 浅析建筑施工事故防范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J]. 门窗,2019(24):201.
[4]汤新. 建筑施工事故防范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研究[J]. 建材与装饰,2017(35):140-141.
[5]乔杰. 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与事故防范策略[J]. 科学技术创新,2017(3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