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真情实况,从“转变教学手段,培养绿色观念”“完善化学实验,践行绿色认知”“贯彻绿色教育,承担社会责任”三个方向出发,对如何构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绿色教学课堂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字:新课改;高中化学;绿色化;社会责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绿色化理念的知识灌输,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有着极大的督促作用的。对此,任课教师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积极提高自身的教学观念,升级自身的教学手段,促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再上一层楼。另外,任课教师在带领学生设计、完成化学实验时,也要遵循绿色化学的理念,将绿色化学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进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践行绿色认知。还有任课教师要致力于给学生贯彻终身绿色化学、绿色生活的观念,培养自身以及学生积极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的良好习惯。
一、转变教学手段,培养绿色观念
任课教师落实绿色化学教学的首要前提就是传统教学手段和理念的升华,转化为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核心的新型的教学观念,进而对学生加以绿色化的知识教学。“磨刀不误砍柴工”,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加被学生所接受,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充满动力和精力,这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所有学科的学习都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例如,任课教师在讲述课本知识时,要学会深入挖掘课本中涉及到的绿色化学资源,以教材知识为基础,革新教学手段,比如制作一些简易的有关绿色化学理念的手册和卡片分发给学生,将绿色化学的理念在学生之间进行普及和培养。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化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增强自身关于绿色化学的观念。还有任课教师可以在讲述教材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有关绿色化学的课外知识,让学生知道化学污染对人类以及环境的危害,进而在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如何落实绿色化学知识进行讨论,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于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再次增强了学生的绿色观念,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完善化学实验,践行绿色认知
针对教材上的部分化学实验,任课教师和学生在操作时可以加以绿色化的改进,进而将绿色实验的理念落实到细节之处。
高中化学学科诸多的理论知识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所以这也就对绿色化学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学生在进行绿色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药品、缩短反应时间、减少废弃生成物和污染等等。
例如,任课教师在讲述“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中的相关化学反应时,就可以给学生在实验前普及绿色化学实验的理念。实验的过程中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以及部分实验需要催化剂等等,进而教师与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前就可以将教材中的实验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适量的增添或者减少部分反应物的数量;同时也可以将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用具加以改善,比如可以用一些废弃的塑料瓶等设施来作为实验反应的场所或者收集气体,还可以利用注射器等设施展开微型实验,从而大大降低实验成本;另外在设计实验时要做到充分全面的考虑,将废弃生成物的产生量降到最低,这样一来既可以减少污染的产生,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践行绿色化学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三、贯彻绿色教育,承担社会责任
学生在接受绿色化学教育的同时要努力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也贯彻绿色理念,从而承担起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任课教师要从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中着手设计教学内容,将绿色的理念落实到教学的各个角落,让学生真正了解绿色化学,进而促进学生可以时刻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核心去追寻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实现绿色化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例如,任课教师在教学“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一课时,就可以给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灌输。作为一名可能将来从业化学相关工作的学生,在学生阶段就要逐步培养自身对于绿色化学的深入理解,要尝试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去解决现在和未来的环境问题。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融入有关环境监测、三废治理等绿色化学技术,全方位帮助学生去落实绿色理念,更要有效的将可持续发展观念传达给学生,将绿色化学的实效价值完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最大程度去吸引学生投入化学学科的学习。同时任课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终身绿色生活的概念,让学生可以有力承担起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绿色教学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长期的努力。绿色观念在高中阶段化学教学中的植入,大大提高了化学学科的实效性,进而能够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同时绿色化学也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之一,而这些都是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的绿色理念。
参考文献:
[1]赵友曦.实施绿色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刍议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6(21).
[2]刘焕成,付金堂.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