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周道会
[导读] 时代热浪一直在滚滚向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
        摘要:时代热浪一直在滚滚向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追随追光者的步伐是我们前进的理由,不断开拓创新,是永恒不变的时代口号。高中物理课堂是迷人的,它有独特而神奇的实验,有孜孜以求的同学,还有什么呢?本文通过对物理教学方法的说明举例,意在为高中物理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高中物理学习成效,共同创造精彩有趣的高中物理课堂。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教育;
        高中阶段的物理之所以不同于初中物理,是因为它的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化思考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更易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是否能够引领学生更好的衔接初高中物理,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高中物理教育?
一、理论融入现实
        学生对于物理的不喜欢,认为物理学起来难,关键在于平常教学中将物理概念和现实生活分开了。一味的进行理念灌输,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用于实际生活中,缺少了应用,自然在理解上会有困难,结果学生的物理知识学得不够深入,对于它的应用也是一知半解。所以,怎样才会创造有效的物理课堂?理论融入现实,课本与时代的结合才是物理课堂的最佳搭档。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师教学的目的。如果学生只知道知识点的记背,不懂怎样将物理融会贯通到生活,这样的教学结果无疑是令人忧心的。学必须有所用,更要有所得。
        比如“在水中铁块沉到了水底,木块却漂浮在水面”,学了物理后,明白了原来是因为密度大小不同的缘故,所以有了一沉一浮。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验证物理学的规律,既增强了动手能力,也对物理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要紧紧跟随这些理论知识,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实际运用,案例一定要多而且要具有针对性。
        通过这样的做法,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才会是有生命的,可以感知到的,学生的知识体系才是有坚实的根基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脑中的知识点也随之散去,它是深深扎根在心里的。

二、以德育人
        素质教育思想更侧重于强调学生的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要想提升物理课堂的学习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探究的价值。首先,高中物理课堂的开展,要了解高中生的学习思维模式。高中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懂得独立思考,明白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人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划和想法,物理思维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所以在教学中,高中物理教师的课堂一定不是对知识的片面讲解,更重要的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精心梳理,同时也将预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式的发展,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比如,在教学《牛顿运动定律》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后,让学生课后去查找资料,了解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形成初步的认知,并能提出疑问。这样在课堂中学习时,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重难点的把握,更利于物理的有效学习。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天衣无缝的配合,才能提高学习效果。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强化素质教育,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位置提升到主动学习的位置上来。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更能游刃有余,把握好教学尺度,将课程更加高效的呈现出来,提升整个班级的物理水平。
三、设计物理情境
        高中物理的学习是在跨一个大台阶,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难免会有些困难。所以,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教师要采取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虽然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具备较高的水平,然而,很多学科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将抽象和具体结合起来。设立真实的物理情境,学生才会更直观的了解物理规律“背后的故事”。
        例如,《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这堂课的学习,边教学边让学生自主操作。学生在进行两种电路连接后得知,串联和并联因为连接方式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实验效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用眼睛去记住实验的过程,用心完成物理学习。
四、问题引导教学
        学有所问,证明是经过了思考的过程。通常来说,提问是学习的第一步,只有不断的提问,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透彻。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一定要会在课堂中巧设问题,使得问题的抛出不突兀、不违和,学生也能在引导下快速回答。可以是教学引导视频结束后的引导式提问,也可以是预习中的简单问题回答,总的来说,就是要会提问。
        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解释情境中的现象。经过最初的学习,再让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尝试去解决速度与位移关系式的推导,从而解决了物理问题。通过探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提问并自己解答。其次,教师在教学重难点时,通过采取提问的方式,让问题引领学生的探究欲望,带着学生去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从而构建学生自己的思维导图,形成整体性的物理知识框架体系,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且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总的来说,不同的章节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针对性,有创新性,努力为学生创设优秀的高中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冬梅.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文化的渗透途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2]郑墙.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案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3]郑旭峰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