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检测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张慧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8期   作者:张慧
[导读]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国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对住所的工程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工程的检测也势必会更加严格。
        摘要: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国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对住所的工程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工程的检测也势必会更加严格。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新技术;应用;发展;
引言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更高、更快、形式各样的建筑拔地而起,同时也加大了检测形体各异、复杂建筑结构的难度,这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企业最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优化与改进了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新型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为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供了有效保障,其可以对建筑结构的实际状态进行有效甄别,为我国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建筑工程检测技术概况
        1.1检测结构性能
        检测混凝土结构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检测技术,在建筑结构检测过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被各建筑企业所应用。非破损结构检测与局部破损结构检测就是现代混凝土结构检测的两个部分。非破损结构检测具有诸多优势,包括不破坏结构、适用性较强、大面积检测、可连续性等,其能在不破坏建筑构件的基础上,获得建筑结构是否松动、不均匀性、内部孔洞等相关参数,是传统破坏实验无法比拟的。因此,非破损结构检测技术就是混凝土结构检测时经常采取的一种方法。现阶段,回弹法与超声法就是非破损结构检测技术的主要使用的两种方法,在混凝土结构检测过程中,通常会将两种技术结合使用。不仅能对混凝土结构质量进行控制,还可以有效检测混凝土的性能、强度、结构。另外,雷达法、超声法、电磁法也是非破损结构的检测技术方法,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对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
        1.2检测整体结构
        现代化建设的检测方法只有整体结构检测可以满足,包括裂缝观测、震动观测、沉降观测、位移观测等。每一个建筑的所有参数都需要在整体结构检测时考虑进去,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在综合检测法中考虑这些实际因素。无损检测和现代发展先进测量仪器要求息息相关,同时,还应结合健康监测理念。如在大型工程质量控制及监控过程中,应用GPS定位检测技术。目前在现代化建设领域中,自动反应、实时反馈等技术越来越受重视,其可以对现代化建设检测技术进行有效的满足。频域法、模态域法、时域法、空间域法等就是整体检测技术的四种监测方法。通过结合其中的两到三种方法在实际监测中使用,例如,在诊断时,可结合静载测试数据和模态测试数据,对建筑进行更加精确有效的评估与检测工作,比较适应复杂的损伤检测,能够对检测法中的不足与缺陷进行互相克服。
        1.3检测砌筑结构
        与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相比,砌筑结构检测技术发展较为缓慢,没有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先进,相对而言较为落后。随着建筑工程对砌筑结构检测要求的逐渐提高,此技术也赢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现场检测法和间接检测法就是砌筑结构强度检测的两种方法,间接检测法主要是依据现行的规范,通过检测砖和砂浆的强度,来对砌筑结构的强度进行确定。砂浆检测法可表现为以下几种,如筒压法、射钉法、回弹法、冲击法、荷法等。在建筑检测过程中,常规取样检测法就是砖检测方法。而现场检测法可为扁千斤顶、拔出法、轴压法、推剪法、单剪法等,取样检测可以直接在墙体上进行,但结构会受到损伤,现场检测法取样困难,通常不使用现场检测法。
2建筑工程检测新技术
        2.1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红外线是自然界中任何一种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辐射出来的肉眼不可见的射线。物体的种类、性质、成份及表面开关不同,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也不尽相同。

而红外热成像,正是利用了红外线的这一特性,通过专门的仪器设备,把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转化成可见的热图像,从而可以对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直观的分析研判,进一步推断出物体表面的结构状态和缺陷。红外热成像技术适用于冲击损伤,裂纹和积水的诊断,具有高精度,效率高和适用广泛的特性。
        2.2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结构缺陷
        超声法适用于常见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与表层损伤的检测。涉及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内部空洞和不密实区的位置与范围、裂缝深度、表层损伤厚度,以及混凝土结合面的质量和钢管混凝土中的缺陷等。超声波无损检测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检测对象的内部状态,还准确显示了其内部缺陷的大小和位置。超声波检测技术具有很大的穿透能力,并且因为科技的进步,超声波检测设备的便携性不断提高,并逐渐摆脱手动化检测。
        2.3雷达波无损检测技术
        雷达波无损探测技术是一种基于高频电磁波的技术,该技术具有分辨率高,对结构无损伤,检测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的检测中。雷达波无损检测技术同时具有采样率高的优点,相较于传统的钻孔取芯法,雷达波无损检测可以更全面反映工程结构的变化。
3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运用的措施
        3.1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完善、高效的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约束检测人员的行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于确保各环节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存在积极影响,有助于充分的发挥各项检测技术实效性。与此同时,检测人员基于管理体系的约束,也可以更规范的应用各类检测技术。具体而言,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发展目标,在充分考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条件及环境等的条件下,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并搭配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奖罚制度,以便在确保检测质量的同时,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规范性,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健全材料检测的标准规范
        想要保障建筑工程检测的质量,就需要健全材料检测标准规范,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完全按照有关的要求实施操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实施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对于有关的技术文档资料,要避免发生外泄的现象。就有关的检测制度而言,要实施不断的健全和优化,在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4建筑工程检测新技术的发展
        因为国家的飞快进步,建筑工程检测技术也在各个方向上得到了发展,正一步步与信息技术结合,使操作方式变得更加人性化,检测结果反馈更具参考价值。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建筑规模越来越大,检测技术也不断与信息技术结合发展,使得建筑工程检测得到更高的灵敏度和检测效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无损检测得到新的技术支持,就现在而言,无损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相关企业应对检测技术进行统一规范,使得技术得到良好的发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无损检测技术未来在建筑检测技术中一定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发展理应得到企业的重视。
结束语
        建筑材料质量的严格把控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相应的工程监管人员要加大对于建筑材料的检测,不仅仅要保障材料的质量也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以及性价比等方面,另外也要重视材料对于工程周围环境以及建筑成型的影响。除此之外,关注对于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化和提升,在根本上给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飞龙.建筑工程检测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风,2020(09):127.
[2]张健.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9):49-50.
[3]韩俊霞.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01):127-128.
[4]柯卫东.建筑工程技术中的桩基检测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6):142-143.
[5]阳东.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18):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