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观察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心内科实习护生88名为观察对象,将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名,对照组护生在护理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护生则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的护理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带教教学理论及实操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对带教教学效果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心内科护生行护理教学中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可提高护生护理考核成绩,增强心内科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词】:临床路径教学法;心内科;护理教学
心内科是诊治心力衰竭、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科室,所收治患者往往病情严重、风险大,且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因而对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要求更高。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以往常采用“传帮带”形式教学,但其受教学者个人经验、知识积累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教学决策异化、固化情况,护理教学效果不理想[1]。临床路径教学法则具有计划性、标准化、有时间性特征,可对教学环节进行控制,保证教学质量。因而本次研究对心内科护生教学中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的效果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心内科实习护生88名为观察对象,对照组男护生4例、女护生40例,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5±1.5)岁,其中本科18例、大专26例,在护理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男护生3例、女护生41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0±2.0)岁,本科20例、大专24例,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本次实验所选择研究对象皆知情同意,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基础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满足对比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护生在护理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法,根据教学大纲在护生入科后介绍科室基本情况,包括环境与规章制度,划分小组,安排带教教师;在固定时间统一安排护生进行集中授课,并在出科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考核。
观察组护生则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①成立临床路径教学小组 选择心内科本科以上学历,且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师或主治医师担任带教教师,组织护士长、带教教师共同商议制定临床路径教学表,结合心内科临床特征、需掌握难点、护生学习情况等要求,在不同时间段根据路径表为护生进行教学。②入科第一周教学 带领护生熟悉心内科科室环境,发放并讲解规章制度、感染控制、安全知识等手册内容;教师对护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进行评定,并发放临床路径教学表,帮助其了解教学流程。向护生讲解心内科患者疾病特征与入院评估报告,学习心内科患者并发症、日常护理等基本知识,并对护生掌握情况评定。③入科第二周教学 安排护生选择病例展开临床实际护理干预,完成病例护理文书书写,在教师指导写完成各项基础护理技能操作;同时详细了解心内科各疾病发生机制、临床症状、护理方法、仪器使用方法、诊疗概况与围术期护理流程,说明心内科常用药物使用范围与注意事项,并对护生掌握情况评分。④入科第三周教学 指导护生独立进行护理操作,参与到危急重症患者的临床抢救中,及时跟进患者病情发展及护理情况,对护理文书进行书写;引导护生做好护理教学、护理业务操作及专科病例讨论中,对护生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并提出解决方案,对前两周护理内容进一步学习巩固。⑤入科第四周教学 告知护生做好出科前考核准备,加强与护生交流、沟通,对该次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对护生护理知识、心内科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完善;最后完成实习手册,根据实际案例进行护理理论与实操考核,了解护生对该次带教教学的反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生经教学后的出科成绩,分理论成绩与实操成立,各100分。
观察护生对本次教学方式的满意度,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生带教教学理论及实操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对带教教学效果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png)
3 讨论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护理中往往要求更高,护理风险大,护理工作强度大,若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则可能提高临床病死率与致残率[2];因此要保证护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更规范性、系统性护理方案,还需加强对心内科护生的护理带教教学。在传统带教模式中,护生接收知识过程更为被动,部分带教教师在因工作繁忙致使教学进度缓慢,且教师自身知识掌握度、经验等个体因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临床路径教学法师一种注重质量效益的现代教学管理方式,通过阶梯递进教学方案对教学流程进行规范,让带教教师与护生均能清晰明了了解每一阶段教学任务及目标,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展开,并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临床路径教学表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通过口头讲解到临床实践,拉近护生与患者距离,帮助护生从患者角度出发了解其真正护理需求,继而确保教学完整性与连续性的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护生护理技能水平[3]。本次研究观察组护生选择临床路径教学法,自入科至出科考核,其理论与实操成绩得到提高,且对于该教学法的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在对心内科护生行护理教学中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可提高护生护理考核成绩与教学满意度,增强心内科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叶星鳞, 涂宇, 余丽,等.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肿瘤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 19(03):91+173-175.
[2]刘彧, 张哲林. 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0(S1):393-395.
[3]赵俊杰, 简谱.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10):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