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放射性皮炎临床护理新进展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陈晶晶
[导读] 恶性肿瘤患者常采用放射治疗,伴随多种毒副反应
        【摘要】:恶性肿瘤患者常采用放射治疗,伴随多种毒副反应,如放射性皮炎,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严重者出现抗拒治疗情绪,不利于放疗顺利进行。因此,肿瘤患者应当重视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护理有关工作。本文量重点分析肿瘤患者放射性皮炎的护理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肿瘤;放射性皮炎;放疗;护理进展;
        放射治疗即放疗,为恶性肿瘤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伴随多种毒副反应,常见的有放射性皮炎。研究数据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放疗时,出现严重放射性皮肤反应或红斑者约占87.00%,中度、重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率约为10%-15%,当病情严重时可产生局部感染或者全身感染,而此时很多患者选择中断治疗,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肿瘤患者在放疗时应当重视放射性皮炎的护理干预。本文将首先分析放射性皮炎发生机制,总结治疗方案,并制定护理方案。
        1、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机制与分级标准
        肿瘤患者在放疗时,细胞在放射线作用下产生氧化跟自由基R,对DNA酶、细胞质膜产生作用,引起细胞损伤,断裂DNA分子无法修复,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坏死,进而造成细胞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出现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增生不良,引起皮肤损伤。肿瘤患者在放疗中,放射剂量不断增加,无法避免发生放射性皮肤反应,出现皮肤损伤,表现为局部疼痛、出血、感染。
        放射性皮炎可分为五个等级,即0-IV级,其中,照射区域皮肤未发生任何反应,即为0级;干性皮肤,照射区域皮肤可见无汗、脱发、发红,即为I级;照射区域皮肤可见中度水肿、片状湿性脱皮、鲜红色色板,即为II级;照射区域皮肤可见凹陷性水肿、大片水肿、严重湿性脱皮,即为III级;照射区皮肤可见出血、溃疡、坏死,即为IV级[1]。
        2、药物预防与治疗
        放射性皮炎可采用药膏类预防,常用药物有比亚芬、京万红软膏、湿润烧伤膏,其中比亚芬有助于皮肤新陈代谢,促进自我修复,改变白细胞介素I与VI的比例,有助于合成增生胶原,预防皮炎。京万红软膏可消肿止痛、活血解毒、去腐生肌,有助于创面表皮生长,缓解疼痛,经促进创面愈合。湿润烧伤膏的药物组成为黄连、黄柏、黄芪,具镇痛、抗辐射损伤等功效。
        放射性皮炎可采用生物制剂治疗,常见的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射线防护剂射线防护剂等,其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刺激上皮基地细胞的增生、分化,在再生修复中参与,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与释放,对新生血管生成、创面愈合十分有利。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合成强脯氨酸、RNA与DNA,加速肉芽组织生成与上皮细胞增殖。射线防护剂射线防护剂以超氧化物歧化酶为主要成分,在皮肤黏膜中透过,对局部皮肤黏膜组织中产生自由基有效清除,提高皮肤黏膜的放射线耐受性,预防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炎可采用物理疗法,如光子治疗仪,在高能半导体芯片集成冷光源作用下,引导发生高效生物化学反应,刺激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生成,促进细胞组织生长增加,有助于伤口愈合[2]。
        除此之外,放射性皮炎还可使用创面护理敷料治疗,如赛肤润赛肤润、藻酸盐敷等。物理治疗放射性皮炎也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如氧疗。


        3、放射性皮炎护理方案
(1)心理护理
   研究指出,肿瘤患者多伴随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放疗时所伴随的放射性皮炎等毒副反应使得患者心理负担加重。研究指出,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确保治疗过程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重视患者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要求其给予陪伴与鼓励患者,有助于强化心理护理效果,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心理状态面对疾病。
(2)皮肤护理
        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讲述放射性皮炎有关知识,并告知患者放射野,并清晰的标记起来,若标记线模糊不清,医护人员需重新标记。放射野皮肤应当保持干燥清洁,薄弱处、褶皱处皮肤应当给予保护,刺激类药品需禁止服用,不可冷敷刺激,也不可直接照射阳光。护理人员应当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掌握放疗次数、时间,对患者皮肤颜色变化、损伤级别动态观察,并实施有效处理,延缓与预防放射性皮炎。
(3)放射性皮炎护理
        患者应当保持术式体位,在日常生活中穿着衣物需宽松,对于宫颈癌放射性皮炎患者而言,在夜间睡眠时不能穿内裤,放射性皮炎创面需充分暴露,减少摩擦,做好创面保护,预防二次伤害,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药物治疗,加速创面愈合,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皮肤创面情况、治疗效果,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用药[3]。
(4)加强营养护理
        研究指出,肿瘤患者多伴随营养不良,其发病率超过50%。肿瘤患者在放疗时,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使得机体摄取不良充足营养,降低免疫力,极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应当重视营养支持。患者需多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辛辣刺激类食物、生冷食物需禁止食用,少吃多餐,指导患者多饮水,在餐后30-60分钟应当适当活动,对食物消化十分有利,在必要时还应当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要素饮食治疗。
(5)健康教育
        肿瘤患者多缺乏疾病有关知识,因此,应当加强肿瘤放疗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重点讲述放射性皮炎症状、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放射性皮炎治疗方法较多,在治疗以后可恢复正常。护理人员采用肢体行为、语言行为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患者有效指导,提高治疗依从性,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4]。
        4、总结
        放射性皮炎受损程度与患者生理状态、放疗时间、放射剂量、射线种类有关,同时还与患者心理状态存在相关性。因此,在肿瘤患者的放疗中,应当重视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指导、皮肤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有效预防放射性皮炎,减轻放射性皮炎损伤程度,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成爱,王长美,张梦娜.分析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J].健康必读,2020,(3):146,149.
        [2]唐荣珍,陈晶晶.肿瘤放疗患者皮肤损伤光子治疗与芦荟胶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4):71,73.
        [3]李嘉宁,杨爱菊,程方方.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炎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7):79,86.
        [4]高学珍,姚薇,贾艳庆.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9,33(24):4328-43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