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预防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以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参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实施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效预防心律失常,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护理效果。
关键词:循证护理;冠状动脉搭桥术;心律失常;
前言
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具有较高死亡率,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冠心病患者可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重建患者血管,可有效治疗疾病,促进恢复[1]。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中,配合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心律失常,改善机体功能,缩短治疗时间。本研究将选择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循证护理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预防心律失常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男:女=17:13;年龄为43-71岁,平均为(61.27±2.39)岁。研究组,男:女=16:14;年龄为44-72岁,平均为(61.89±2.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
在术前实施常规体检,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并讲述治疗过程,强调在治疗时存在并发症,使得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观察临床表现。
1.2.2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一般资料、疾病等进行综合评估。成立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与护理人员组成,小组成员均需具备3年以上护理经验,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与实践经验。循证问题剖析:搜索冠状动脉搭桥术、心律失常等有关文献,最终确定患者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在术前,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年龄等,选择通俗易懂或者专业方式讲述疾病知识,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并指导患者使用深呼吸、倾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负性情绪。在术后,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准备除颤仪与急救药品,观察患者肢体温度与色泽;对损伤部位进行保护和观察,对皮损及时处理,避免出现感染与溃疡。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心悸、呕吐等症状。指导患者的饮食,以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盐、高纤维素食物为主。在术后可适当开展有氧运动。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后,使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在护理前后分别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为表达方式(T检验),计数资料以%为表达方式(X2检验),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30例患者中,心律失常1例,占比3.33%;参照组30例患者中,心律失常6例,占比20.00%,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对于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的供需不足而引起,表现为胸痛,其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治愈较难。临床在治疗冠心病时常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术后伴随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痛苦。循证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2]。循证护理通过评估患者、成立小组、问题剖析与制定计划,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加规范,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深入分析治疗中存在问题,实施记录所有问题,并汇总分析,在术前采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指导,可促使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有效提高,积极配合治疗过程;在术后实施饮食指导、切口指导、血糖护理等,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3]。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效预防心律失常,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马宁.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8):1087-1088.
[2]王珠琳.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125,127.
[3]程峥嵘.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3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