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性肺康复护理计划的效果。方法:以72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为对象,3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36例实施综合性肺康复护理,视为研究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生活质量评分均更优,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实施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综合性肺康复护理计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中,COPD以4%-10%的发病率排在第4位,预计到 今年将位居全球第3位疾病死亡原因[1],疾病的反复加重和迁延不愈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经济负担。研究指出[2],老年慢阻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肺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应用效果显著,本文将以72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9年2月至 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创议》中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年龄为60-80岁;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能够完成治疗。排除标准:气胸、肺炎、肺栓塞、肺结核、支气管哮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者;心、脑、肝、肾等全身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精神类疾病及意识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者。将患者分为两组,36例为参照组,36例为研究组。参照组,男:女=22:14;年龄是61-78岁,平均年龄是(70.68±5.87)岁。研究组,男:女=24:12;年龄是62-79岁,平均年龄是(70.34±5.75)岁。对比分析患者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
向患者讲述健康知识教育,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等,做好吸痰管理,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强调坚持服药必要性;讲述有效、正确排痰与咳嗽方法,呼吸道应当保持通畅;指导患者翻身,以及按摩下肢,合理运动。讲述日常生活中需规避事宜,做好保暖工作,合理添加衣物。执行饮食食谱,对脂肪的摄入量需控制,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类食物,多饮水。
1.2.2研究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综合性肺康复护理:
(1)指导患者呼吸训练,内容为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时横膈膜上下移动,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肚子膨胀;呼气时横膈膜上升,以此提高肺泡通气量,缓解呼吸困难,减少呼吸功耗,从而改善患者换气功能,腹式呼吸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呈仰卧位或舒适体位,胸前放置一只手,下腹的肚脐处放另一只手,腹部肌肉放松,缓慢呼吸,进行舒缓运动。缩唇呼吸可避免气道过早萎缩、增加气道压力,利于残气的排出,指导患者将嘴闭上,取鼻深吸气,将嘴唇闭拢,如吹口哨方式呼出气体,吸气和呼气时间比是1:2-1:3,鼓励患者日常呼吸,逐渐为自然呼吸模式,3次/天,15min/次,锻炼时间为60min以内,持续治疗半年。
(2)指导患者运动康复,项目包括训练肌肉耐力的上下肢运动、有氧运动操、慢走、散步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初始量,其中上下肢肌力训练可通过直抬腿、拉伸起坐、空中踏车、拱桥运动等进行,每次5-10min/次,每天2-3次,其中空中踏车应确保转数40-70次/min;每日步行运动,时间为20-30min/次,50-80步/min。有氧运动操[3]可通过郑氏呼吸操、物理治疗、理疗、微波、磁疗等方式进行,每日1次。总运动时间控制在每天1小时,逐渐增加运动量,在后期运动可为1.5小时,分三次进行,每次30分钟。
(3)行为及认知干预:指导患者正确认识COPD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症状、体征、常见诱发因素、营养支持、坚持肺康复训练意义,且定期进行门诊复查等,对于氧分压低于60mmHg的患者强调持续低流量吸氧的重要性[4] 。
(4)个性化心理干预:由于COPD病程长、肺功能差、病情反复、呼吸困难,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我们应根据患者实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干预,多鼓励,多倾听患者的感受,缓解其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3.1测量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即呼气峰流速、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进行统计学分析。
1.3.2治疗前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共计36个维度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为表达方式,检验方式是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方式是%,检验方式是X2检验;组间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研究组护理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与参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均更优,P<0.05。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SF-36维度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2所示。
3、 讨论
COPD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且随着其病程的不断延长,机体抵抗力逐渐降低,在遭受病菌侵入以后,引发感染[5]。有关研究数据表明,慢阻肺患者的心血管发生概率比正常人更高,而心血管疾病又是慢阻肺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部分患者因恶性心律失常而死亡[6]。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往往在抗感染、解痉、平喘的基础上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配合实施综合性肺康复护理,可改善肺功能,促进疾病康复。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从健康知识宣教、生活等方面进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综合性肺康复护理,包括呼吸训练、运动训练、行为认知干预、个性化心理护理等,改善患者运动耐量,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还有部分患者出现逆转现象,症状改善,功能状态不断优化,另外,采用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性肺康复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均更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综合性肺康复护理中,呼吸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运动锻炼有效解决患者食欲不佳的现象,阻止恶性循环,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7],为持续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患者可长期进行肺康复训练[8],所以肺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 COPD 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9]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综上,慢阻肺患者实施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刘峥孜.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在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5):157-159.
[2]白春杰.综合性肺康复护理计划对住院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9):172-174.
[3]李冬红,袁丽芬.有氧抗阻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0):45-47.
[4]闫金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程家庭氧疗信念和行为的干预效果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5] 刘德义,马胜喜,刘雨婷.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4):3487-3489.
[6]金艳鸽.综合性肺康复护理计划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9,28(2):146-147.
[7]姜红.采用综合性肺康复护理计划对住院的老年慢阻肺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8):266-267.
[8]方翔,汤兵祥.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与运动能力和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9):3159-3161
[9]Holland AE,Cox NS. Telerehabilitation for COPD:Could pulmonaryrehabilitation deliver on its promise[J].Respirology,2017,22(4):626-627
[10]. 董爱淑,蔡月丽.SF-36量表第2版应用于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信效度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6,22(6):746-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