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指导联合营养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状态、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胡琼烨
[导读] 探讨心理指导联合营养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心理状态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指导联合营养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心理指导联合营养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改善情况。结果:通过心理指导联合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人体测量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液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心理指导联合营养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加强疾病恢复疗效,同时增强患者身体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指导;营养干预;造血干细胞移植;心理状态;免疫功能;营养状态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guidance combined with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immune function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bstract】 Objective: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guidance combined with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on psychological state, immune function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Methods:From February 2017to April 2019, 86 patients with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49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digital random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s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s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nd nutrition intervention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immune function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mprovement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After combined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through psychological guidanc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anthropometric index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lood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malnutri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by psychological guidance combined with nutrition intervention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bad mood of patients, strengthe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isease recovery, and enhance the body immunity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Psychological guidance ;Nutrition intervention;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entation;Immunologic function ;Nutritional status
        造血干细胞移植[1]是一种高风险的治疗方法[2],主要将正常供体或自体造血干细胞植入患者体内,从而重建患者免疫及造血功能[3],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有效治疗途径[4]。但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患者在封闭的治疗环境中,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治疗时间过长及营养不良等状况,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波动[5],从而失去饮食欲望,严重影响了患者临床治疗及生存质量。韩春霞指出[6],在治疗期间,给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支持疗法,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因此,良好的护理措施也是治疗疾病及疾病恢复的关键之一。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心理指导联合营养干预方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状态、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进行分析,探究其实际临床效果,为以后的临床护理做出参考,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19至52岁,平均(36.31±3.5)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霍奇金淋巴瘤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再生性障碍性贫血6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18至50岁,平均(35.09±2.8)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霍奇金淋巴瘤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例,再生性障碍性贫血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18≤年龄≤55周岁患者;②符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诊断标准患者;③无手术禁忌症患者;④意识清晰且交流无障碍患者;⑤自愿参加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患者;②非首次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③生活无法自理病患者;④移植过程中身体出现异常患者。
1.3 研究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入住移植室,介绍疾病知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1.3.1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指导并联合营养干预进行护理
        成立心理指导及营养管理小组,由一名主治医师、一名护士长、三名护理成员组成。护士长负责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制定分级心理指导方案;主治医师配合护士长负责对患者身体各项营养指标进行评估并制定分级营养干预方案;由护理成员实施护理干预。
       
1.3.1.1移植前一级心理指导及营养干预
      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护理小组成员及移植治疗流程,带领患者参观移植室环境,告知患者需入室之前所需注意事项,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宣教适当充足的营养饮食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②一级心理护理。患者入住移植室后,与亲人分离,没有人陪伴,没有娱乐方式,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每天面对的只有各种仪器设备和护理人员,使患者从心里到身体失去安全感,导致患者本能的产生枯燥、孤独、陌生、无助、恐惧及绝望的感觉。此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照顾患者,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加深护患熟悉感。每天定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沟通时,护理人员需保持微笑及声音温柔和缓,对患者进行安慰、劝说及鼓励性话语。可将通讯设备进行消毒,利用电话、探视窗等方式,使患者与家属及朋友进行交流,通过观看影视、听音乐等转移患者注意力,激发患者乐观情绪,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③一级营养干预。对所需餐具进行消毒,采用微波炉对食物进行高火加热,严格控制食物加热时间,达到杀菌效果即可,保证营养饮食且食物达到无菌标准。移植前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如猪肉、鱼肉、蔬菜、水果等,禁油腻食物,如患者食欲不佳,可在加热时放一些醋,提高患者食欲。
1.3.1.2预处理期间二级心理指导及营养干预
         ①二级心理护理。预处理阶段是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关键阶段。由于在化疗期间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便秘、食欲不佳等不良状况,导致患者出现很多负性心理,如消极、沉默、拒绝配合治疗等,在治疗期间给患者生活及心理上带来极大不适,同时也严重阻碍了病情的治疗。护理人员在此时,需进一步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身体出现不良状况的具体原因,使患者对疾病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向患者讲述以往治疗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指导家属多与患者进行视频通话,对患者进行鼓励与支持;每天告知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增强患者治疗积极性,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②二级营养干预。根据患者喜好及身体症状制定营养饮食,如患者出现便秘状况,可在饮食中添加膳食纤维,促进患者肠胃蠕动;如患者出现腹泻状况,应食用清淡易消化饮食。预处理期间禁食用油腻辛辣、过硬固体食物,以软质清淡流食为主,如蛋汤、白粥、豆浆、鸡汤、骨汤、果汁、牛奶等,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少量多餐,可添加适量醋调节食物口味,每天叮嘱患者多喝水,促进体内新陈代谢。
1.3.1.3移植后三级心理指导及营养饮食护理
         ①三级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移植室中,导致患者极易出现暴躁、焦虑、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且迫切希望出移植室,回到集体人群,使患者失去治疗欲望,从而拒绝配合治疗。护理人员通过音乐放松疗法及想象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播放患者喜欢的轻音乐,降低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减轻患者焦躁情绪,达到镇静的效果;利用电台播放或录音激发患者想象,使患者减轻压力放松心情,忘却身处环境及身体的不适,使患者感觉自己身处一个舒适的环境,从而消除患者不利于治疗的不良行为,提高病情恢复。
         ②三级营养干预。移植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制定针对营养饮食计划。逐渐增加食量,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饮食,如鸡蛋、牛肉、鱼肉等,禁生冷食物,多吃水果、新鲜蔬菜。营养饮食需合理,根据饮食计划合理饮用膳食,不可过度补充营养。
1.4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采用SCL-90评分表[7],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比较。SCL-90分为90个条目,共九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状况及精神病性。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该症状表现的越明显,心里状态越差。
        (2)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清免疫指标改善情况。选用免疫比浊法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血清中的IgA、IgG及IgM水平进行检测。
        (3)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态。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价量表[8](SGA)进行评分,SGA分为患者独自完成及护理人员完成两部分,患者独自完成内容包括:过去体质量、症状、过去与目前食物摄入及活动能力,护理人员完成内容包括:代谢、疾病、营养需求的关系和体验;SGA评分结果分为:营养良好(SGA.A)、营养不良(SGA.B)、重度营养不良(SGA.C),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最新SPSS 22.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血清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清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g/L,)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SGA分级评定及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SGA分级评定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各种生活因素的影响,恶性血液及肿瘤类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9],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成为治疗该类疾病的重要途径[10]。而在临床移植治疗中,由于护理人员及家属过于注重医药及设备治疗,从而忽略了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一系列心理感受及营养饮食的重要性[11],直接降低治疗疗效,同时营养不良会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非常不利影响[12]。相关研究表明[13],营养不良是骨髓移植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治疗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饮食营养干预。有关文献指出[14]: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给予心理指导联合营养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生存质量。
        心理指导[15]是指在医疗临床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患者心理情绪方面给予心理维护及疏导[16]。随着社会压力的日益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越来越差[17],而在面对重症疾病时,更加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可以极大程度降低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18];同时大部分重症患者均会出现营养风险事故,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满足患者身体营养需求,从而提升疾病恢复速度[19]。有关文献指出[20],对胃癌手术治疗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方蓓欢指出[21],个体化指导的孕期营养干预和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围生期并发症和孕妇抑郁、焦虑情绪、促进产妇泌乳、有利于新生儿健康。唐明指出[22],对孕期孕妇给予营养指导以及心理干预,可降低妊娠合并症,提高新生儿发育情况。
        本研究采用心理指导联合营养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预处理中及移植后,对其进行言语安慰、信心鼓励及身心舒适指导,改善患者心理不良状态,利于病情康复;通过营养干预,评估患者自身营养状况,通过体重、体重指数、人体测量指标及血液指标,给予患者相应肠胃营养支持。结果显示,通过心理指导联合营养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可以有效调节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激发患者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合理的营养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自身各项指标,提高患者免疫力,利于身体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心理指导联合营养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加强疾病恢复疗效,同时增强患者身体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颖莹,赵小利,李红华,薄剑,赵瑜,靖彧,王全顺,高春记,于力,黄文荣.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造血重建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25(5):1518-1523.
[2]Witte T D, Bowen D, Robin M, et al.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MDS and CMML: recommendations from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panel[J]. Blood, 2017, 129(13):1753-1762.
[3]王坤,韩俊永,陈金烟,刘慎敏,薛士杰,金静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早期T细胞受体删除环的检测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29):4643-4649.
[4]Liu Z, Zhang Y, Xiao H, et al. Co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an interim summary for a multicenter phase II trial results.[J]. 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17, 52(5):704-710.
[5]封媛媛,丁凯阳,王翠翠.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8,23(12):1397-1401.
[6]韩春霞,李霞,陈春,薛素梅,段显琳.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支持护理方法对减少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41(1):117-119.
[7]李亚彤,曾碧.基于SCL-90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9(2):111-113.
[8]沈庆庆,许诗琨,李陵君,邱云香,郑玲.基于PG-SGA的个体化营养干预对鼻咽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5):30-32.
[9]把环环,刘心.恶性血液病继发第二肿瘤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23):3878-3881.
[10]邓雪梅,张红宾.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8例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9):1316-1319.
[11]袁凤君.延续性心理护理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6):1133-1134.
[12]辛敏.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9):93-94.
[13]赵维杰.《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与华人生物学家协会联合举办“癌症研究前沿论坛”[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7,47(4):453-458.
[14]朱双玲,沙思洪.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109-110.
[15]赵欣.心理指导联合引导式教育在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与生活质量的作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5):797-800.
[16]柳琳琳.浅谈心理护理应用在急诊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7,36(33):159-161.
[17]孟牒.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3):109-112.
[18]许娜.全面细致化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4):65-66.
[19]黄海星,王园园,刘小婷.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0):192-194.
[20]洪梨,胡娟.心理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对胃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8):1174-1178.
[21]方蓓欢.个体化指导的孕期营养干预和心理干预在围生保健中对产妇心理状态和母婴健康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6):1228-1230.
[22]唐明.孕期营养及心理干预对孕妇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6):179-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