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是支撑现代地理学的两大空间技术工具,为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极大助力,因而在近些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具有连贯性的特点,其中遥感技术根据电磁波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后,交由地理信息系统予以分析和运算,以其精确化的工作结果,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针对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管理;应用
引言: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因此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则能够保障我国社会持续稳定进步与发展,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由于我国人口、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变动当中,所以对于土地利用管理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改善工作水平,必须加强对于技术手段的研究与应用。
一、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一种远距离的探测技术,能够打破空间的局限性,对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等进行勘察,进而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探测效率与结果的精确程度。遥感技术在应用当中包括以下特点:1、视域宽,遥感技术通常在高空区域构建平台,以传感器作为依托对观测区域进行俯瞰,因此观测面积相对更加广阔,单张陆地卫星图像可覆盖面积达3万平方千米。2、信息多,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研发成果日益精进,现代遥感技术种类丰富多样,因此在观测期间所能够分析和整合的信息内容较多,能够提供人的视觉直观观察以外的多种信息数据。3、速度快,工作效率较高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优势之一,在传统地理测绘图的绘制工作当中,以人工方式进行操作,不仅容易产生误差,而且绘制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工作实际需求,而通过遥感技术的有效应用,则能够迅速得出观测结果,并提高精确程度与时效性。4、限制少,地理信息的调查分析,往往需要坚持长期野外作业,因此在复杂的环境限制下,调查工作压力较大,工作难度持续升高,而以遥感技术所开展的调查工作,则无需考虑地形地势影响,进而提高结果的全面性。5、用途广,目前遥感技术以其优良的性能,在我国自然资源调查、地球信息资源、国土整治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并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精确的资料基础。除却以上优势外,在遥感技术的应用当中,还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和运算,以便于工作人员直观进行观察,提高各项工作开展和决策的精确程度。
(二)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依托于计算机软硬件,实现对于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管理、检索和分析,为有关地理的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等多技术领域发展和集成应用的完美体现,包括地形信息系统、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地籍信息系统等应用形式,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各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与输入。2、以计算机技术进行地图编辑。3、空间数据管理。4、空间分析。5、地形分析。6、数据显示与输出。相比于传统地理信息的管理与处理来说,以地理信息系统所开展的工作更加具有便捷性和高效性,既可以对地理信息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单独的图层,又能够对各类图层合并组成一个整体图层,因而在管理工作开展当中,无论是对数据信息的调取还是调整,都更加简单方便。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软件厂商的研发力度逐渐深入,因而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也不断得到完善,为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
(一)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由于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对于我国土地加强利用率,确保开发建设工作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明确的重要性,因此,通过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无疑能够改善动态监测效率,并提高工作精度与准度。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动态监测过程中所搜集的大量数据信息,而就实际情况而言,由于自然界的环境长期处于变化当中,受到气候因素、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加之人类活动愈加频繁,社会各界的开发逐步深入,都会造成土地信息不断变化波动,为了确保监测工作质量,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精确的数据保障,必须以全方位动态化监测工作的开展,准确获得土地利用变更信息,掌握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分布,才能切实提高土地利用判断的有效性,因此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当中,以科学技术手段作为基准,而构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快捷,并且具有经济性优势的获取土地利用信息,为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开展提供助力。以实际应用过程来看,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分别发挥其主要功能优势,实现动态监测工作效果的加强,其中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深度调研,并保证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则是依靠数据库对遥感技术所得出的工作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类和制图后,成为各项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依靠,此外,地理信息系统还能够对图纸进行打印,或是以文件形式进行传输和共享。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实际应用方式,多以人机交互方法为主,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这种方式显然具有较高的精确程度和工作效率,并且使用成本较少。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利用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需要对国内各个区域当中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通过记录和储存后,构建土地调查数据库,以便于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传统土地更新调查工作开展当中,需要在任务目标确立后,进行准备工作和资料处理工作,以图纸方式在野外进行调绘,并人工记录土地利用现状,在回到室内后,进一步进行清绘、量算、上簿等工作流程,因此在这种工作模式之下,不仅工作周期较长,工作效率滞缓,而且由于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大量投入,也会产生较高的调查成本和资源浪费情况发生,加之受到部分地区的气候因素影响,对于工作的开展也会造成一定阻碍,为了解决这种调查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势必需要加速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构建现代化的调查体系,因此新时期下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更加强调对航空摄影、卫星遥感资料、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开展当中,遥感技术主要具有时效性的优势,因此可以对于已经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地区,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开展更新调查,并在地理信息系统当中,对影像图和原有数据图件进行套合,通过室内判读,提取并勾划出变化信息,作为更新调查外业工作底图,在通过对野外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比对进行确认,而针对于并未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地区来说,则可以在进行室内判读后,参考土地详查图件,对未发生变化的界线和属性在底图当中进行展示和确认。
结语:随着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意义不断凸显,现代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与创新,确保各项技术能够顺利开展和衔接,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落实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晓辉, 李娜.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31).
[2]李学军, 魏瑞娟, 曲海涛.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0, 33(2):4-7.
[3]王学超.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J]. 文摘版:自然科学, 2015, 000(007):P.73-73.
作者简介:王波(1989-),男,河南民权人,大专,职称: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