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要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就必须有有效的实施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从而降低由施工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率。科学的、规范的的防护措施不但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而且可以促进施工生产向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中结合施工安全技术及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针对建筑施工安全技术防护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字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引言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是对建筑安全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的控制预防工作,它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的充分体现。针对建筑施工内容特点,保障人在施工中的安全,从而进一步为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施工空间。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用合理安全防护措施,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和规避存在的隐患,从源头降低风险。
1、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基本概述
建筑施工安全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的落实,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各项施工内容的顺利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不仅对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创造产生影响,同时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保证安全基础上,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预测,在技术以及管理工作中加强投入力度,从而使得施工工作顺利展开。
2、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及其防护意义
施工安全是每个建筑施工单位的重要目标,要想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必须首先保证工程安全。安全技术及其防护对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的目的,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预测,并综合采取相应的技术和防护对策,实现对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进而有效提高工程安全水平,促进工程质量和效益提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这些技术和防护对策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确保安全管理目标顺利实现。避免因安全事故发生而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还能推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确保他们在施工中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开展施工。最终实现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3.1安全责任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安全责任制主要是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个人,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签订相应的责任书,确保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但是我国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责任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机构职能有待加强,存在相对较强的形式性,因为无法有效的保证卫生保卫机构、文明施工机构、消防机构以及安全生产机构正常开展工作。
3.2施工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有限
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专业的从业人员相对较少,实际工程中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另外,施工人员大多来自于农村地区,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而施工单位却并没有对其进行专业针对性安全技能培训,这些原因都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更严重的是,部分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项目经理对现行的法律法规缺乏应有的认识。
3.3施工人员技术不规范
众所周知,规范操作是安全施工的保障。目前,大多数施工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对一些机械操作以及工艺的正常施工不是很了解,从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只能依据自己的想法亦或是主观臆断进行施工。
另外,相关企业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法》不熟悉,宣传力度不够,进而导致工程安全监管机构管理不到位,给安全生产埋下安全隐患。如施工现场立网、平网材料不合格;部分脚手架操作不规范;临电设施布置不规范等。
3、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要点与防护措施
3.1培养安全意识的方法
通过心理诱导建立安全意识,在收集大量的建筑施工安全资料后,构建相应的安全意识,并且固定为一种能够主动应用的意识,该类意识对施工人员的大脑进行持续刺激。诱导鼓励目标人群使用自身的相应知识与能力。,在培养安全意识过程中,可以对这一方法进行合理应用,通过符合安全管理人员心理特点,具有针对性的诱导方法,构建出安全管理支持,保护自己的心里反应与记忆,这也就是安全意识。此外,可以通过外界手段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形成安全意识后逐渐转化为固定记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可能被遗忘,因此,需要通过奖惩措施、他人提醒、定期培训等方式,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记录。
3.2设备设施管控
强化设备设施及临时设施管控力度可有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水平。对设备设施进行准入化管理,设置专人管理设备设施,验收不合格的或者没有年检合格证明的一律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专人负责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管理的保养工作,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可高效运转,时刻处于最佳状态。对已经落伍,不能满足现今标准的设备设施及时淘汰。现场临时搭设的各类安全设施必须严格落实验收制度,不验收合格绝不能使用,必须按照相关标准搭设,无资质人员不可随意搭设。施工过程中应设置专人管理,如有需求变更、拆除或移动,必须填写相关申请上报至相关部门审批,经同意后方可开始作业。对现场搭设的安全设施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准。
3.3健全法律责任体系
随着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参建方要共同努力,明确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和安全责任,促使大家共同完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片面强调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责任,而忽视了设计单位、建筑从业人员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最终导致安全意识安全责任严重失衡,长期以往导致安全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提高。目前,我国虽然构建了多方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安全责任强度和责任条款数目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导致整个体系不合理。例如,建设单位责任条款少,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并未得到调动,工会虽然要明确的责任安全条款,但是可操作性较差。
3.4健全监督机制
我国建筑企业目前的监督机制并不完善,一些建筑企业未能完全采用监督人员一票否决制,在发现建筑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后,可以立即停止施工,并对问题加以改正。此外,监督人员应当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避免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或者设备流入到施工现场。健全建筑安全法规制度,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加大在安全工作上的投入,严格依照安全管理章程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不留死角,并且要做到动态检查与管理。此外,现场工作人员都需要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管工作,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总之,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是施工单位的重要目标。为促进这些目标顺利实现,必须根据工程建设需要,综合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加强安全防护,从而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最终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库泓.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的探究[J].科技风,2012,07:176-177.
[2]韩向明.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11:45-47.
[3]刘洋.浅谈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5,0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