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技术的进步让我国电力技术的基石越来越坚实,在这个过程中网损管理被提上日程,人们对电力网损的研究也逐渐重视,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在我国各地已经部署了关于电力网损的自动化技术的配套设施。虽然在城市和农村采用双管齐下,进展猛速,相关设备得到了改造和替换。
关键词:电力线损;管理工作效率
引言
线损涉及固定损耗与可变损耗,供电环节出现电能损耗问题是无法规避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包含电网系统、用电系统、管理能力等,电力公司产生的线损情况也有差异,电能线损控制质量及力度也不一样。而国家电网建设始终处在改革阶段,对电网线损的控制也持续改进,以减少电能损耗,提高电能线损控制效率,进而从总体上提高电力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加其经济利益。
1电力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组织结构和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就目前来看,很多的电力企业对于线损管理的认知很片面,只是将线损管理工作就作为工作的全部内容,比方说同样重要的用户需求分析就会忽视,对于新技术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应用,对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的分析也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一个完善的线损管理系统,不能够对用户的不良用电行为进行监控,从而导致问题的出现和恶化。
1.2施工水平对线损造成的影响
由于不同施工人员之间不论是专业素养还是职业能力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就会造成整个线路的损耗不同。在进行电网设计时,由于工作人员不能够对整体线路进行全面的考虑,在布局方面的也不够细致,这样就会导致线路和实际的情况出现不匹配的现象,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就会导致供电半径和配电网不匹配因而出现失衡的现象,这就会导致输电线路过程中损耗增加。相关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也会导致在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对于线路不能够及时的作出反应,对老旧的线路不能够及时的进行维修,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更新,由于线路的老化,也有可能存在很多的潜在问题,但是对于存在的问题却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进行改进,这对线路的损耗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1.3技术方面对线损造成的影响
由于一些电网的修建时间比较早,修建时的技术又比较落后,在对电网设计时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存在超半径供电的情况,由于线路上的负荷点分布较为分散,而导致线路的空间距离较长,用电负荷中心距离配电变压器的距离比较远,这些问题对线路损耗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除了上述的问题,高损耗的变压器和老旧线路无功补偿的不到位对电力损耗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1.4用户用电结构的变化
在实际的工作中,抄表的情况时存在变化的,在每次抄表时相比于上次用户都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用户的变化却不能够进行良好的记录,实际的工作系统中也没有用户具体的变更规律,只是以口头的形式由客户告知抄表人员。在进行集抄改造后,用户结构出现变化时,工作人员不能够结合用户结构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实际的用电情况就不能够准确进行监督和核查。
2提高电力线损管理工作的方法
2.1实行对配电线路以及配电变压器分区的承包管理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不同的承包指标,让多数责任人在积极努力的工作后,都能实现目标。变压器台区电力线损承包制度非常复杂,可以使用配变监测仪,将实测数据与低压网理论计算结果相结合,确定线损责任的基准值,再根据供电负荷的分散程度、供电半径的大小、设备的工作状况等各种实际情况,与管理系数相乘的结果作为承包指标。对于不同条件的台区,根据不同的负荷集中度、设备的状况优劣、地理条件差异以及供电半径等等各种不同的条件,调整不同的管理系数。对于一些条件差的地区也可以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帮助。在电力线损的指标和责任人都确定了以后,就要制定不同的线损考核管理办法。
2.2进一步加强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节能降损,加强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线损的理论计算结果就是电力线损的管理工作目标。由于电力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网络结构和内在设备的变更十分频繁,因此除了每年定期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工作外,在电网发生较大变化之后也应开展线损理论计算。
通过此项工作,不仅可以对比分析相同电网结构,不同运行方式、负荷情况、系统电压的情况下计算结果的变化规律,还可对比分析不同电网结构,相同运行方式、负荷情况、系统电压的情况下计算结果的变化规律。通过理论计算可以发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能够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使线损管理更加科学。此外设备基础台帐和运行参数的准确性是直接影响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的首要因素,这就要求相关的运行部门对设备、线路参数的资料进行积累。在输变电工程、配电工程改造或者新建成以后,要对相应的主接线图、配网图及设备台帐进行及时更新。同时要仔细检查抄录的各项运行参数,避免出现因格式、单位错误造成的数据不准确,从而影响计算结果。
2.3合理调整线路及配变电压
当负载不变时,提高线路电压,线路的电流就会减小,线路的损耗就会减少,对于在某一电压等级运行的线路来说,线路运行的电压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运行电压在上限或者是下限时,线路的损失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原理适当调整线路电压,降低线损。而提高配变的电压就会增加配变的损耗,这是因为配变电的铁损和增加的电压平方成正比,所以,提高电压反而会增加损失,所以要综合各方而的因素进行考虑。在线路负荷的高峰时段,要尽量提高线路电压,在电力需求低谷时期尽量不增加电压;当配变损耗大于线路损耗时,也不能提高电压,反而要适当降低电压。
2.4加强电表的抄表和核查工作
要落实电费收缴工作,杜绝出现估抄、错抄或者漏抄现象,要及时掌握用户用电量的变化情况,减少因为少抄和估抄而导致线损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发生。严格用电量以及电费核算和电价管理工作,积极推动计算机在核算工作中的应用,减少核算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差错,确保电量、电价以及电费收缴工作准确无误。加强计量管理工作,安排专人进行计量管理,对客户的电能表抄录建立台账,实行统一管理,确保电能表抄录的准确性。在进行线损分析时首先要进行电量平衡分析,重点关注变电站母线不平衡率,对计量总表和分表电量进行对照,监督计量设备的运行状态;其次,要对理论线损和实际线损进行对照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5做好线损管理,完善软件功能
在电力线损耗管理中,工作过程是复杂和困难的。一是建立标准化、技术化的电力线损管理系统和图形、数据相结合的线损管理平台。基于该平台,可以为工人提供多种操作功能,有效分析电网结构,以自动绘图和可视化图形交互方式输入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另外,线损的大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运行方式、供电方式、配电方式等。这就要求对线损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事前分析,然后利用线损管理系统的功能准确地计算出线损。为线损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2.6做好变压器布局位置
在降低电力线损耗和提高效率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力线损耗结构中的变压器进行分析。变压器是电力线路损耗结构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变压器使用不当,会增加线路损耗。因此,配电变压器必须安装在周边地区的电力负荷中心,以保证配电变电站供电时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当使用变压器降低线损的电力线路损失,有必要确保低压配电变电站的可以辐射到用户的电力负荷点周边地区辐射能力减少迂回供电在传统配电房间,直接减少线损伤,增加配电站的经济效益。过去,在电网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分布站在农村地区,它是必要的,以确保输电变压器建成外的村庄,和树状供电方法使用尽可能多的从外部引入电力资源低压线路的村庄。在村内,保证村内各负荷点的供电,这种方法是不合理的,所以在需要电力线路损耗结构设计人员进行配电改造时,有必要避免使用这种方法。设计人员应将变压器置于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的电力线损耗中,以减少电力线损耗的线损。变电站运行时,电网内的变压器在空载运行时,也会产生无功损耗。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工业化水平持续提高,人们针对美好生活有较高要求,如此使得电力公司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但同样是推动电力公司经营的动力。在电力公司管理中,应持续创新管理方式,让电网的安全性及高效性得以保障,保证电网稳定运行。文章对电能线损控制效率提出了诸多建议,但在具体操作中针对电力公司而言,节能降损的内容较多,电力线损控制仅仅是一部分。所以,需要持续在工作中积极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电力公司的提质增效和线损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啸,刘哲益.提高电力线损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92.
[2]左向涛.分析提高电力线损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对策[J].科技风,2018(23):196.
[3]毕林贵.提高电力线损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9(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