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062319890225XXXX 江苏如东 226400
摘要:各类建筑在施工时都设置了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这些变形缝的施工质量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整体施工质量,重视其施工技术问题,通过科学的施工工艺控制确保使用的有效性,提供安全可靠的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程;变形缝;施工技术
引言
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之中,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为了提高建筑项目质量,建筑工作人员应该重视起变形缝的施工过程,因为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会使得变形缝难以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所以对建筑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关键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
1建筑工程结构变形缝类型及危害
1.1类型
1.1.1沉降缝
沉降缝,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建筑物向下沉的深度。通常情况下,在相邻的两栋建筑物中间的沉降深度以及负荷不同时会针对沉降缝进行合适的处理,防止沉降比较大的建筑物会对沉降比较小的建筑物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另一栋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1.1.2抗震缝
抗震缝,顾名思义就是为了防止地震影响而设置的缝隙。当建筑物所处地区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会使得地壳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当这些位移达到一定程度时,会让两栋建筑物之间发生挤压或者碰撞,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严重威胁到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1.3伸缩缝
随着季节的交替或者室内外温差的加大,建筑物的主体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热应力的存在会导致建筑物的墙体出现变形,为了让这些变形得到控制,会设置伸缩缝来进行抑制,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规范要求伸缩缝宽度为3cm。
1.2危害
在目前来看,变形缝的危害主要可以分为2个方面:第一是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在很多的建筑中,都会出现变形缝,既然是缝隙,就具有一定的空间。所以很多出现了变形缝的建筑,都会出现室内漏风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夏天并不明显,但是到了冬天,就会直接影响到房屋的温度,让房屋的温度急剧下降。在北方地区,如果变形缝出现在暖气附近,那么经过这种长时间的冷风吹动,很可能导致暖气出现炸裂的情况。这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非常的不利。第二是会导致危害的出现。变形缝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建筑本身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让建筑原本的安全性开始逐渐下降,当变形缝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墙体脱落等现象的发生。
2建筑工程中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
2.1沉降缝施工工艺
1)设计桩基时务必保证所处岩石层的稳固性,应当结合桩基的负载状况、压缩状况与密度等设计科学的埋深,同时要制定出标准的施工基准;
2)施工中要充分参考建筑负载状况、桩基埋深水平、地基负载水平等因素,设计宽度合适的沉降缝,要对桩基深度和宽度进行必要调整,确保其能够承受极限载荷作用。
3)对于主体建筑以及裙房来说,需要按照具体情况确定两者之间的地点关系。如果裙房设计在悬挑架构上,便无法设计沉降缝;如果没有设置在悬挑结构上,就要在计算完地基承载力之后将裙房设置在合理区域。
2.2抗震缝施工工艺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其稳定性也越差,抗震性能也相对较差,所以针对不同高度的建筑物一定要设置不同的抗震缝宽度。
正常情况下建筑物高度超过50m、地下层超出3层的建筑需要设置50mm的抗震缝,并且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固。另外,施工过程中也要对建筑不同区域的抗震性能进行计算校核,需要在抗震性能较差的区域设置保护设施以提高建筑物总体的抗震水平。
2.3伸缩缝施工工艺
在进行伸缩缝设计之前一定要对建筑物中受力严重的区域(建筑中梁、墙、柱等)进行必要的计算校核,明确其变化值。之后按照建筑物可能发生的变形趋势以及范围实施伸缩变形计算。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温度会有较大变化,同时会出现比较显著的热胀冷缩现象,为此在一些地方要添加加强筋。应当将保温建材填到建筑物和建筑物间,以将伸缩缝进行恰当隔离,同时也要采用隔热材料和架空层方式加强伸缩缝的保护。
3建筑工程中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要点
3.1梁模板施工技术
在梁底模板作业完成以后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然后再去把变形缝侧模板铺设好,需要注意的是在作业时绝不能直接运用强化措施。在设立好两边模板的基础上再安装撑条,使其和模板之间保持垂直,之后再给撑条上的一边钉上钉子,确保模板和撑条之间能够相互连接。在设置撑条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距离确定时必须要将梁截面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进去,一般需要控制在10cm到20cm之间,截面需要控制在30cm~60cm范围中,由于其中也牵涉到了模板刚度问题,所以撑条彼此的距离就必须要安排在20cm之内。在这之中尤其要注意这几项内容:其一,在配置梁底模时需要比方木窄1cm,这样可以促使它可以有效坐落于方木之上;其二,把撑条上的钉子实现运用相互交错的方式予以固定,防止出现异动或者是倾斜的现象,为了拆卸模板的便利性,在钉完成后还要确保露出大约5mm。
3.2撑条施工技术
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变形缝两侧的结构一般来说都是不同的,所以施工人员在对变形缝两边的施工方式也有所不同。施工人员在进行撑条设计时,一般会在梁模板的位置设计支撑,然后将撑条放入到模板中。接着再开始梁模板的安装,工作人员用钢钉将模板固定,两边再用楔子加以巩固。一般用两个楔子才能让支撑的稳固性达到标准,让撑条发挥对模板的支撑作用。最后在撑条施工结束之后,施工人员将楔子和钢钉去除,让撑条保持完整的结构。同时,在对建筑进行支撑时,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撑条位置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从而提高整体建筑的稳定性。
3.3柱模板施工技术
1)顺着柱边线设置各方模板(不包括变形缝所在一侧),最后设置变形缝一侧模板,不用采取特殊加固措施,只需通过柱箍加固即可。完成模板的校正之后可以安装变形缝撑条,要确保其和模板的垂直性,同时利用圆钉将撑条端部和模板有效固定。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模板拆除时的便利性,要保证钉钉入之后外漏约5mm,以便拔取。2)对柱模板变形缝位置的模板来说,确保其处于和梁底模板同样高度位置,其上部通过梁侧模支设,同时按梁变形缝校正固定方式施工。一般地,在柱变形缝位置设置撑条,控制在10-15cm间距范围,同时避免撑条和拉结螺栓发生干涉。对变形缝位置模板进行螺栓孔开孔加工时可通过加长钻来进行,操作时从柱的另一侧穿过柱身,确保孔的平直性。完成梁和柱模板加固后,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校正工作,特别是要确保撑条牢固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置科学的布置变形缝,保证变形缝的质量和数量。对于整体的建筑施工的稳定性以及保障施工的安全,已经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相关人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各种变形缝的施工存在着施工工艺以及相关技术使用错误的现象,让变形缝的作用没有起到最佳的效果。通过对建筑的结构分进行调查和研究,考虑到常见的裂缝形成条件,在各方面进行加强,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房屋工程的整体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谷峪,桑苗.论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关键[J].中外企业家,2019(21):111.
[2]黄小林.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关键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8):38-39.
[3]屈晓军,刘强,王才文.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分析及其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