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微课技术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李孝东
[导读] 微课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即是这种大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教育形态的要求都发生着巨大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方式正渗透到我们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大变革势在必行。微课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即是这种大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微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服务,而且还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变革发展。一节课堂的长度为45分钟,微课的教学视频长度一般都是设定在10分钟左右,让学生去观察和欣赏,进行分析和思考,发挥新课程改革标准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微课制作的这些视频课件是可以移动的,教师可以将这些规整好的教学内容,发到学生的手机或者邮箱里,学生可以开展自己的第二课堂,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复习时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会总结和归纳,也能让课堂学习变的更加有针对性。
        一、“互联网+教育”的提出
        2018年4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计划中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计划指出应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互联网+教育”的出现与兴起,使得未来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与知识在互联网上传播。线上教育越来越热门,线下的活动成为其补充与拓展。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由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具有基础性、应用性、整合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而且理论性知识少、实践性知识多,所以信息技术课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然而课堂是现场直播,没有暂停、重播,学生很容易遗漏知识点,错过重点知识点的讲解,作业完成质量也不高;而且小学生电脑操作水平存在差异,再加上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在同一件事情上,这些因素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而微课的出现恰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资源。微课能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学习无所不在,使优势资源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真正实现共享。微课这种线上学习方式成了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它能被反复观看,可以更好地缩小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微课的“可视化、多元创新”让学生在情境化、交互式、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是实现“按需学习”“因材施教”的最佳途径之一。


        三、微课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教学建议
        微课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以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为例,教师可以这样做:
        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新课重点知识做成微课,让学生在家通过微课先预习了解本课重点,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在课堂中集中反馈、集体解答。这种模式类似于“翻转课堂”,它将课堂的宝贵时间更多地用于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也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变得更多。
        新课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用到的微课可以是复习旧知,也可以是新知的导入。例如,在六年级上册教授《机器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好一节关于机器人的导入微课,在新课导入环节中应用这一微课,更能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学习的兴趣。
        课堂重难点讲解环节:教师将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做成微课,在课堂教学的这一环节中通过微课结合教师的讲解来突破教学重难点。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内容较多,所以微课的应用优势就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来了。
        课后复习环节:针对学困生通常无法在课堂上一次即将本课新知马上掌握的情况,在课后复习环节使用微课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将课堂中讲解重难点知识的微课用于课后复习环节,也可以根据当堂课实际教学情况重新制作一节适合课后复习的微课。
        作业辅导环节: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一节40分钟的课通常无法将本课的作业一一解答,或者是没有办法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所以教师可以制作专门用于辅导作业的微课,作为学生课后学习的辅助资料。
        当然,微课在每个环节中的应用不是固定的,同一节微课也可以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让微课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学习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对教育而言,“互联网”既是时代给我们的机会,也是时代给我们的挑战。教育应顺应时代的要求,用新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工具。微课的出现抓住了这个机遇与挑战,微课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优势资源的共享,缩短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所以教师更应与时俱进,学好用好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继明.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5).
        [2]虎啸.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融合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10).
        [3]孙长智.“技术改变教学”,改变了什么———例谈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深层影响[J].数学教学通讯,2018(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