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IM技术作为系统性的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同时也能够兼顾应用中的各个方面。建筑行业本身存在较强的竞争性,而要想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就需要控制造价,在有限的造价基础上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要达成建筑验收标准,实际上是在考验项目工程的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管理是实现现代建筑发展的有效途径,BIM在项目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能够促进建筑企业效益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融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社会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促进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实现了建筑工程的规模化发展。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顺利的进行,各种先进的技术、理念、工艺等在建筑行业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其中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有效显著性的应用优势。众所周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致使其往往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而传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建筑管理的需要,无法取得明显的成效。而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能够在造价管理、施工管理、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良好发展。
1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优势
1.1智能化工程设计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有效运用,有着较为显著性的技术价值。建筑工程企业可通过发挥BIM技术的优势,实现建筑的三维设计,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可根据3D模型对各种文档和图形进行自动生成。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相关图形和文档会随着模型的改变而进行自动更新,以此来实现各专业协同设计。
1.2信息化项目管理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有效的弥补了传统纸质媒介方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克服了其存在的弊端。BIM技术有着传统技术不具备的优势,通过该技术可以建立统一的工程数据源,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也充分保证了参与方信息的准确性。
1.3可视化的施工管理
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较而言,运用BIM可以实现项目虚拟化设计,实现动态化、集成化、可视化的4D施工管理。将建筑物及施工现场3D模型与施工进度相链接,并与施工资源和场地布置信息集成一体,建立4D施工信息模型。此外,通过BIM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但可以有效的分析运营阶段所需要能耗,而且还有助于实现节能的目标。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融合与应用
2.1构建设计-施工协同工作平台
利用BIM技术构建设计-施工协同工作平台,通过可视化施工交底,让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进行工作流程对接,使模块构件设计与施工实施能够衔接,避免设计方案在施工阶段无法落地实施,减少在施工中出现设计变更或工程变更。同时,BIM协同工作平台可以将构件的设计信息完整地传递给施工阶段,有利于施工过程和设计单元进行深度的结合,逆向帮助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图纸的深化。通过协同工作平台的虚拟空间优化分析,确定施工现场场地的起重机位置、单元模块的固定交付位置等,并且进一步验证模块分解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2.2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非常的复杂,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机械设备才能完成,而且工程环境也存在多样化,如果不能对这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就很容易产生资源的浪费,增加造价企业的施工费用,同时还会产生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在工程管理中,可以利用BIM技术来生成一个三维的工程模型,把当前的资源配备信息输入到模型中,可以实现工程施工的推演,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的发现自己施工方案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的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可以使项目开展的更加顺畅。
另外,在人员、设备等各种资源的配置上,BIM技术也可以发挥出重大的作用,管理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的推演功能,把各种资源合理的分配到各个工序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速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很大程度的降低了企业在项目中的资金投入。
2.3优化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模式
施工管理包括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质量管理注重过程控制,重点是事前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的核心在于各工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顺利衔接以保证工期。成本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项目的性价比。将项目信息与BIM-5D模型进行关联,运用模拟施工技术对模块化构件吊装过程中的工艺安装顺序和机械操作流程等方案进行优化,减少返工和材料浪费,确保整体施工质量和项目工期。另外,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过程中的人、材、机等成本动态管理,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和过程控制的最优,保证模块化平行施工各资源的调度和使用。
2.4优化建筑质量管理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传统管理模式仍然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当前这种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往往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满足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而BIM技术在施工管理阶段的应用,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其一,建筑工程企业在进行实际施工时,所选择的技术规范要根据BIM技术编制合理的工作。其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诸多建筑物型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BIM模型实现有效的把控,并且能够通过BIM模型的碰撞检测来发现整个施工过程中一些不安全因素、不合理情况。
2.5通过BIM技术落实环保要求
工程量会增加污染源,因此在施工旺季污染源也会随之增加,环保压力将进一步增强。针对这一问题,施工单位可借助BIM技术提前规划施工设计,从而使污染源得到合理控制。首先,施工单位可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旺季的作业流程。之后,可对各作业流程进行分类,并规划流程设计。例如,城市住宅在夏季会进入施工旺季,钢筋铺设、混凝土浇筑、管线铺设、墙体砌筑都将同步开展。与此同时,各类模板、工具等配套设施也将得到批量搬运。通过BIM技术,各项施工作业将得以模拟。施工单位可在设计中对各项作业进行分流。
2.6依托BIM技术防范突发事件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极易发生突发事件,工程管理将因此受到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施工单位可借助BIM技术模拟施工现场,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作出预判。通过有效宣传与提前预防,突发性事件将得到防控。
借助BIM技术,施工单位可首先还原钢筋供应部门至施工现场沿途,在不同时段的交通情况。通过这样的设计,钢筋的运输时间将得到大体判断。之后,施工单位应利用BIM技术,还原施工现场周边在不同时段的人流情况。钢筋吊运需要借助塔吊完成,在运输中会产生坠物风险。选择人流稀少的时段,可降低安全风险。最后,施工单位也应利用BIM技术对吊运现场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制定出最为科学的工作流程,并借助动态图形展示该流程。同时,施工单位应将对应图形作为工作手册,并上传至现场员工的微信。在施工中,各岗位员工将依据图形指示选择工作站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工程不断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在建筑领域得到了有效运用。其中,BIM技术作为新型技术,在建筑工程各个阶段的有效应用,为各个阶段的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确保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进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庞维福,窦晗,乔鹏虎.BIM技术在连续刚构桥移动模架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9(3):133-137.
[2]石韵,韩鹏举,刘军生,等.基于BIM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9(2):107-114.
[3]汪国辉.基于BIM的品牌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品牌研究,2020(0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