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07期   作者:程万全
[导读] 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为了刺激内需、保持经济稳速发展,我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尤其是在铁路工程这一块,更是投入了巨大的资金。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为了刺激内需、保持经济稳速发展,我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尤其是在铁路工程这一块,更是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加上铁路工程点多、线长的特性,易受外部因素干扰,铁路工程的造价情况与铁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分析;控制措施
        引言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需要满足两条主线:一是项目设计方案需要符合投资者的设计意图,其中主要包括对项目可行性的研究、施工图纸的设计等,这些内容都能够反映项目的技术构造;二是对项目工程造价的管理,其中主要包括工程估算、工程预算和工程结算等,这些内容则反映的是工程项目的投资构造。这两条线路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技术和投资两者互相依赖,紧密结合,才能够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做好工程各个阶段的施工管理。
        1铁路施工项目成本风险及产生原因
对于铁路施工项目,其成本风险实际上就是所有成本活动当中,因成本控制不当或受到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而形成的风险,风险一旦产生,经导致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压缩利润空间,并减弱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从企业自身角度讲,成本风险包含三个方面,即生产成本方面的风险、质量成本方面的风险和不可预见的风险。目前,很多企业在成本控制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有一定几率产生的风险普遍未能形成足够认知,亦或是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成本开支存在很强的随意性,最终使成本控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成本风险可分成以下几种。第一,环境风险,即因为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使企业经营计划被打乱而产生的风险,其产生原因包括:经济政策发生变化;企业自身经营活动和外部环境要求不符;受文化等因素影响使企业日常经营面临困难。第二,技术风险,目前的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研发新技术,不仅能减少成本,还能满足施工要求,但如果盲目增加相关的投入,既不能带来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浪费,产生风险。另外,尽管创新取得成果,但能否应用于实践还需要长期的试验和总结,这一方面也存在一定风险。第三,施工风险,即企业无法按照合同要求完成施工而带来的风险,其产生原因包括:施工中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大幅度变化;施工没有按照施组设计进行;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现场施工无序。第四,财务风险,即由于收入和支出失衡、没有按照合同进行验工计价、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等原因产生的风险。第五,人事风险,即与人事管理方面有关的风险。
        2铁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措施
        2.1做好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1)?编制工程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招标活动中最重要的法律文件,主要是工程建设的发包人为一些承包商参加竞争提供的,在招标文件中不仅编制了完整的招标制度,而且还列出了各项具体的技术指标和交易条件,是投标人参加投标的依据,也是评标委员会评标的依据。在招标的文件中规定的各项标准都会影响投标的价格,而招标人为了能够节约工程造价,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2)编制工程量清单,在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或者是有编制能力的招标人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编制,针对工程量的计算要准确,不能有漏项的情况,避免后期加大工程的投资。(3)编制工程标的,编制合理的工程标的能够反映工程实际的造价水平,标的和工程实际造价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上,如果确定了工程主体结构,其设计就是固定不变的,采取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才是后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确定工程标的时就需要对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审查,确保其能够达到最优。


        2.2施工阶段
承包方需要对中标文件进行认真研究,以工期总体要求为依据,对不同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认真编制合理可行的施组方案,同时要得到建设方的批准。因建设方变化导致的成本增加,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警惕与重视。以某项目为例,该项目原定工期为30个月,但在施工初期当地铁道部就下发了对工期进行调整到通知,使工期从30个月大幅缩短至14个月,同时要求承包方就新工期要求制定新的施组方案。为满足要求,承包方不得不增设1处预制梁场,并将架梁方式从架桥机更改成汽车吊架结合架桥机,为此,对所有施工便道都要进行补强与加固,原计划冬季不施工,更改后冬季施工,需指定专门的施工措施,无论是设备,还是周转材料,实际用量均大幅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深入的沟通,建设方向上级部门报批I类变更,并成功得到批复,很好的规避了由建设方原因造成的风险。又比如该项目原方案提出一次性完成长钢轨铺设,但这一方案由于受到邻段施工断点相对较多无法顺利实施,对此为保证工期,建设方批准将原方案更改成采用短轨换铺的方法。其实施要点为:道碴采用专门的运输车运输到指定工点,然后二次转运到各个路基;轨料由汽车运输到工点,并二次转运到各个工地;各段的工具轨都采用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现场由作业人员进行线路铺设,由人工和换轨小车对长度为500m的钢轨进行换铺。这一方案不仅不会受到断点工程带来的影响,而且利用工具轨对线路进行铺设,还能有效缩短工期。但这一方案会产生8000万元左右的费用,由建设方的预备费来解决,至此成本风险全部化解。除了以上内容,取土场的复耕、现场道路改移和沟渠的还建,也需要得到承包方的重视。当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应立即和建设单位沟通,做好对各项资料的整理、收集和签认,以免导致成本超支。
        2.3材料调差采用的信息价不能体现区域差异性
目前,铁路项目的材料价差调整执行的是《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材料价差调整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9]46号文),按照该文件,对于可调差的原材料,由施工单位采购的,按照铁道部经规院(现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以下简称经规院)发布的《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当期信息价与编制期概算价之差计算材料价差;施工合同有风险包干费的,概算中材料价格变化幅度(以批准编制期概算价为准)在±5%以内部分由施工单位承担,超出部分纳入概算并由建设单位承担。但是,铁道部经规院发布的材料价格信息为广域材料价格信息,并不能体现不同区域材料价格的差异性,尤其是水泥钢材等常用材料,经规院发布的材料价格信息是以广域的省份划分进行发布,无法体现省份内部的地域价格差异。相关部门在制定材料价格信息时,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时代的有利因素,比照各市级工程造价信息机构公布的材料价格,以市一级或者多个市为一区域,细分省域内部的材料价格信息,制定出更贴合实际的区域信息价,以此来作为价差调整的依据,从而能更准确的反应出工程建设的实际造价。
        2.4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竣工结算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在该阶段,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审核人员把握审核关,根据合同的内容要求,对施工中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等进行有效审核,施工企业需要同时报送相应的施工资料,需要做到客观、公正的计量审核,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计算。
        结语
造价的合理性不仅直接关系到铁路工程建设质量,也关系到各参建单位的效益。为此,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应就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以便真实反映铁路工程项目投资,从而切实提高我国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大海.基于项目成本控制的公路施工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9(03):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