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安全生产保障新举措,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它是以人为本,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安全价值的文化,是凝聚职工的重要途径和树立企业安全精神的动力。新宁高速一标段项目经理部自开工以来,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培育安全文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安全文化;意义;问题;对策及措施
1 安全文化在企业中的意义
目前,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往往继承性大于创新性,规定动作多于自选动作,仍是采取制定几项安全制度、写上几条安全标语,开上几次安全会等,这些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只是短期效应,并没有在广大施工人员中形成一道坚固安全防御体系,有的施工人员对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漠视或抵制,这种潜意识必然会体现在他的不安全行为上,并可能“传染”给同事。但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是必然发生事故。在安全管理上,时时、事事、处处监督企业每一位职工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应运而生,就可以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企业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它是一种全面管理,以文化的无孔不入的方式弥补以往安全管理的不足,它注重的是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它体现出现代的、科学管理的全部内涵。
2 现阶段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安全价值。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任何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的政策、制度、机制、措施和方式方法,得到全体职工的认同,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和作用发挥的落脚点。目前,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个别基层单位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
制定的文件及活动方案下发到各基层单位,但个别基层单位并未吃透文件精神,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设安全文化,也未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执行。另外,安全制度措施的制定对职工个人价值认识和发挥不足,最大程度上没能积极听取广大基层职工的意见。
2.2 部分职工的安全价值观模糊不清
基层单位的有些职工有以下几种错误观念和认识:一是违章不一定出事故,按章作业不一定不出事故;二是发生点小伤小害算不了什么;三是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上,部分职工认识模糊不清。因此,职工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和树立什么样的安全价值观还有待正确引导,职工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还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培养,职工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2.3 部分职工安全文化素质较差
由于存在大量临时工、民工,而且更替比较频繁,这些职工安全知识缺乏、素质差、缺乏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易盲目冒险作业。部分工人把安全操作与提高效率对立起来,盲目追求产量和奖金而误入危险的境地。有的工人习惯性违章严重,一味以方便自己工作、食宿为行为准则,致使事故隐患悄然而至。
3 以人为本培育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促使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是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突出人性化。
3.1 注重行为文化建设,提升职工维护安全的执行力
加大安全技能培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职工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其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密切相关。该处以全员“素质达标工程”为载体,分系统、分层次进行培训和安全、消防实战演习,提高了应变能力和突发事故处置能力。开展“手把手教练工程”。安全监督员每天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手把手纠正,把安全知识及时传播给岗位工人,改变了以往单纯搞检查,发现问题却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运用典型事例,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执行力建设。坚持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职工自觉养成遵章守制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辐射、导向和激励作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每季度评选一次“星级示范队”,对不达标队挂黑牌,奖优罚劣。编制《事故案例》组织职工阅读,吸取事故教训,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
3.2 以情感感染人
如今,“情感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和职工的认同。六合同项目部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认识到,宣传教育是促使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但过去采用的发文件资料、满堂灌的方式,使职工形成了麻木状态,不再适应形势的发展。为解决安全生产教育入心入脑的问题,采取亲情教育法,发挥家属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利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邀请部分职工家属到工地参观,开展一系列安全亲情活动,取得不错效果。另外,有些施工企业把职工照片制成牌板挂在会议室,把职工家属的安全嘱托写在照片下面,都能较好地引导职工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和安全生产责任感。
3.3 以严格爱护人
要集严和爱于一体,通过严格的管理、真诚的关爱,使“上岗一分钟,规范60秒”的思想深深扎根于职工心中。为了增强教育效果,企业可以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以适当的教育方法作配合,比如,在安全生产例会上,让违章者将违章经过和危害讲清,从思想深处查找导致不安全行为的根源,并因势利导,对全体职工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与仅靠经济处罚等刚性手段相比,这种柔性教育的方式对职工内心产生的触动更大,效果更明显。
3.4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培养职工积极的安全态度,逐渐提升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
职工积极的安全态度也是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与重要的内容。管理人员对职工的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的提升,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建立相关的安全责任制以及对管理人员设置具体的安全任务来保证其的有效性。需要对职工的培训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职工和岗位进行不同的安全问题的重点培训,对于不同的培训对象也要设立具有差别的培训方式,对于各个层次的职工也要制定不同的培训要求,不同的工种制定各不相同的培训内容,并且,要保证安全培训的全面性。对于职工的安全方面的培训是多个方面的,包含对标准化作业和知识的培训、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对于工作岗位上潜在危险的认识与控制等各个方面的培训和教育,让职工全面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与意义。另外,要让安全培训更具灵活性的特点。在培训形式上要保证培训方式的丰富性与趣味性,让安全教育更具吸引力,使得职工更乐于参加安全教育培训。
4 结语
建设基于“人本管理”的企业安全文化,从深层次影响人的安全意识、态度和行为,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最具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根本途径。随着我国安全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必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安全文化本身也必将呈现着时代的特色产生强大的精神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潘昱,张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关系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7(10)